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喻中 《理论探索》2017,(1):8-14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先秦法家对毛泽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已经开始接受先秦法家的主张。先秦法家偏好的富国强兵、以法治国得到了青年毛泽东的强烈认同。从1958年直至1975年,特别是在毛泽东晚年,他正式思考法家。毛泽东反复论及法家人物,反复阅读法家文献,以"厚今薄古"概括法家,以"评法批儒"彰显法家,把他对法家的思想认同转化成为了一场全国性的政治运动。理解毛泽东的法家观,有助于深化毛泽东研究。从法家的角度来看,法家第三期在当代中国的兴起,与毛泽东的法家观及其实践具有紧密的联系。描绘毛泽东的法家观,有助于理解法家学说、法家第三期在当代及未来中国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先秦法家进化论以其"因时而变"的变法主张和"法今王"的政治取向,并贯之以清醒的人性论认识和功利务实精神,服务于当时各国企望"富国强兵"的改革实践。这一极具革命性的学说,在某种程度上突破了古代的循环时间观,与受基督教线性时间观影响的近代西方社会达尔文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存在某些相近之处。比较它们之间异同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有助于理解社会达尔文主义在近代中国与先秦法家思想相结合并产生广泛影响的条件和原因;另一方面,有助于重新诠释和认识法家进化论的当代价值,以期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源自本土文化的助益。  相似文献   

3.
先秦法家进化论以其"因时而变"的变法主张和"法今王"的政治取向,并贯之以清醒的人性论认识和功利务实精神,服务于当时各国企望"富国强兵"的改革实践。这一极具革命性的学说,在某种程度上突破了古代的循环时间观,与受基督教线性时间观影响的近代西方社会达尔文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存在某些相近之处。比较它们之间异同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有助于理解社会达尔文主义在近代中国与先秦法家思想相结合并产生广泛影响的条件和原因;另一方面,有助于重新诠释和认识法家进化论的当代价值,以期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源自本土文化的助益。  相似文献   

4.
思考先秦法家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应立基于中国法理学的语境。倘若"法律的强制力观念弱化"作为中国法理学语境中的强势话语能成立的话,那么,以"严刑重罚"和"以刑去刑"为核心主张的先秦法家思想,其合理性与价值就会面临根本性挑战。而事实上,所谓"法律的强制力观念弱化"只是一个虚幻的法学乌托邦。强制力和威慑性仍然是法律的核心要素和本质特征,因此先秦法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并没有受到实质性冲击。对于当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而言,先秦法家思想仍然具有积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思考先秦法家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应立基于中国法理学的语境。倘若"法律的强制力观念弱化"作为中国法理学语境中的强势话语能成立的话,那么,以"严刑重罚"和"以刑去刑"为核心主张的先秦法家思想,其合理性与价值就会面临根本性挑战。而事实上,所谓"法律的强制力观念弱化"只是一个虚幻的法学乌托邦。强制力和威慑性仍然是法律的核心要素和本质特征,因此先秦法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并没有受到实质性冲击。对于当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而言,先秦法家思想仍然具有积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2014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从学术思想的层面、从历史纵深感的层面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三个不同的视角。从"新法家"的视角看,当代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古代中国的法家、现代中国的新法家,都有内在的联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吸纳了法家与新法家的思想;从"新宪政"的视角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依宪治国、依宪执政,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这个内容可以支撑一种新的中国式宪政;从"新中国"的视角看,"新中国"是一种文明秩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是对"新中国"作为一种文明秩序的说明。  相似文献   

7.
一些学者一般地理解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是狭隘的、不完整的。先秦时期儒道两大学派形成了丰富的、多样的天人模式,这种多层次、多形态的"天人"模式同样蕴涵着中国先人对社会发展深刻的、科学的思维和理解。正确阐发先秦时期儒道两家对天人模式的多维度的思考,有助于我们合理把握与借鉴当代科学发展观所汲取的传统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8.
郑鹏飞 《学理论》2010,(29):1-2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而成就的取得与他的马克思主义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为加深理解,试图从他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什么三个方面对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进行简要的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11)
法家作为先秦诸子百家中的一个重要派别,其思想一直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这其中尤以"法治"思想备受后人推崇。法家"法治"思想的当代价值有三:法律至上的法治思想;人人平等的法治思想;量刑适度的法治思想。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学习观是指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为何学习、怎样学习"这一涉及学习本质和规律的一系列思想观点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在毛泽东学习观的科学指导下,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当时的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产生并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从而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所要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实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的第一次历史飞跃。从理论价值维度考量,毛泽东学习观指导中国共产党人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篇章;从实践价值维度考量,毛泽东学习观指导中国共产党人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是一位卓越的辩证法大师。他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反对形形色色的形而上学、相对主义、诡辩论的长期斗争中,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辩证逻辑科学。研究毛泽东的辩证逻辑,有助于我们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毛泽东哲学思想;有助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逻辑,尤其对辩证逻辑形式化工作,具有直接指导作用;有助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提高各级干部辩证思维的技能技巧,以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  相似文献   

12.
黄笑怡 《学理论》2013,(16):75-77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指导思想,青年毛泽东完成他的思想转变,趋归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同时,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真理性和有效性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形成并具有中国特色。因此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当代青年实现人生价值,承担历史使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将民主、法治、人权等要素置于宪政概念之下的复合宪政观,是当代中国法学界阐释宪政涵义的通说。它折中融合了毛泽东式的民主宪政观和西方式的自由宪政观,是宪法学者面对社会转型期的本土课题,在有限的学术空间内传播西方立宪主义原理的一种智识努力,代表着当代法学界对宪政概念的一种中国式理解。但是各个要素内涵的不确定性及其相互间存在的张力,使得复合宪政观无法消解围绕宪政涵义所发生的争议。摆脱宪政概念中的实体性要素的困扰,达成"依据宪法运行的政治"这一形式性的宪政概念共识,是可行的替代性方案。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20,(6)
人民领袖毛泽东的一生是在捍卫坚定的信念和追求崇高的理想中度过的。他在中国的革命与改革实践中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人民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并取得了伟大胜利,这就是理想信念的力量。时势造英雄,英雄适时势,毛泽东理想信念观的形成、发展和成熟分别具有一定的国内外背景、主客观条件和理论实践基础。毛泽东理想信念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理想信念观的核心内容,不仅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代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化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在文化和思想学术的发展上真可谓百家争鸣,辩家鹊起,创造了辉煌的先秦文化,对后世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管仲就生活在这个时期,他的法家伦理思想和道德伦理思想也被后人所传颂,这些都与他生活的环境、个人境遇有很大的关系,他的伦理思想对当今中国梦实现也是有深远影响,我们应该以历史的角度去看古人的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22,(1)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人民观的思想核心,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根本遵循。从继承性来看,习近平内在地继承了毛泽东人民观的理论基础、价值取向和党性宗旨,构筑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基本框架。从发展性来看,习近平同志从重民、利民、安民、亲民多个层面出发,在广度和深度上对毛泽东人民观进行了拓展和创新,赋予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鲜明的时代特色。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继承和创新,对新时代增进民生福祉、实现中国梦、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极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宫力同志最近完成的新著《重构世界格局——毛泽东与新中国外交》(中原农民出版社1993年6月出版),可以说是一部比较系统论述毛泽东外交思想及其实践的著作。该书从历史的视野出发,展现了毛泽东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6年他逝世这27年间,为使中华民族在世界舞台上发挥应有的作用而进行的艰辛努力。作者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评介了毛泽东在当代中国重大外交决策过程中所起的别人无法替代的作用和他的深邃的外交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8.
先秦儒家在中国古代德治思想发展过程当中处于枢纽地位,它继承了中国早期政治文化中的德治传统,对后世德治思想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先秦儒家德治思想的基本原则包括:德治的价值取向是"安百姓"、德治的起点在于"以修身为本"、德治的实现方式是"齐之以礼"。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先秦儒家治国思想由天人观、人性论和德治思想组成。天人合一、效法天地的天人观和人皆可成圣贤的人性论构成德治思想的理论依据。先秦儒家德治思想是特定时代的思想,有其历史局限性。先秦儒家德治思想对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借鉴意义在于:以国家公职人员道德建设作为提升公民道德水平的重心;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价值理念建设。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中国,强化和更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我认同所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深刻辩证理解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阶段之间的关系。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及时提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任务,并在曲折前进中取得了多方面的重要成果。这些成果无疑成为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具有的"比较优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提供了宝贵的制度规制、理论经验和物质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0.
谢金林 《公共管理学报》2012,(1):80-93,126,127
本文打通个人层次与社会层次联系,从微观层面展现当代中国网络政治抗争动员的一般图景,以克服资源动员理论对中国网络政治抗争动员机制解释的不适应问题。湖北"石首事件"个案分析表明,情感在网络政治抗争动员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从个体层次看,事件对网民的情感刺激决定了网民对事件的解读方式,从而直接影响公共话语建构和网民的社会认同。从社会层次看,网民情感反应根植于社会文化之中,社会文化框架决定着政府与网民互动的模式,直接决定网络政治抗争动员框架的建构。打通个体分析层次与社会分析层次的联系是理解情感影响下的社会认同建构是根本,也是理解当代中国网络政治抗争的根本。分析情感对网络政治抗争动员的影响有利于深入理解网络社会运动的内在机理,也有利于政府科学应对网络集体行动,促进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