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添附,是附合、混合以及加工的统称,被各国民法公认为动产所有权得、丧变更的原因。附合、混合是不同所有权人的物与物之间相互结合,而加工是劳动与他人之物之间的相互结合。其中,附合包括动产与不动产的附合和动产之间的相互附合两类;混合是所有权人各异的动产相互混合而成为一个物,不能识别或识别需要巨大费用的情形。加工是指就他人之物加以制作或改造而使其成为新物的事实。①据此,我们面临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在抵押物发生添附的情形,抵押权的效力  相似文献   

2.
《现代法学》2019,(6):118-132
《民法典物权编(草案)》第117条确立的添附规则,存在一定缺陷。确定添附物所有权归属时,"有约定的,按照约定"之规则值得检省;"依照法律规定",该做法也存在一定缺陷;"发挥物的效用以及保护无过错当事人的原则"未区分添附的不同类型,且欠缺正当法理。当事人约定不应作为确定添附物权属的首要原则,而应认定为对添附物权属再变动的合意。在我国《民法典》编纂中,基于附合、混合、加工等不同添附形式,应分别以"重要成分"判定动产与不动产附合物的所有权归属,以"主从关系/共有"确定动产相互附合物、混合物的所有权归属,以及以"材料主义为原则、加工主义为例外"界定加工物的所有权归属。当事人主观过错与善意、恶意应予区分,过错将影响添附物的归属,而善意、恶意则否。应赋予丧失动产所有权以及付出劳力者以不当得利、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并完善添附引发的第三人效力规则。  相似文献   

3.
在赃物犯罪中,犯罪所得物并非任何时候都始终保持赃物的性质.在某些情况下,犯罪所得物会由于发生一定事由而丧失赃物性质.这些事由主要有归还被害人或者被司法机关追缴,因即时取得、加工、附合、混合或者放弃返还请求权、撤销权等而丧失所有权.这些事由一旦发生,犯罪所得物就丧失赃物性质,此后对该物的处分行为不再构成赃物罪.  相似文献   

4.
在赃物犯罪中,犯罪所得物并非任何时候都始终保持赃物的性质。在某些情况下,犯罪所得物会由于发生一定事由丽丧失赃物性质。这些事由主要有:归还被害人或者被司法机关追缴,因即时取得、加工、附合、混合或者放弃返还请求权、撤销权等丽丧失所有权。这些事由一旦发生,犯罪所得物就丧失赃物性质,此后对该物的处分行为不再构成赃物罪。  相似文献   

5.
完善抵押权制度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先受偿性不是抵押权的属性,而是抵押权担保债权的效力。从有利于债权人的立场出发,可以承认抵押权的不可分性,但应当设有例外。抵押权的物上代位,可以不采取法定债权质的法律构成。抵押权的效力原则上及于抵押物的附合物、从权利,对从物则宜区分情形。在采取抵押权次序升进原则的情况下,应当承认所有人抵押。  相似文献   

6.
专利添附是指非专利权人对专利进行再创新形成新物的事实,具有不吸收“原物”及其所有权,其实施与在先专利具有“不可分离”性,是新物依赖实施在先专利的规则;是对改进创新、专利许可再创新、集成创新现实的制度性回应,可分为专利加工、专利附合与专利混合.专利添附遵循约定优先、效用较小者许可较大者使用和受益者补偿原则.专利添附的价值在于鼓励不限于专利权人的任意方对专利进行改进与成果实施,保护专利权人权利同时也促进添附人、消费者和社会公共利益,合理定位专利权的排他性.  相似文献   

7.
<正>一、序言保险合同是高度附合性与技术性合同。附合性理念下的保险合同,依循"接受抑或走人"(take it or leave it)的规则,一般投保人无对合同内容增、删、变、减之余地;技术性理念下的保险合同,体现为保险条款术语的晦涩难懂与冗长繁杂,非经专家明释普通人几难以明了何所云。如美国保险法专家约翰·F·道宾(John F.Dobbyn)所言:"从理论上讲,  相似文献   

8.
法国物权法上的添附权尹田《法国民法典》第546条规定:所有权“得扩张至该物因天然或人工而产生或附加之物”,所有人享有的“此种权利称为添附权”。同时,该法典第712条还进一步规定:“所有权得因添附或附合以及时效而取得。”事实上,《法国民法典》关于所有权...  相似文献   

9.
添附制度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利明 《法学评论》2006,24(1):47-56
添附是取得财产权的重要方法,我国物权法应规定添附制度。添附与侵权可能发生竞合,但二者具有不同的功能与价值,即使既发生侵权又构成添附,也不一定适用侵权责任的有关规则。添附制度与物权请求权、不当得利请求权以及违约请求权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适用中应注意甄别。在动产和不动产附合的情况下,由不动产所有人取得添附物的所有权应有若干例外。以添附确定权利归属,应体现效率、诚信和公平原则。  相似文献   

10.
添附是物权法上确定所有权取得的一项重要规则,同时也与债法中的不当得利、违约责任、损害赔偿等制度密切相关.房屋租赁中的添附主要表现为不动产与动产的附合,它虽以租赁合同为基础,但相对独立于合同关系.实践中有必要区分承租人添附的善意与恶意、添附产生的合同内部关系与外部效力、添附形成物的价值大小和功能差异等因素确定添附物的归属.而对于租赁房屋添附利益的返还及损害赔偿,应当区别于租赁双方的合同责任,适用不当得利、侵权损害赔偿等规则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调查中的"获得信贷--合法权利保护力度指数",用于考察一国动产担保交易法是否有利于企业融资。本指标中国连续六年只得4分(满分12分)。世行鼓励的动产担保法代表着该领域的国际趋势。对照世行"获得信贷便利度"指标,中国在动产担保交易领域的法律状况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中国动产担保交易法应顺应国际趋势,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在此领域,民法典草案虽然向功能主义迈进了一步,但还不充分,未来需要通过立法以及法律解释对此进一步完善。现行法下担保权益延伸的规则存在较大缺陷,应扩大担保标的物上代位的范围,完善担保物被转卖、被混合、附合和加工场合的担保权益延伸规则。中国应将动产担保登记机构统一化,并应准许动产担保权益的私人执行以及放开流担保。  相似文献   

12.
试论劳动合同的附合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论劳动合同的附合化丁文联一、劳动合同附合化的表现附合合同,指合同内容由当事人一方确定,他方当事人只能表示完全同意或不同意,亦即只能加入或不加入的合同。①评言之,附合合同乃是一种以一般条款为基础而订立的附从合同。当事人一方就合同关系的主要内容制定完整...  相似文献   

13.
, 《检察风云》2013,(4):96-96
街头针织艺术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风靡。街头针织艺术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风靡,爱好者们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加工的物体,从公车、雕塑到路边的标志物。被认为是这项艺术始祖的Magda Sayeg说:"当艺术家们通过作品改变了我周围的环境时,那种感觉是很让人欣喜的。"在德国,  相似文献   

14.
加工速度和工作记忆在认知毕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加工速度和工作记忆在认知毕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10-90岁的健康被试1993名,完成加工速度、工作记忆和四项认知能力测验,应用多层次回归分析方法考查加工速度和工作记忆对认知加工的"与年龄相关"和"与年龄无关"的两部分作用,并且,对于"与年龄相关"的部分,比较在认知发展与老化过程中加工速度和工作记忆对各项认知变量的作用量.结果表明:1)在"与年龄相关"的部分,加工速度和工作记忆对认知发展的作用小于对认知老化的作用;2)在认知发展和老化过程,加工速度的作用大于工作记忆的作用;3)加工速度和工作记忆对认知加工的"与年龄无关"的作用部分是不可忽略的.  相似文献   

15.
李少伟  杨德桥 《法律科学》2004,22(6):114-120
加工是就他人所有或部分归他人所有的动产加以制作或改造,使其经济机能得到增加或发生根本性改变、并且价值得到提高,从而发生物权变动的法律事实。加工制度立法的价值取向应尊重当事人的意愿;采取加工主义;区分善意加工和恶意加工,并不能绝对否认恶意加工人取得加工物所有权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深刻理解和深入贯彻物权法的关键,是充分认识物权法中"物"、"权"和"法"三个基本概念的内涵,并把握好物与物、物与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物权以物为客体区别于知识产权、人身权与债权,并筑构了民法的完整体系;以明确物的归属,规范了财产权利的界定,实现定分止争,以明确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规范权利的延伸,实现物的增值;物权法以明确财产权来保障人权、推进发展、促进和谐,因而是人权之法、发展之法、和谐之法。  相似文献   

17.
契约法理念与公司存在的逻辑链接。公司虽然作为一种组织 ,但公司具有长期合约、多数人合约、多面性契约、锁定的契约、附合契约、法定契约等特点依然十分清晰。本文在此分析基础上建议在对公司法修改时特别强调契约法理念的必要性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现有相关问题争论的症结 ,并提出公司发展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8.
劳动合同制度的设计与评价。必须要以劳动合同的特殊性为逻辑起点。与民事合同比较,劳动舍同具有主体不平等、内容不完全、功能关系性、形式附合性和利益外部性的特点。《劳动合同法》中,有关劳动合同效力的规定有成功也有不足。  相似文献   

19.
台湾地区没收犯罪工具界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台湾地区2006年5月修订"刑法"后,把没收犯罪工具规定为从刑,即"供犯罪所用或犯罪预备之物","以属于犯罪行为人者为限,得没收之。但有特别规定者,依其规定。"所谓"供犯罪所用"指必须是直接用于犯罪且专门用于犯罪,并不受犯罪停止形态影响。属于犯罪人所有则包括属于犯罪行为人本人和犯罪集团所有。物因违禁物、非违禁物,动产、不动产,主物、从物等不同分类而区分是否没收。  相似文献   

20.
1案例资料 1.1 简要案情 2011年5月,有人举报某镇村民涉嫌非法收购珍稀野生动物坡鹿,并加工后出售.相关部门于同年6月4日,送检2块灰褐色固体膏状物(1、2号)及1瓶用"鹿膏浸泡的酒"(3号),要求进行种属鉴定. 1.2 12S rRNA基因序列检验 DNA提取①取灰褐色固体膏状物20mg;②用滤纸过滤送检"鹿膏浸泡酒",所得有形物质取20mg,分别置1.5mL EP管中.采用硅珠法[1]提取样品D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