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说“老实”     
一个时期以来,“老实”这个词似乎不那么吃香了,在一些人看来,“老实乃无用之别名”,因而常把“老实”和窝囊联系在一起。对这些议论,笔者实不敢苟同。我以为,把“老实”和“无用”、“窝囊”联系在一起,如果说不是浅薄的话,至少是一种误解。其实,就  相似文献   

2.
3.
旧社会流行一句谚语:“老实是无用之别名”。的确,在旧社会,“老实”是很难吃得开的(在劳动人民中则是例外)。老实人,被看成“窝囊废”。能吹、能捧、能骗、能拍,反而被称为“有  相似文献   

4.
常听人说:“人老实了,是要吃亏的”。这话,我既赞同,又不赞同。说赞同,只因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确有一些埋头苦干、为人正直、大公无私、坚持原则的同志,受到了一些不公正地对待和“礼遇”。但是,对有的同志包括少数领导干部提出的。“现在,人太老实了,办不成事,多少有些不适应时代变化”的观点。我完全不赞同。 老实人的最大的、最优秀的品格和道德规范就是为人忠  相似文献   

5.
中央电视台记者在采访江苏省委书记陈焕友时曾问:“你一不抽烟,二不喝酒,又见不到你唱歌跳舞,群众都说你是‘老实官’,对此,你有何感想?”陈焕友答:“作为人民的‘公仆’,就应该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当老实人,群众评价我是‘老实官’,我感到欣慰!”  相似文献   

6.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我们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邓小平作为这场运动的亲历者和受害者,事后曾对“文化大革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全面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邓小平是怎样对“文化大革命”进行反思和总结的呢?下面,本文就根据邓小平的有关论述,尝试对此作一初步探讨。众所周知,“文化大革命”现已被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正式定性为“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  相似文献   

7.
<正>毛泽东一生倡导党员干部要做实事求是、忠诚于党和人民的老实人,反对"老实人不聪明""老实人吃亏"的说法。他认为,老实人忠诚党和人民的主要表现,就是个人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他说:"老实人,敢讲真话的人,归根到底,于人民事业有利,于自己也不吃亏。爱讲假话的人,一害人民,二害自己,总是吃亏。"他将个人主义者、宗派主义者归为不老实之列,断言不老实"总有一天要吃亏"。他指出,个人主  相似文献   

8.
<正>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要求全党同志"当老实人,讲老实话,做老实事"。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更是鲜明地提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当前,在一些地方、个别部门存在着一些"不老实的人",他们拉关系、找渠道、跑官要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部选拔过程的公开、公平、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一生的后20多年考虑最多、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中国的发展问题,即如何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必须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理论是十分丰富的,这也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0.
胡冠书 《世纪桥》2004,(4):14-15
摸索,人类的语言里再也普通不过的两个字,却成为亿万中国人心中的指路明灯,指引中国摆脱贫困,走向富强,引领中国这艘社会主义巨轮从胜利驶向新的胜利。所有这一切,都缘于一代伟人邓小平用这两个字书写了一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篇章。这到底是怎样的两个字?我们的伟人又给它赋予了怎样的崭新的内容?就此,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析邓小平的“摸索”论。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的思想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邓小平以人为本思想的基础是共同富裕,主题是人民当家作主,核心是培养"四有新人",出发点和归宿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相似文献   

12.
舒炼 《广东党史》2009,(3):58-58
用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是一根标杆,是一种导向,对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重用“老实官”,是有效抵制用人方面不正之风的重要手段。它倡导的是求真务实、踏实肯干、默默奉献、不事张扬的好品质、好作风、好风气。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思想非常丰富。本文从如何认识农业问题的重要性 ,如何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 ,如何解放思想、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等方面对邓小平的“三农”思想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当下,大部分党员干部都是“老实人”,他们是党和人民事业的中流砥柱,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与“老实人”相反的人,就是那种缺乏党性、不重品行、作风漂浮、拉帮结派,为了升官发财和个人私利捞资本,热衷于面子工程、制造虚假政绩,大搞逢迎的投机钻营者。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论“精神文明重在建设”陈安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解决的是人们的精神世界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解决人们精神世界的问题究竟采取什么方针,是破字当头,还是重在建设?这个重大方针的选择,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邓小平在总结我们过去长时...  相似文献   

16.
丁小丽 《世纪桥》2007,(7):14-15
以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南南合作,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加强南南合作,是我国实行全面对外开放政策的内在要求;是加强发展中国家自身发展的需要;是进行南北合作,促进南北对话的需要;符合我国新时期建立"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  相似文献   

17.
罗帆 《党史文苑》2004,(8):59-60
"以民为本"是我们党对"以人为本"思想的特定诠释."以民为本"思想不仅是邓小平的一贯思想,而且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邓小平"以民为本"思想具有深厚的历史、理论和实践渊源,其提出的"以民为本"思想的实践途径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邓小平的“世界公民”思想孔宪凯能否实现现代化,这是涉及到中华民族以至整个社会主义的生存资格问题.但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实现了现代化,不仅是拿本国现在的水平同过去的水平相比,而是还要同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相比。因此,现代化的概念不是一个民族性的概念,而是...  相似文献   

19.
"韬光养晦"外交思想是邓小平外交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新时期我国开展外交关系的一个基本指导原则。认真学习和研究这一思想,对加深邓小平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一邓小平的"韬光养晦"外交战略思想是他从时代背景和中国现实基本国情出发,在科学分析和判断国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力量对比的基础上形成的。(一)时代主题转换的必然要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长期处于以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格局中。军事上的对抗,政治上的颠覆,经济上的封锁,成为战后国际形势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进入70年代以来,由于美苏两国  相似文献   

20.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理论特色非常突出。“一国两制”理论准确地把握了世界的态势和时代特征,表现了鲜明的时代性;“一国两制”构想奠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实基础上,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哲学深度,表现了深刻的理论性;“一国两制”理论的前提是“一个中国”,没有“一国”即无“两制”,表现了原则的坚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