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9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根据吉鸿昌烈士事迹拍摄的同名电影《吉鸿昌》,一举荣获了当时中闻电影的最高奖——第三届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看过电影《吉鸿昌》的观众,一定会记得,  相似文献   

2.
我看过《吉鸿昌》故事影片后,又看了《吉鸿昌》传记文学,吉鸿昌的一句朴实无华的语言,犹如镌刻在坚石上的碑文般,牢牢地、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使我久久不能忘怀,以至成了座右铭,这就是:“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粗略读来,这话似乎平淡得如同一杯白水,而且相近的“名言警句”,不知要比它“高明” 多少,“新奇” 多少.可是,当反复认真地读了又读、想了又想,特别是进一步了解了这位赤胆忠心、威武不屈的爱国将领,用自己“每一步行动” 所写的短短39个春秋的“历史”后,它就象一股势不可挡的滚滚春潮,时时刻刻都在激励着我,鞭策着我,驱使着我在辽阔无垠的人生海洋上,坚定地扬起理想的征帆,乘风破浪,步步向前.  相似文献   

3.
广闻博览     
正史海一粟吉鸿昌倾囊办乡学1922年,吉鸿昌回家探亲,他对文书郝子固说:"要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状况,光靠咱们这些当兵的打仗不够,要让贫穷子弟上学读书,我准备在家乡办学。"于是他把多年积攒下的100多块银元全部拿出来,创办了"吕北初级小学"。有一次吉鸿昌给学生讲话:"我办学有两种想法:一是培养人才,使国家强盛,不受帝国主义侵略;二是古往今来武将  相似文献   

4.
张晓飞 《党建》2021,(6):67-68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共产党员、民族英雄吉鸿昌临刑前写下的就义诗,诗句展现了共产党人英勇无畏的革命豪情. 1895年,吉鸿昌出生于河南扶沟一个贫寒家庭.1913年,吉鸿昌到冯玉祥部当兵,从此开始戎马生涯.他吃苦耐劳,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从士兵升至军长.虽然官做大了,地位高了,但吉鸿昌"当兵救国,为民造福"的初衷没有改变.他铭记父亲"做官即不许发财"的教诲,平时省吃俭用,用积攒下来的钱资助他人.  相似文献   

5.
《学习导报》2014,(2):1-1
当年,“五卅惨案”发生时,爱国诗人闻一多“亲眼看见地上的碧血”,以燃烧的文字写下了《我是中国人》的长诗;当年,日寇的铁蹄踏入中国,吉鸿昌将军在美国拒绝享受被错认为日本人的礼遇,制作“我是中国人”的胸牌昂首行走美利坚;当年,新中国尚未成立,钱学森在美国不买保险,不置家产,因为他牢记“我是中国人”,随时准备回乡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祖国。  相似文献   

6.
吉鸿昌于1925年开始接触中国共产党。这年5月,中共北方区委派中共党员宣侠父、陶梁赴国民军中开展政治工作。吉鸿昌在同宣侠父等共产党员接触中,开始接受革命思想。10月,吉鸿昌又与中共陕西省委地下党发生联系。1927年,吉鸿昌升任冯玉祥部第十九师师长,隶属于国民军第二军,宣侠父时任军部政治部主任,将一批共产党员派进吉鸿昌师。宣侠父、中共陕西省委负责人魏野畴及其他共产党员,对吉鸿昌政治思想转变起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黄军 《大特区党风》2002,(11):29-29
夜读《老照片》旧杂志,为一只“粗黑饭碗”的照片所吸引。照片上是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生前使用的一只碗:还附了如下文字:“吉鸿昌少时家贫。投身军旅,九死一生.官至宁夏省主席。其父屡以‘作官即不许发财’诫之,吉将军牢记在心,其父殁,吉将军又请人以此诫烧制于饭碗之上,每哺必警,两袖  相似文献   

8.
米石 《党的建设》2008,(11):62-62
吉鸿昌(1895-1934),河南扶沟人,1932年入党,著名爱国将领。1928年,蒋介石在"五·卅"惨案事件中丧权辱国,吉鸿昌悲愤至极,决定暂归故乡扶沟县居住。吉鸿昌有个堂侄叫吉星南,恃仗吉鸿昌的名望在乡里为非作歹,欺压穷苦百姓,还杀了人家全家七口。事发后,吉星南被捕押在扶沟县城等待审理。  相似文献   

9.
吉鸿昌(1895-1934),河南扶沟人,1932年入党,著名爱国将领。1928年,蒋介石在五·卅惨案事件中丧权辱国,吉鸿昌悲愤至极,决定暂归故乡扶沟县居住。吉鸿昌有个堂侄叫吉星南,恃仗吉鸿昌的名望在乡里为非作歹,欺压穷苦百姓,还杀了人家全家七口。事发后,吉星南被捕押在扶沟县城等待审理。  相似文献   

10.
郭红敏 《党史文汇》2014,(11):31-33
正吕潭学校旧址成"国保"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名列其中。2014年11月24日,又恰逢吉鸿昌英勇就义80周年纪念日。1934年11月24日,曾担任"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前敌总指挥、积极抗日的共产党员吉鸿昌被国民党杀害。在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至今仍流传着不少吉鸿昌的名人轶事。1913年秋天,18岁的吉鸿昌辞别亲人,他坚实的背影慢慢地消失在村口小路的尽头。  相似文献   

11.
吉鸿昌将军生前使用的饭碗 在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纪念馆,陈列着两个一模一样的瓷碗,上面都烧有7个工工整整的墨字:“作官即不许发财”。碗两侧的小字是:“先严筠亭公逝世纪念”、“摘录先严遗嘱”。参观的人们走到这里,都会驻足细细观看。原来,吉鸿昌从小家境贫寒,以后虽官至宁夏省主席,其父屡以“作官即不许发财”诫之,吉鸿昌牢记在心。父亲去世后,吉鸿昌专门请  相似文献   

12.
正"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共产党员、著名爱国抗日将领吉鸿昌临刑前写下的一首气吞山河的就义诗。诗如其人。在吉鸿昌将军短暂的一生中,不仅以其铁骨铮铮、英勇善战让敌人闻风丧胆,还以其体恤民情、正直清廉令人们敬仰。1920年5月,吉鸿昌的父亲得了重病。吉鸿吕回家探望,看到父亲那依依不舍的眼神,他知道父亲有话要讲,便说:"爹,您有啥话尽管说,孩儿  相似文献   

13.
夜读《老照片》旧杂志,为一张老照片所吸引。照片上是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生前使用过的一只碗,碗上附有如下文字:“吉鸿昌少时家贫,投身军旅,九死一生,官至宁夏省主席。其父屡以‘作官即不许发财’诫之。吉将军牢记在心。其父殁,吉将军又请人以此诫烧制于饭碗之上,每哺必警,两袖清风。”文以载道的叙说,使人对吉鸿昌将军更加佩服,更加催人深思。“作官即不许发财”,含义非常明确,就是不许利用官位来聚金敛财、受礼索贿,不得因当官而暴富。当年吉将军把“作官即不许发财”的箴言铭之于饭碗上,是大有深意的。一则,“碗”是…  相似文献   

14.
作官即不许发财 河南省扶沟县吉鸿昌烈士陈列馆里,陈列着吉鸿昌将军生前用过的一个细瓷茶碗,上面烧制有他的亲笔题字“作官即不许发财”。 1922年8月,吉鸿昌的父亲吉茂松卧病在床,十分想念儿子。吉鸿昌得知音讯,急不可待地赶往医院。他恭立床前,紧握着父亲的双手,深情地说:“爹,孩儿多年在外奔忙,没有尽心  相似文献   

15.
抗日名将吉鸿昌把刻有“作官即不许发财”字样的茶碗赠给部下,以此告诫部下务必要清廉为民。在纪念吉鸿昌将军诞辰100年之际,河南省委特制了一批茶碗复制品,分赠各地党政要员,其意昭然。  相似文献   

16.
相识相伴 1926年,吉鸿昌率军驻防兰州时,已是而立之年,尚无妻室.尽管有许多人给他介绍"名门闺秀",可吉鸿昌总是婉言谢绝.  相似文献   

17.
吉鸿昌既是一位军纪严明、能征善战的爱国将领,又是一位忧国忧民、善于治理地方政务的杰出官员。在主政宁夏的半年多时间内,吉鸿昌励精图治,体察民情,致力于宁夏地方各项建设.为增进回汉民族团结,安定社会政局,发展地方经济和文教体育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吉鸿昌爱国爱民的进步思想,廉洁奉公的高尚品德,平易近人的赤诚之心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给宁夏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作官即不许发财”陈鲁名今年9月18日,在河南省召开的吉鸿昌将军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来宾每人收到一份特殊礼品:一个烧制着吉鸿昌将军名言“作官即不许发财”的瓷碗。来宾们都把这只瓷碗视为珍贵的纪念品,认为这是对吉鸿昌将军最好的纪念。“作官即不许发时...  相似文献   

19.
王炯 《党史博览》2008,(7):39-43
父亲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成立后,父亲成为吉鸿昌的副官 1914年,我的父亲王再兴出生于陕西省米脂县城。1925年,他在米脂县东街小学读书时,结识了共产党员毕维周等人,开始接受革命思想。  相似文献   

20.
吉鸿昌同志,乳名恒立,字世五,河南扶沟人,生于1895年。 吉鸿昌同志童年时代家境贫寒,在家种田,1909年,他因不甘心受地主老财的气,离开家乡到扶沟城内一家首饰店当学徒,后又到周口镇一家杂货铺当学徒。1913年因不满学徒的痛苦生活,到冯玉祥的军队当兵,后升任国民军营长、内蒙特别区绥远都统署直辖骑兵团团长。1926年9月,在共产党影响下于五原誓师北伐,吉鸿昌所率领的独立第十九师任先锋军,从兰州出发,解西安之围,东出潼关,直驱洛阳,屡建战功。1927年7月吉鸿昌升任三十军军长和宁夏省主席等职。在这期间,他和部队中的中国共产党员有了一些接触,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