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社会已进入网络民意时代,社会治理应该注重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统一。网络民意映射着社会矛盾,也加速着社会矛盾的激化与传播。网络民意的兴起打破了官民交互的原生态,也突破了政府的管制与集权。网络的方便快捷及匿名的特性,常常是导致网络社会行为失范的重要因素,也给社会治理带来新的考验。应对网络民意时代的社会治理考验,必须做到调节利益关系,解决社会深层矛盾;规范传播秩序,依法管理网络社会;践行网上群众路线,改善党群官民关系;加强道德建设,规范网络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2.
评价地方性法规质量高低的标准有两条:一条是法律标准,即"不抵触原则";另一条是实践标准,是指"有特色"和"可操作"。不抵触原则是指地方性法规不得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的具体条文相冲突、相违背,并不得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的精神实质、基本原则相冲突、相违背。"有特色"是指地方立法要充分反映本行政区域经济、政治、法制、文化、风俗、民情等对立法调整的需求,注意解决本行政区域突出的、而国家立法未能或者不宜解决的问题;"可操作"是指要求地方性法规要加强民主立法,正确处理公权与私权、自由与秩序的关系,完善有关立法的程序规定。  相似文献   

3.
随着微博和社交网站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公众的舆论空间和话语表达权得到进一步延伸和释放,网络舆论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及特征,即传播媒介逐渐多元化,参与主体走向"草根化",舆论焦点日显敏感化,网民行为偏向"群体极化"。这给社会管理带来了一系列严峻挑战,即现代虚拟社会的管理意识的显缺失,网络舆论的法律不健全且效力低下,参与网络舆论的治理主体比较单一,缺乏独立的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治理机构。进一步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对策建议在于:增强网络媒介素养,提升网络危机公关能力;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规范信息传播秩序;加强媒体正向联动,形成舆论引导合力;注重正面舆论导向,强化主流舆论权威;研判网络舆论性质,着重引导特殊舆论。  相似文献   

4.
竞争是商品经济的范畴,有商品经济就有竞争,有竞争,必然有不正当竞争。要发展商品经济,必须反对不正当竞争,保护合法竞争,这是发展商品经济的一般经验。许多国家为了保证正常的商品经济秩序,保护正当竞争,都制定了与当时社会经济关系相适应的调整竞争关系的法律规范。我国竞争立法远没有跟上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  相似文献   

5.
创新在网络环境下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实践路径是党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的重要任务。这需要创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平台,培育成熟的网络平台主体,变革传统主流媒体的话语宣传模式为语言传播与非语言传播相结合的方法,以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反映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旨精髓、价值规范和实践诉求以具体的行为准则或道德、法律规范之形式融入到各项政策和规章制度的制定中,成为具有规范性和约束性的政策制度和法律条文。创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辐射载体,加强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加强网络监管力度,净化网络信息,营造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6.
自媒体时代的网络发展,具有与以往不同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和新挑战。要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必须加强网络立法,用法律制度规范和约束自媒体;加强网络公德伦理教育,全面提升民众网络素养;大力发展多渠道媒介融合,多角度多方式壮大网络主流思想舆论阵地;把握信息传播规律,完善舆情应对的运行方式,增强自媒体治理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加强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自律,严格执行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管理部门公信力。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两部劳动法律在立法理念、立法技术等方面都存在与现行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调整我国劳动法律制度既合乎社会呼声,也具备一定的现实基础。我国劳动法律制度调整在立法趋向上应从立法体例、立法理念、立法技术三个方面入手,提升法律位阶,固守社会法本性,并通过实行差别化的调整方法,真正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3,(2)
网络时代的到来,涉及"网络言论自由"的案件也越来越多,在现实生活中,网络诽谤案件屡屡发生,但"网络诽谤罪"模糊、滞后的规定与现实生活网络诽谤案件的激增产生了强烈的冲突。从现阶段我国关于网络诽谤罪的立法来看,仅有部分法律中涉及某些网络侵权、网络犯罪等问题,尚未有一部系统的、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法律将网络诽谤犯罪纳入其内。结合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以及网络发展的特点,可从明确公安职责及在自诉案件中的协助调查权、建立健全辅助立法以及加强网络服务商的责任等方面创设"网络诽谤罪"。  相似文献   

9.
政务公开制度是确保公民知情权得以实现的主要制度安排,而我国现阶段的政务公开制度建设,不论在立法还是在实践操作层面都尚存在诸多问题。如何正视并探索适当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正是确保公民知情权落到实处的关键所在。为此,应从观念更新、法律保障及制度完善三方面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包括培养公民的现代权利意识和观念;确立知情权的宪法基本权利地位,以《条例》协调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完善公民知情权的法律保障体系;加强新闻发布制度,进一步完善救济制度,规范电子政务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6,(9)
网络民粹主义以网络场域为传播媒介,立足"人民审判"的合理性这一政治逻辑,形成了从议题构建到社会动员的传播路径。它是民粹主义思潮在网络空间形成与传播的结果。扭转网络民粹主义倾向要采用综合治理的方法,最根本的方法是创造和谐的社会秩序。国家一方面要畅通利益表达渠道,培育参与型政治文化,增强公民的政治认同;另一方面则要加强网络立法和网络监管,构建健康的网络公共领域,培养媒体的公共品格和公民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11.
加强和创新虚拟社会管理是党对"三个规律"认识的新升华。加强和创新虚拟社会管理是维系虚拟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要求,是适应我国进入社会矛盾凸显期的迫切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本质要求,是改变虚拟社会管理薄弱状况的迫切要求。建立加强党的领导,创新管理理念;加大网络管理立法力度,规范虚拟社会管理秩序;发挥政府的责任主体作用;创新互联网管理的模式和强化社会协同,引导公众参与综合管理格局是加强和创新虚拟社会管理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2.
肖顺武 《理论探索》2007,19(5):157-160
粮食市场秩序的建立是保障粮食流通的有力手段,法律制度在此发挥着硬性规制的作用。目前,我们应该从粮食批发市场、粮食期货市场及粮食零售市场三个方面对中国粮食市场交易法律制度进行建构。同时,鉴于中国已加入WTO,因此还要加强粮食市场反倾销的法律规制。粮食市场秩序的法律规制,既要注重国内立法,又要注重利用WTO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3.
网络政治参与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和政府管理创新,有利于进行政治宣传。规范网络政治参与的对策:制定完善的网络立法体系,规范公民的网络参与秩序;提高网民政治素质,培育网络公民意识;树立政治安全意识,加强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4.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中法律程序问题的研究,对我国学术界和实务界深入对社会管理的理解和认识具有重大意义。之所以强调法律程序的重要性,一方面在于当前社会管理中受"唯目的思维"影响的"维稳"任务的破产,另一方面在于法律程序是保障社会管理创新过程化、制度化的基石。因此,为保障法律程序在社会管理中发挥应有的功能,当前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就在于完善立法程序,推进程序性立法和现代社会管理法律体系建设;健全行政程序,保障行政权力行使的正当性;完善司法程序,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完善程序性制裁制度,树立法律程序在社会管理中的权威。  相似文献   

15.
张晓燕 《理论探讨》2005,(4):126-130
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成为宣传主体方面取得的特定优势在信息化时代面临着严峻挑战:在信息化社会里执政党的宣传力与执政党的话语权有联系,但不一定是正比关系;只有社会民众认同执政党的话语权及其话语内容,执政党的宣传力才能提升;执政党需要对传统宣传思维定式进行必要的调整,当务之急是处理好"官方媒体"的"舆论导向"与社会民众的"话语权"的关系问题,"舆论导向"不等于"舆论一律",在社会信息化时代,靠"舆论一律"是不能奏效的,而以宪法法律保障和规范民众的"言论自由"为基础,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应该是一种有效的理性选择;传统的宣传内容混淆了新闻与宣传的关系是影响党的宣传力的重要原因,寻找新闻与宣传的最佳结合点,是提升党的宣传力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3,(32)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一些新兴的职业开始兴起,网络水军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来,网络水军开始偏离原来的轨道,破坏网络秩序,造成诸多负面影响,迄今为止,我国对网络水军的治理缺乏法律支撑,仍然以道德约束为主。对此,不仅要从自律的角度完善网络水军管理,更要从网络立法的角度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7.
吴思颖  周千淇 《学理论》2013,(16):129-131
现代社会的法律秩序要求言论应该在适当的场合以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虽然互联网并未带来全新的言论自由问题,但因其负向价值给国家、社会和个人利益造成的严重损害迫使政府不得不对网络言论自由进行合理的规制。鉴于国外涉及互联网之流弊的立法治理模式已较为成熟,中国立法模式的选择有必要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以明确言论规制的原则,并在时机成熟时提高立法层级,构建全面、系统的互联网络言论自由法律规制体系。  相似文献   

18.
在刑法中增设、变更或者删除一个罪刑规范,通常需要满足法理的正当性、技术的精准性和时机的适宜性。将各种行为类型纳入扰乱法庭秩序罪的调整范围,不违反刑法平等原则和刑法谦抑原则,具有充分的法理根据,而且专门规制法庭言语暴力并不违反立法不重复原则,细化兜底条款遵循了刑法明确性原则,基本满足立法的技术要求。但是,这样做带有"应急性立法"和"功绩性立法"的明显印记,欠缺立法时机的适宜性。在司法层面,应严格限制扰乱法庭秩序罪的适用,将其负效应降到最低,即严格解释扰乱法庭秩序罪的构成要件和要素,严格规范扰乱法庭秩序罪的诉讼程序,严格恪守刑法谦抑性原则。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高度重视国家网络安全的立法保护,在"网络安全"立法概念形成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由网络安全核心法律、网络安全具体事项法律以及其他法律中有关网络安全的法律条款等构成的法律体系,彰显了全方位的国家网络安全立法保护理念.在立法的支持下,俄罗斯构建了强有力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和网络执法领导机构,加强了对互联网通讯准入管理...  相似文献   

20.
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犯罪率也在不断增高,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性不容小觑。而我国目前对网络犯罪立法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完善网络犯罪的立法,降低网络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增加单位犯罪主体;明确规定"电子证据";设立网络警察,收编网络黑客,组建网络犯罪侦查"特种兵",提高和打击网络犯罪的能力,维护良好的网络秩序,还原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已经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