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习近平同志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当前,我们要坚定"四个自信"、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首先要坚定中国共产党自信。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领导者,有充分的理由自信。  相似文献   

2.
《党建》2016,(9)
正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向全世界展示了大国领袖的风采。他说:"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但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饱受列强压迫欺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严重受挫。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化自信,有何深意?相关专家对此进行了解读。文化与道路命运息息相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  相似文献   

4.
王义桅 《前线》2017,(11):118-1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将为世界人民服务也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突出表现就是以自身的"四个自信"带给国际社会"四个自信":政党自信、社会主义自信、全球化自信、人类自信。由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可从政治文明、社会主义文明、全球化文明、人类文明角度解读。"四个自信"正转化为行动自觉,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承载着21世纪的"张载命题"。  相似文献   

5.
杨晓东 《党课》2020,(3):8-23
政党自信是政党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是政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力量源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关键是要坚定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是对中国共产党历史和现实地位的准确概括,为我们坚定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自信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在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深刻阐释坚定历史自信的重大意义,指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如何坚定历史自信?总书记强调:“历史认知是历史自信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对文化自信加以特别阐释,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战略命题,它破解的是中华民族当前和未来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并具有世界意义。只有在大历史、大格局、大视野中认识文化自信问题,才能从本质上领会其蕴涵的战略意义。深刻把握文化自信对确证中华民族的"精神自我"具有的文化战  相似文献   

8.
《奋斗》2016,(9)
正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如车之四轮,共同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傲立世界的底气、敢于解万难的豪气,"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彼此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但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自近代以来发展落后的中华民族迎来了由中国开始接纳世界、世界开始进入中国到中国开始影响世界、中国开始改变世界、中国开始引领世界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前所未有地接近就要实现的光辉时刻;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开始由低潮走向勃兴,开始重新焕发出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的伟力,"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所形成的鲜明对比,极大地彰显了21世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上的巨大优越性;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四个自信"开始彰显当代中国的大国自信、主义自信和政党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道路探索、理论创新、制度实践和文化发展上的"中国方案"开始吸引国际社会的眼球,并为世界各国的政党治理、国家治理以及全球治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0.
百家观点     
正准确把握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要准确把握文化自信的深刻指向。首先,文化自信的更高指向是中国自信。提出文化自信,是在既有的"三个自信"基础上做加法,是自信整体性、系统性的增强。而整体性、系统性的自信,最高的最大的乃至终极的指向,就是中国自信。其次,文化自信的更深指向是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实质上是历史维度的自信。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在全球化中保持自主性,以甄别文化优劣、应对文化冲击,从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九大提出"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来源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应有的精神状态,是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内在动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初心使命光荣,是四个自信的根源。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开宗明义,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政党像中国共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个自信"具有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内涵,是引领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处于关键攻坚阶段,若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正在向着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冲刺。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必须进一步坚定"三个自信",继续坚持并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孙丹 《前线》2017,(2):52-55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向世界展示的自信和友善,是在21世纪经济政治格局日趋纷繁复杂的背景下,中国为世界提供的中国方案,蕴含了丰富的中国思想和中国智慧。这是中国共产党"四个自信"的集中体现,而文化自信则是这一战略的重要支撑。"一带一路"战略将为进一步建立文化自信提供良好契机,促进中华文化的自省、进步和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鉴。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文化理念、文化观时,多次使用了"文化自信"一词。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确认:"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一起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讲话中强调,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是第一次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提。"四个自信"是一个相互联系而又不可分割的整体,但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把文化自信上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既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更趋成熟,又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伟业路上的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多次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又明确将文化自信上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之一。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把"文化自信"作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后的"第四个自信"提出来,并且把文化自信作为"三大自信"的基础提到更高地位。文化自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和  相似文献   

17.
正对于个人来讲,信仰什么,习惯什么,热爱什么,尊崇什么,珍惜什么,捍卫什么,反对什么等等,不但心知肚明,而且身体力行。这就是文化自信,或生活方式的自信。如果我们站在人类文明史的高度,以华夏文化的发展作大背景,从历史的延续、民族的进化、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地位这个意义来审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化自信"概念,具有最基础、最久远、最根本的价值;文化自信具有超时代、超政治、超族群、超功利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将“三个自信”转化为强大的执政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全面理解"三个自信"的科学内涵"三个自信"的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内涵包括五个方面,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人民群众力量和实现中国梦目标的自信。1.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对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中强调:"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他在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再次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其语境更  相似文献   

20.
王岳川 《前线》2017,(1):36-39
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谋求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世界格局出现了全新走势,国际间可见的国力"硬实力"竞争正逐渐被更隐蔽的文化"软实力"竞争所遮掩。因此我们要在世界视阈下重建文化自信,从而消减文化自卑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在中国文化的世界化进程中,使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世界化,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