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涛 《法制与社会》2010,(24):288-288
孝是儒家伦理道德观的核心内容,汉代统治者提倡以"孝"为本,"以孝治天下",使得原本只是一种道德规范上升为国家法律和公共政策,"孝道"的推行逐渐形成了汉代独特的孝治文化。汉代的"孝道"贯穿于其社会的方方面面,尤其于家族法中的体现尤为明显和突出。本文主要依据《汉书》、《后汉书》等基本史料,以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对汉代的孝与法律的融合过程、特点,汉代法制中的孝及其实施状况和后果作了一番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2.
程政举 《法律科学》2012,(1):187-194
汉代经义决狱是以《春秋》、《诗经》等儒家经典中有关法律适用的记述,以及有关历史事件、客观事物的记述中所体现的"义理"判决案件,进而弥补当代立法之不足,发展、完善汉代法律的一种司法实践活动。经学理论是对先秦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公平、正义的成分。经义决狱的产生与汉代经学研究密不可分。经学研究的产生、兴盛为经义决狱的产生、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社会基础。儒家经典中所体现的"义理"具有公平、正义、理性的特点,符合时宜、事宜之意,依之所作的具有拘束力的判决,进而形成有拘束力的判例、判令可称之为汉代衡平法。  相似文献   

3.
2001年开始,我国提出"以德治国"的治国方路,把"德治"和"法治"、"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作为治国方略的两个重要方面。这又重新引起了人们关于法与道德关系的讨论。本文简要分析了法与道德的关系和区别,并浅析了当前我国在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对法律与道德的性质和负面效应的分析,认为依法治国离不开道德关怀,以德治国更需要法律保障。只有将法律与道德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法主德辅”,才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律师世界》2001,(5):1-1
以德治国,关键是必须提高全民的道德水平,而如何提高全民的道德水平呢?由于道德对人们的强制力量较弱,人们对道德准则的遵从,更多地是依靠人们对道德准则的自觉遵守,而不是外在的强制力量,因而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提高道德水平的关键是依靠人自身的修养,唯心主义甚至认为是人先天的本能。也就是说,大多数人认为对道德的遵从与提高依靠的是道德的自律而不是他律,这其实是一个误区。   道德标准,犹如挤在一起取暖的刺猬之间的距离,就是调剂好个体利益与群体利益之间的最佳关系:对群体利益过分张扬,影响个体的积极性,最终影…  相似文献   

6.
《律师世界》2001,(6):1-1
我们施行以德治国方略,必须要健全我们的道德体系,建立我们的道德标准。健全道德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可否认,建国五十多年来,我们已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但要健全与完善我们道德体系,仍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而继承与发展则是健全我们道德体系必须遵循的原则。道德调节的是个体与群体关系,由于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进步,都使人类战胜自然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个体的发展对群体的依赖进一步减少,使得个体得到进一步的张扬,也使得个体对道德的违背变得容易与可能,因此,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进步,也就使得人类美好的道德…  相似文献   

7.
越来越多的人讨论法治,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困惑。作为理性认知的必经阶段,困惑的最终目标是答案。本文就是源于困惑的一次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