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7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流砥柱□李红锋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回顾了一百年来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后,深刻指出,百年巨变得出的结论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只有走建设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2.
浅议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几个问题武吉力杨新玉刘务勇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今后...  相似文献   

3.
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应有明确的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就是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广大干部头脑,把广大干部培养成为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带头人,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第一,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首先要努力提高干部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素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干部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  相似文献   

4.
短论集萃     
邓小平哲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框架最近,学术界有关人士围绕邓小平哲学思想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进行了讨论。对于邓小平哲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框架,有不少人认为,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和哲学基础;坚持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统一,体现了邓小平尊重人民、尊重实践、尊重生产力三者的整体性,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全面性;坚持主体能动性和客观可能性的统一,指导人们在现代…  相似文献   

5.
韩文乾 《传承》2013,(1):14-15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基础和决策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划和战略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6.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自1979年成立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依靠全县40多万各族人民的努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自力更生,团结奋斗,使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回民经济显著增长。1994年,工农业总产值完成3.55亿元,比1979年增长7.08倍,人均有粮337公斤,增加85公斤,人均纯收入430元,增长7.24倍。烤烟、肉食品、水果和地方工业都有了较大幅度增长。15年来,全县财政收入由365.4万元增加到4644万…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自 1921年宣告成立至今,已走过了 80年的战斗历程。 80年来,尽管经历了种种曲折,面对过各种挑战与考验,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紧跟时代前进方向,领导全国人民胜利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消灭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道路,取得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无疑,这是中国历史发生翻天覆地巨大变化的 80年;是中国社会突飞猛进,经历巨大变革的 80年;是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终于掌…  相似文献   

8.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功能论张掖地委党校虎踞南在来稿中对特色理论的功能加以论述。1、原动力功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内在蕴含的源泉动力功能,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人们正确思维及能动地认识客观事物不断升华到理性观念的前提条件;二是作风建设的...  相似文献   

9.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发展壮大公有制经济刘日新发展壮大公有制经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可是多年来却有那么一股否定公有制的风一直在刮,始于青萍之末时,人们未加注意;近一个时期大有山雨欲来之势,值得严重关注。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阐...  相似文献   

10.
论点摘编     
《前进》1996,(3)
论点摘编阎长贵谈:邓小平同志理论的地位求是杂志社阎长贵在95年11月27日《经济日报》撰文,就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问题作了阐述。他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历史地讲,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当代形态;逻...  相似文献   

11.
《思想工作》2007,(11):6-6
1.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变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七大报告在纵论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时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一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人们注意到,党的十三大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之变饱含着深刻内涵,表明我们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开始了开拓中国特色礼全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2.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初探索翟梅凤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发生的两次飞跃,有着历史的继承性。第一次飞跃形成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初探索;第二次飞跃形成的建设有中...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今年5月29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着重阐述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四个问题。笔省认为,学习江泽民同志这篇重要讲话,要把握好三个联系点。一、要把握好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党的建设三者间的联系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和中华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支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胜利的旗帜。邓小平理论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发展的根本问题,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将发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一个历史形态。是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今时代产生、发展和体系化的;是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科学基础的;是适应全球经济政治的重大变化和处理全球社会问题而逐步形成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再现高潮的思想基础;是以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发展的改革开放实践为基本特征的;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坚持和发展创新。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继毛泽东之后的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军事家。  相似文献   

15.
一、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唯一途径只能是实践、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实践的产物。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这一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心骨”,是保证中国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唯~正确的理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经受住了国内国际风波的考验,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严重挫折中站稳了脚跟,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一句话,只有坚持…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这部著作,汇集了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13年来江泽民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这些重要论述,回答了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党的建设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党的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13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科学总结,是全党全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和理论创新的精华。这些理论成果,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7.
学点基本理论钟永棠在深入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人们深感不熟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不清楚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难以从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上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据及其前进的大方向的。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显著的特...  相似文献   

18.
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庄文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党的十五大已作了科学的阐述。但在现实中,对这个问题,人们的看法与主张仍多有不尽一致之处。笔者在此略陈所思,就教于方家。一、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国特色有学者认为,只有...  相似文献   

19.
张志芳 《前进》2013,(10):47-48
邓小平文化建设思想可以追溯到他在革命战争年代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论述。如1941年邓小平就提出,我们必须“在文化上主张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华民族解放的文化”。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文化建设思想得到进一步的丰富。而邓小平系统、完整性的文化建设思想,是在他领导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这一思想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从1977年邓小平复出至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着重从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上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作了阐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萌芽阶段;二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召开,这一时期邓小平文化建设思想集中体现为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核心,对改革开放条件下的文化建设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思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形成阶段;三是从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至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邓小平结合新的实践与新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深入与丰富阶段。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先进化的前进方向,中国的先进化是有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化。在弘扬本民族优秀化的同时吸收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先进化;在辩证地扬弃传统化的同时加快发展现代化;在注重化繁荣与发展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主体化建设,是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建设的三大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