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伟大变革鼓舞人心,宏伟蓝图催人奋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反复学习二十大报告时,笔者特别关注并划出重点:报告中有50处提到“现代化”,其中5次提及“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大致经历四个发展阶段:从“被动的现代化”到“主动的现代化”的“中国的现代化”探索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的“四个现代化”探索阶段;改革开放后正式确立的“小康社会发展阶段和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中,“严复悖论”是一个具有奠基意义的关键命题。这一命题意指中国在引入现代性因素改造本国社会继而走向现代化时所面临的“单项引进”与“全盘引进”的互悖矛盾,其实质乃是中西社会有机体由于各自内在结构不同而萌蘖的异质社会有机体之间的互斥现象,根本缘由来自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塑造性”功能。纾解“严复悖论”,需要将从专制政体变革的民主政体作为支撑现代化的杠杆、将传统文化的价值符号作为引领现代化的中介、将社会内源性质素的渐进发育作为激发现代化的动力,从“新”“旧”整合中探寻现代化的出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重新慎思“严复悖论”具有重要的价值,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新路,应当保证外来的现代化思想与传统文化相结合,重在实现“社会存在”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一个国家现代化模式的选择由该国社会制度、历史文化、生产力水平、发展要求等复杂因素综合决定。中国式现代化以其独有的价值取向、经济特征、政治优势、动力机制,决定中国现代化发展基本范式、经济组织方式。中国式现代化既不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再版”,也不是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翻版”,而是兼具“中国特色”和“一般特征”的现代化全新道路。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集中呈现为: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以生产力高质量发展为根本前提,以“大多数人”的现代化超越“少部分人”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应有之义,以“以人为本”的现代化超越“以资为本”的现代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以“全面发展”的现代化超越“发展失衡”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生产范式变革的内在要求,以“绿色-发展”协同共进的现代化超越“经济-生态”二元对立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遵循,以“和平发展”的现代化超越“霸权崛起”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现代化叙事体系是旨在科学反映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自洽、实践证道、价值融通的知识体系和表达方式。它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符号表征方式和价值阐释式样,蕴含着通过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价值理念传播促进人的现代化发展的实践意图。其叙事体系的建构,既关系到理论体系的逻辑自洽与理论内涵的合理阐释、实践经验的逻辑提升与实践发展的有效引领,更指涉价值争议的逻辑澄明与价值正义的时代形塑。中国式现代化叙事体系的建构需具备科学的思维逻辑,既要准确把握建构中国式现代化叙事体系的“两个大局”时代之位,始终坚持“两个确立”的动力之源,又要努力夯实“两个结合”的思想之基。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中国式现代化叙事体系,需通过“以一统多”的“现代化”主体力量、打造“融通中外”的“现代化”内容范畴、借助“媒介融合”的“现代化”载体工具、依托“共同价值”的“现代化”情境预设等维度系统把握和推进,在全面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叙事体系的“现代化”程度的同时,实现其“理想的意图”。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报告庄严宣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和拓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青年的现代化在代际更替中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航向。因此,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离不开对青年的现代化问题的关注与思考。这要求我们既要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探寻中国式现代化“可大可久”的青春密码,也要着眼于当下,从代际变迁中认识和把握现代化进程中青年群体的主要特征及变化趋势,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青年的现代化的时代内涵。与此同时,还应重点研究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国家各项重大部署中青年人的作用发挥,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返县青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青年创新参与、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与青年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因此,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本刊特邀请六位专家学者分别从“中国式现代化与青年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视野下青年工作的战略性地位”“青年代际变迁与中国式现代化”“返县青年与县域乡村振兴”“青年的创新参与:建设创新环境、培养创新思维”“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青年参与”等六个方面进行阐述,以供学者...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现代化在基本价值追求上与资本主义现代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其价值内涵和发展特征打破了西方现代化发展定式,展现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共商共建,追求合作共赢,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摆脱“中心—外围”的“依附性结构”实现现代化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从而成为世界现代化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以人类性关怀为出发点,以共产主义为价值导向,以科学社会主义为实践道路。把“中国式现代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重大范畴来理解会看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先行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本质规定,这一本质规定使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价值导向,同时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更高的价值导向。这一价值导向体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对于“中国式现代化”所具有的逻辑先在性。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意义便不是“后天”加给它的;相反,它的世界历史意义是“先行”进驻中国式现代化的。  相似文献   

8.
吴权  何巨 《群众》2011,(10):45-46
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经济社会整体现代化最重要的基础。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工作“六个注重”的新要求,结合省情实际,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作出贯彻“六个注重”、实施“八项工程”,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决策部署,把农业现代化工程作为第三大工程,进一步加大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力度,力争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努力走出具有“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此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中国道路承载着“中国梦”前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梦”就是现代化之梦,社会主义之梦,民族复兴之梦。在“中国梦”的三种含义里,现代化是形态,社会主义是灵魂,民族复兴是主体。中国道路从来连接着“中国梦”。“中国梦”是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处境刺激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基于中国国情和经验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在世界现代化发展历史上具有独特地位。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中国土壤、厚植中国文化、立足中国历史,为人类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念、路径和方案。中国式现代化采用的“并联式”发展模式,超越了西方“串联式”模式固有的单一线性、渐次发展路径,实现了“时空压缩”条件下的“弯道超车”,打破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玻璃天花板”、现代化“西方范式”的路径依赖、固有弊端和西方列强现代化“国强必霸”的悖论,展现了人类文明均衡发展的光明前景和巨大动能,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和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1.
《现代领导》2014,(9):7-7
外媒多维网近日连续刊文讨论和解读“习近平提出第五个现代化”。习近平去年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设定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多维网这组文章认为:这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后的第五个现代化,是习近平等中共高层因应世界局势,彻底实现现代化政党转变和长期执政的必然之途。  相似文献   

12.
“韦伯命题”指证了现代化过程中的三个普遍性难题:一是资本对于实现现代化有着根本的重要性,但它又是各种危机的总根源,那么如何才能将“利用资本”和“限制资本”统一起来呢?二是现代化是理性化的过程,但现代化却又会形成工具理性的霸权,从而会因价值迷失而使现代化滑向非理性化,那么如何才能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统一起来呢?三是现代化需要稳定的社会秩序,但现代化过程又会因滋生出各种不稳定因素使社会失范,那么如何才能实现“现代化”与“社会稳定”的统一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辟,为解决这三大难题提供了有效办法: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决了现代化的动力机制问题;坚持“两个结合”,避免了现代化滑向非理性化的问题;不断加强国家能力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有效化解了现代化过程中因利益分化和价值分化而导致的社会不稳定问题。中国式现代化为解决现代化过程中的普遍性难题所提供的有效方案,充分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是我国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一项重要方略。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枫桥经验”历经60年考验,始终保持人民性、参与性、创新性特色,抓源头、建制度、求长效,以“大平安”促“新发展”,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可推广与仿效的典范。“以人为本”: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14.
初三思想政治课本中多处出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权力”和“权利”,“社会生产”和“社会生产力”这些看似相同实则有区别的概念,是学生甚至个别教师易混的地方。对此,笔者略谈一点肤浅的认识。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1987年,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要求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健全和发展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健全和发展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  相似文献   

15.
范晓慧 《湖湘论坛》2023,(6):88-100
立足于现代化语境来探讨中国的制度优势及其文明史意义,内含着一种突破时代和地域局限,从人类文明史的宏大视域来检视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体系及其历史意义的意图。所谓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优势,是指通过在中国所进行的现代化实践而沉淀下来的具有典范意义的关于现代化的模式与制度。它们包括: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其他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发挥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优势具有重要的文明史意义,它传承和发展了中华文明的“民本”“独立自强”“其命维新”“和合”“大同”等制度理念和制度精神,从制度文明的维度诠释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6.
姜焰生 《前进》2001,(7):17-20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以实践“三个代表”为己任。不同的历史时期,党实践“三个代表”的时代主题不同,基本途径及其内容各异。在新的历史时期,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大力推进生产力的现代化、国家管理的现代化、民族精神文化的现代化和党的建设的现代化,开辟了党在新时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途径。这些基本途径,对于我党在新世纪更好地实践“三个代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大业,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途径之一:大力推进生…  相似文献   

17.
胡宗仁 《群众》2023,(4):53-5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何谓“领导现代化建设的能力”?领导现代化建设的能力指的是适应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要求的能力。这种能力既包含领导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一般能力,更体现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突出能力。这种能力既不直接类同于我们党治国理政所具备的“八项本领”,也不简单等同于领导干部解决实际问题所具备的“七种能力”。理解领导现代化建设的能力,需要将其置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背景之下,  相似文献   

18.
<正>当代青年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认可度高,81.69%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会激发许多发展中国家积极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八成多受访者认为,青年是引领社会生活方式革新浪潮的创新力量,七成多受访者认为,青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人力资本支撑;超半数受访者认为“各类思潮侵袭,容易陷入西方理论陷阱”是青年参与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重要挑战;选择“网络中泛娱乐化、伪治愈系内容诱发青年非理性情绪”这一选项的受访者更是超过七成;在针对“参与中国式现代化,青年面临哪些困难”的调查中,有80.25%的受访者选择“面临的压力大,在‘内卷’与‘躺平’中摇摆”;近六成受访者认为“,增强党的创新理论的青年化阐释”对于青年参与中国式现代化至关重要;当被问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您有哪些期盼和需求”时,80.45%的受访者选择“关注社会心态变化,缓解青年焦虑问题”,不少受访者期盼在现代化过程中及时“破解人工智能带来的社会和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话语转变,体现出中国基于现代化发展成就而日渐增强的道路自信。中国式现代化成功的奥秘,全部凝结于“中国式”的科学内涵之中。一个核心要义、五大中国特色、九个本质要求是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之意涵的三个重要维度。明确“中国式”的核心要义,必须抓住“中国式”的决定性因素、本质内涵与指导思想;理解“中国式”的中国特色,必须明晰“中国式”的时代定位、发展空间及实践进路;把握“中国式”的本质要求,必须明确“中国式”的原则规定、战略规划及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双套 《求索》2023,(1):48-56
中国式现代化是可能的,这是讨论中国式现代化的前提性问题。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可能?从事实与价值的关系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事实存在,也是价值存在;从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来说,中国式现代化兼具现代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具有普遍性意义的特殊性存在;从一和多的关系来分析,中国式现代化是“一元多线”中的重要“一线”;此外,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历史延续性的现代化,是处在历史延续中的“中国”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