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潮》2017,(5)
<正>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炮火,揭开了中国全面抗战的序幕。1938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这年7月,就是中国人民全面抗战一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7周年。总结抗战以来的经验,为全国人民指明抗战的前景,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毛泽东的历史责任。进入1938年,毛泽东一直在思考这件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大事:怎样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毛泽东的结论是:"兵民是胜利之本。"  相似文献   

2.
<正>教育部发函要将全国教材中"八年抗战"概念改成"十四年抗战"的消息,令众多抗战历史研究专家非常欣慰。1月10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日本史学会会长汤重南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听到教育部要求各地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消息很振奋。早在2014年,汤重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八年抗战"说法不准确,应该是"十四年抗战"。汤重南说,东北军民为抗战做出  相似文献   

3.
《奋斗》2015,(6)
<正>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亚洲主战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东北人民、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战,是东方及世界人民反法西斯运动的先锋,开始得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东北抗战长达14年之久,牵制和消耗日本的大量军力,有力地配合了全国的抗战,对于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4.
<正>对于2017年春季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教育部近日表示,教材修改要求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十四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应在课程教材中予以系统、准确的体现。抗日战争究竟是八年还是十四年,很多人至今没有弄清楚。实际上,"十四年抗战"的提法早在2005年就已经被中国学术界认定。2005年9月3日,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  相似文献   

5.
《湘潮》2016,(11)
正与其他"九三"受阅抗战老兵不同,姜立诚的抗战经历特点是"服务性"和"全盘性"。说服务性,是因为这位1938年投身军营的老战士,大部分时间在第九战区司令部工作,并没有扛枪与日军拼搏,而是以后勤、文字工作为抗战服务;说全盘性,是因为他在司令部工作,对于潇湘大地的抗日情况掌握得八九不离十。他对湖南大地上7年多的战事说得脉络清晰,简繁得当,可称得上是那7年的"档案袋"。  相似文献   

6.
七七事变在中日两国、国共两党的眼中具有各自的性质和意义,其发生是必然的。日本的国策是侵占中国大陆、称霸亚太地区、实现所谓建设"新日本"的奢想。在制造华北"自治"的企图落空后,它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以此作为所谓"新文化创造的战争"的重要一步。国共两党对七七事变性质的看法存在本质区别:国民党认为全国性抗战即全面抗战,中共提出全面抗战是动员全国人民起来的抗战;国民党主张通过抗日战争建立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民主新国家",中共提出建立"工农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是,两党均认为,抗日战争不仅是拯救民族危亡,而且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七七事变使中国进入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复兴的新时代,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隆重纪念这一伟大胜利,本刊与中宣部《党建》杂志、党建网及全国党刊党网联合举办"我家的抗战故事"征文活动,邀请抗战亲历者或抗战亲历者的后人,通过讲述"我家的抗战故事",展现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亲爱的朋友,如果您的家人有与70多年前那场全民族抗战有关的故事,欢迎您参加征文活动;如果您有  相似文献   

8.
2005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筹备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时,我受命联系抗战文学方面的学者.抗战八年,若上溯到"九一八"事变,在通常所说的现代文学30余年中,抗战文学近乎"半壁江山".然而,在查找信息的过程中,我才发现,关于抗战文学的叙述与评价,较其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应有的历史地位仍有不小的距离.目前拥有五千之众的现代文学队伍,抗战文学研究者为数不多;在260余种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抗战文学史著作不足十分之一;大学本科、硕十、博士论文选题中,抗战文学也算不上热门.于是,我想在自己的发言中分析这个问题,也对研究偏少的情况提出批评.但是,在准备发言稿时,我文思滞涩,难以成文,我忽然感到汗颜.  相似文献   

9.
岳思平 《党的文献》2005,2(6):45-48
一、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和终点 第一,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问题.由于各种原因,目前社会各界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和经历时间的认识不尽统一.最有代表性的是两种说法:一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即中国"十四年抗战"说;二是从1937年七七事变算起,即中国"八年抗战"说.显然,其中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发生在中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的起点应该从何年算起;二是中国抗战共进行了多少年.  相似文献   

10.
正"耻辱是一种内向的愤怒。也恰是这愤怒,能让人改变和坚持,而它的终点就是忍他人所不能忍,成就别人所不能成。""耻",在古汉语中是另一种写法——"恥",东汉时期的文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其解释为"辱也,从耳,心声",意思是人们听到一些话后,耳赤面热,心里羞愧。人们常说的"知耻而后勇"源于"知耻近乎勇",意为一个人知道羞耻了,那就离勇敢也差不离儿了。儒家把"知耻近乎勇""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一同构成对知、仁、勇"三达德"的一种分析。  相似文献   

11.
耻辱从一座桥开始耻辱从一座桥开始从被侮辱的狮子开始石头狮子,把愤怒变得更加坚硬的狮子连毛发都警惕起来卢沟两岸是一段用炮火测算的距离那是中国的土地啊而耻辱从一座桥开始一枚1937年的钉子,永远钉住了历史成了民族深处无法生锈的伤痛那用头颅排成的木筏那用头颅排成的木筏在抗战的洪流中竖立起风帆那永远都不屈从的头颅那永远都无法低眉顺目的头颅那永远喷洒热血的头颅排在了一起那用头颅排成的的木筏竖立起风帆为侵略者唱起了挽歌黑夜里亮起灯盏黑夜里灯盏多么明亮我不知道该把她称作村庄的心脏还是母亲的心脏反正在陕北燃烧着一种叫…  相似文献   

12.
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产生于20世纪上半叶。这一纲领的形成大致可划分为四个时期:从"五四"运动至土地革命战争兴起,是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萌芽时期;从土地革命战争兴起至抗战前夕,是其基本形成时期;从抗战前夕至抗战后期,是其成熟时期;从抗战后期至建国初期,是其进一步发展时期。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形成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并引导中国文化走向现代之途。  相似文献   

13.
《党建》2015,(5)
<正>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党建网将在党建网上开设"抗战雕塑图片展览馆",展示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抗战历史和精神风采,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我们从即日起,向全社会和广大读者、网友公开征集抗战雕塑摄影照片。相关事项如下:1.内容:作品可以是单个雕塑、群雕、系列雕塑,可以是安放于纪念馆、博物馆、广场、街道等公共场所,也可以是个人收藏、最新创作的雕塑。来稿请注明雕塑作品的作者、创作时间、  相似文献   

14.
八一三淞沪抗战中坚守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被毛泽东赞誉为"民族革命典型"。从四行仓库抗战纪念墙遗留的四百多处弹洞弹痕中,可以深度感知中国人民英勇抗战之顽强;从社会媒体极度关注八百壮士英勇抗战中,可以深度感知中国需要"民族革命典型";从社会各界声援八百壮士抗战中,可以深度感知中国人民全民抗战力量之伟大。  相似文献   

15.
《求是》2014,(14)
<正>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这对于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大力弘扬中国精神,万众一心推进强国强军伟业,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一、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  相似文献   

16.
<正>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共决策层呈现出与其他政治力量不同的理解讲述抗战方式。把抗战上升到革命问题,用“共产主义哲学方法”观察中日民族阶级矛盾变化,新民主主义理论走向成熟,对整个中国革命也形成了系统、独特的叙事话语体系。一、重返中共决策层抗战论说现场与发现革命叙事近来不少学者提倡重估中共抗战史的宏观研究价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研究迅速兴起。若忽视中共决策层基本文献,那可能愈加远离历史事实。在“统一战线”背后或还有更具基础性全局性问题待发现。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起止时间,国外许多学者给予极大关注.日本学者与西方学者对"十四年抗战"有不少表述和分析.其中日本学者的"十四年抗战"研究视角集中体现在学术界的"十五年战争"论,西方学界也出现一些以"九一八"事变作为中国抗日战争开端,从"十四年抗战"视角研究中国抗日战争以至世界反法斯战争的看法."十四年抗战"研究观点在国际学术界的客观存在,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研究留下学术交流和对话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军事著作,同时也是合理利用地理环境,成功进行时间和空间的互换,从而变劣势为优势的研究战争问题的理论经典。辽阔的国土空间为中国抗战提供了广阔的回旋余地,毛泽东通过对中国地理形势的研究,充分利用"地利"优势,在了如指掌的中国地理"大棋盘"上就抗战问题实事求是地总揽全局,长远谋划,持久抗战,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世纪桥》2015,(11)
从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活动,到抗战胜利69周年座谈会,再到2015年7月7日习近平参观《伟大胜利历史贡献》抗战主题展览,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讲话。本文分别从"牢记由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牢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功勋与伟大贡献、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万众一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方面,来学习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相似文献   

20.
<正>1月10日的一则新闻颇为引人注目:"教育部要求,在全国中小学教材中,将‘八年抗战’的说法,一律改成‘十四年抗战’。"抗战时长说法的变化,是一种"统合"。在此前的教材中,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37年七七事变之间,谓"局部抗战";七七事变之后,谓"全面抗战"。均为"抗战"。但事情也并不简单。教材虽小,每次改正均牵动大局。为何官方突然有此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