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新四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但她是在抗日战争背景下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产物,隶属于国民革命军系列,因此,她不仅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皖南事变前也接受国民党政府军事机构的指挥,而且新四军所属各部机构调整较频繁,指挥关系变动也较大.本文主要谈新四军及其所属各部主要领导关系沿革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海春 《党建》2004,(12):40-42
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及皖南事变烈士陵园这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革命旧址群之一。现保护原陈列的旧址有:司令部、大会堂、政治部、战地服务俱乐部、修械所等10余处。并设有《新四军在皖南》列馆,详尽展出了新四军创建、发展的光辉历程和震中外的“皖南事变”的悲壮历史。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坐落在泾县城郊水西山风景,是为纪念皖南事变新四军将士殉难50周年而建。色的纪念碑上铭刻着金色的大字:皖南事变死难烈永垂不朽!地址:安徽省泾县云岭镇电话:(0563)5900315古田会议纪念馆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这里召…  相似文献   

3.
皖南事变中,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被迫指挥所部进行自卫,终因粮尽弹绝,除千余人分散突出重围外,其余部队损失殆尽。军部领导人中,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在突围时牺牲,1月14日军长叶挺也在鹿角山被扣。此后,国民党军队即把重点转向搜捕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等人,妄图将新四军领导人一网打尽。本文依据安徽省  相似文献   

4.
王志刚 《湘潮》2011,(3):6-9
皖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着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的主动权,不但打退了国民党的第二次反共高潮,而且迅速重建新四军军部,使部队由原来的6个支队扩编为7个正规师。蒋介石妄图通过围歼皖南新四军军部及其所属部队来达到消灭新四军的阴谋也彻底破产。在这一过程中,刘少奇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正1940年,蒋介石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限令新四军在一个月之内,全部开赴到黄河以北。1941年1月,皖南新四军9000余人在北移的过程中,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遭到国民党军队的伏击,除2000余人突围外,一部被打散,大部壮烈牺牲和被俘,军长叶挺被扣,副军长项英遭叛徒杀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坚决回击的方针。1月18日,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布了关于皖南事变的指示,说明事变的真相和反对国民党进攻的方针。20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了重整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  相似文献   

6.
刘以顺 《党史纵览》2010,(12):56-56
由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执行会长沈培新任主编、副会长庞振月任副主编的《茂林悲歌——皖南事变全景扫描》一书,在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和皖南事变70周年前夕.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公开出版.中共安徽省委副书记王明方为此书作序。此书主要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7.
彭雪枫,1907年9月出生于河南省镇平县七里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委,在我军中享有“德才兼备,智勇双全”的盛名。1944年9月11日,在收复河南夏邑县八里庄战斗中,他亲临前线指挥,  相似文献   

8.
1941年1月14日拂晓,在皖南事变中指挥部队战斗了8昼夜的新四军军长叶挺,率部队突围至狮形山北坡,遭到围民党军一○八师的重兵围堵.  相似文献   

9.
百花园     
《湘潮》1998,(2)
皖南事变后刘少奇的一次历险1940年11月,在苏北盐城组建了八路军、新四军华中总指挥部,刘少奇兼任政治委员,统一领导江北各地军民的对敌斗争。皖南事变发生后,刘少奇对皖南新四军的遭遇忧心忡忡。为了打退国民党的猖狂进攻,他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他经常守候在电台旁,向党中央汇报苏北及整个华中地区的政治和军事形势,聆听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调动新四军、八路军江北部队,反击国民党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1月9日,国民党军队企图在盐城包围中共中原局领导机关。刘少奇一面指挥部队打击敌人,一面指示译电员将所有记录下来的密码…  相似文献   

10.
为了纪念皖南事变烈士殉难和新四军重建军部60周年,特将时任新四军政治部民运部部长兼统战部副部长的夏征农同志,在皖南事变中突围到达苏北的传奇经历记录在案,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1941年1月初,国民党反动派破坏抗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当时,我所在的新四军第二支队老三团六连,事变前担负着保卫新四军军部的重任,事变之际又是军部中路纵队前卫部队的尖兵连。这里我所回忆的就是六连在皖南事变中艰苦奋战,突出重围,五  相似文献   

12.
史乃 《世纪风采》2012,(3):42-44
皖南事变中新四军遭受严重损失。日军加紧向华中各抗日根据地“扫荡”,加强苏中沿江和运河沿线防守,侵占重要城镇,同时加紧引诱泰州国民党鲁苏皖游击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李长江投降。  相似文献   

13.
皖南事变新四军损失考□童志强皖南事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国共局部内战中遭到的最严重的一次损失。新四军在皖南事变中损失究竟有多少?长期以来,史学界众说纷纭。以四本比较权威的党史专著和工具书为例,从中可见对这一问题的表述就大相径庭:胡华主编的《中国革命史...  相似文献   

14.
皖南事变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当中的最高峰。皖南事变给新四军造成了难以抚平的惨重损失,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有中共自身的原因,这些都为事变的发生埋下了潜在的危机。  相似文献   

15.
隐蔽养伤皖南事变时,马长炎任新四军三支队五团二营副营长。1941年1月12日下午,在东流山激战中,二营营长陈仁洪左胸负伤,棉衣被鲜血染红。马长炎立即接过指挥权,继续指挥战斗,不幸左肩胛骨被打穿,也负了重伤。黄昏时,  相似文献   

16.
皖南事变前 ,新四军在贯彻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精神上出现了一些失误 ,从而影响了自身的发展 ,新四军的建设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但是新四军的建设仍取得了不少成就。正确认识皖南事变前新四军的建设成就 ,有助于我们客观全面地评价新四军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助于总结军队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皖南事变前新四军的建设成就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建立健全领导机关红军主力改编完成后 ,国共双方就南方八省红军和游击队的改编达成协议。 1937年 10月 12日 ,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将在湘、赣、闽、粤、浙、鄂、豫、皖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  相似文献   

17.
皖南事变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当中的最高峰。皖南事变给新四军造成了难以抚平的惨重损失,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有中共自身的原因,这些都为事变的发生埋下了潜在的危机。  相似文献   

18.
谭明  张燕 《世纪桥》2009,(10):20-25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催生了新四军,新四军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38年3、4月间,新四军第1、第2支队相继从皖南挺进苏南敌后,开辟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游击根据地。1939年秋,第1支队司令部进驻水西村。同年11月,新四军第1、第2支队领导机关合并,在水西村成立了以陈毅、粟裕为正副指挥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至1940年7月,陈毅、粟裕率江南指挥部及主力部队北渡长江进入苏中地区,  相似文献   

19.
皖南事变是国民党顽固派为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而一手制造的 ,它使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军队遭受惨重的损失。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没有被这暂时的挫折和困难所吓倒 ,反而认真地吸取了皖南事变的经验教训 ,本文就此作一概述。一、与中共中央保持一致 ,贯彻中央的战略方针皖南事变发生后的第二天 ,即 1月 15日 ,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 ,作出《关于项袁错误的决定》。该决定认为 ,皖南新四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项英“对统一战线的了解 ,是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他“不认识统一战线中共产党的独立性斗争性 ,他对于国民党的反共政策从来…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史学工作者对于皖南事变若干史实的各种说法,大都依据事变经历者的回忆和中共及新四军方面的史料。笔者因工作关系,查阅了国民党军方有关皖南事变的档案史料,深感事变制造者的史料应该是我们考证这个事变若干史实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本文拟根据国民党军方史料,对皖南事变若干史实再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