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法治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即"两型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而法理念的转变与更新则是通过法治来构建"两型社会"的首要步骤.本文将当下中国法治理念的每一个层面分别同"两型社会"的内在特质融会贯通,提炼出五项"具体法治"理念用以指导"两型社会"的法治实践--环境法治、生态利益、公平效率、和谐发展、执政效能.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工业化,我们既要吸取工业文明的成果,同时要尽量避免工业化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坚定地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转交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精神,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立起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它内在的规定性和特征。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面临资源形势严峻、环境污染严重等方面的问题,因此需要加强法制建设,转变发展方式,实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开发生物质能,加强科学研究,制定相应政策。  相似文献   

4.
2009年12月7日至18日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热烈召开,表明全世界都在关注着全球环境的变化与保护。纵观人类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影响逐渐增强。由最原始的对自然的畏惧与崇拜,到工业社会的肆意滥用和破坏,直至目前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生态环境问题已经转化为全球性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本文着力研究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以及其对我国当前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金晓红 《工会论坛》2009,15(6):29-30
搞好节能减排,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要以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加强管理和强化法制、政策支持等,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6.
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际先进发展理念,着力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当前,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上来,就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我们国家资源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一是资源总量很大,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很小…  相似文献   

7.
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法制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分析环境友好社会的特征和意义、建设环境友好社会的基础和动力,阐明了加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基本理念。并对构建促进和保障环境友好社会建设的法律体系提出了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8.
构建可持续的环境友好型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意义、实现途径,认为不仅要政府主导,还要公众广泛参与,要通过树立尊重自然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使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9.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意.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从根本上说就是要着力构建节约型的增长方式、着力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措施建议1.启动一批重点的节能工程;2.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科技进步是关键;3.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体制创新是保障;4.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全民动员是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生态问题实质上是政治问题,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促使生态学与政治学联姻,大力推进绿色政治文明建设。绿色政治文明的基本内容有绿色政治文化价值、绿色政治行为文明以及绿色政治制度文明,它们从多维角度促进着人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浅议生态环境与政治生态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不正确认识及盲目开发行为,导致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全球性生态危机。生态危机的产生与发展成为生态政治运动兴起的动因和基础,推动了各国政治和国际政治生态化的发展。生态政治产生发展是政治生态学、政治生态化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政治生态化是生态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是解决当前全球生态危机的不可或缺的根本措施之一,是全球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未来政治发展的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12.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个广泛涉及党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政权建设乃至领导水平、管理方法等各方面的复杂的系统,其中党的思想建设状况占有首要地位,它对党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行,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起着重要的思想保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是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内容,创建新型社区警务模式对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有重大的影响。现行的社区警务运行模式存在警察服务意识不强,执法过程不够透明,警民互动不够等问题。创建新型社区警务模式应在警务公开机制、警务工作前移、提升警察服务理念、建立警民互动模式等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4.
论维护公平正义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社会公平正义缺失容易造成社会不同阶层和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加剧,进而酿成社会冲突和社会危机,影响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国家稳定。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为社会各个群体提供平等的机会和公正的起点,保持社会公平正义,使社会全体成员尤其是弱势群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选择,是贵州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结论。因此,应该树立生态价值教育观,转变贵州经济发展方式,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建立完善的政策和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提出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生态环境恶化、资源严重短缺、矛盾交织叠加已成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严重障碍,严重影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要从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建立健全生态法律制度体系、健全建设生态文明的体制机制人手,以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来引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7.
新的历史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更是青年群体理所担当的历史责任。在和谐社会创建的征途上,青年责任促进青年发展;青年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内在的联系。从科学发展观的几个方面内容看,每个方面都同构建和谐社会相关。首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建立在发展的基础上,这同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发展是第一要务是完全一致的。其次,人与自然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这同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一致的。第三,人民富裕、社会安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这同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以人为本的发展也是一致的。最后,面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阶层收入差距的扩大,和谐社会提出先富帮后富的要求,这同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全面协调的发展也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近代形而上学所形成的片面、孤立、机械和静止的思维方式,主观地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造成环境污染、物种减少、极端气候等生态危机。我们亟须寻求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通过非线性的、整体的、关系性的、过程的思维方式来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此推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