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加强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举措;同时,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对于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推进改革也具有重要意义。但新时期,面临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环境,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准确理解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科学内涵并提出具有可实施性的解决措施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发展成果。党的意识形态经历了马克思主义发展与创新的整个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有着重要的价值,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指导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专门性的探讨,而且把它作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点。下面我就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问题,结合自身从事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实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为什么要把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点。对于执政能力问题,我们党历来都非常重视。早在建国前夕,毛泽东就把进京执政比喻为“进京赶考”。提醒全党要努力取得执政的资格,经受住执政的考验。50多年来,我们党表现出很强的执政才能,取得了辉煌的政绩,也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但是,并不能因此就以…  相似文献   

4.
目前,微博客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互动媒介,正凭借其新颖的信息传播方式迅速发展。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来讲,微博客的风行是柄双刃剑,既有助于礼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通过新的信息载体和传播方式引导与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积极影响,也存在增加传播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的渠道,  相似文献   

5.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以互联网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席卷全球。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信息交流,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使我们遭到西方国家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侵蚀。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加强信息化条件下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巩固党的政治优势。一、互联网为党的思想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技术和交流工具,传输快捷,信息海量,交互性强,覆盖面广,形式多元,渗透力强,不仅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支撑点,而且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党和国家机关改进工作,也为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建设提供了新…  相似文献   

6.
张艳梅 《工会论坛》2005,11(3):39-40
意识形态是政治和经济在思想领域的反映,同时又对政治和经济具有反作用,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提高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执政能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关系到党执政的基础。要充分认识提高党在意识形态领域执政能力的重要性,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高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7.
增强我党意识形态包容性是推动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新形势下,我党意识形态包容性主要应体现为理论创新适时性、执政基础广泛性、执政理念务实性。中国梦语境下加强我党意识形态包容性建设,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地位、与时俱进地推动意识形态调适创新、积极回应民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建设廉洁政治以反腐倡廉实效取信于民、理性智慧地处理国际复杂事务、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党风的总体表现、不纯作风的思想根源、新形势新问题三个方面探讨了新时期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的重要性;进而论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新时期党的思想作风在党的组织生活、政治理论建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既进行了彪炳史册的创新创造,取得了极其伟大的成就,也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的历史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意识形态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0.
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增强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是执政党必须长期努力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增强其“合法性”,巩固其政治统治和维护社会秩序必要手段。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这是第一次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提出。构建学习型政党体现了现代政党建设规律的要求,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略论党的意识形态对国家意识形态的引导方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政党意识形态与国家意识形态有相同之处,亦有不同之处。所谓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实质上是用党的意识形态影响、引导国家与社会的意识形态,构建政党执政的意识形态合法性基础。在社会利益群体和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党对意识形态的引导方式亦需有相应的变革。  相似文献   

12.
浅谈构建学习型政党在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是执政党必须长期努力的一项重要职责。然而,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不断加快,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一方面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进行继承和创新;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意识形态的传播机制,将相应的价值、理想和信念内化到人们的心理层面,使党的意识形态政治社会化。而在这个过程中,构建学习型政党将发挥重要作用。在构建学习型政党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是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必然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经验体现为,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变,二是坚持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不变,三是坚持以时代主题为中心不变,四是坚持以中国国情为基点不变。新时代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要立足于新环境,认识新阵地、把握新定位、坚持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根本观点。方法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科学方法论。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科学方法论,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深刻把握意识形态建设的本质;必须坚持自信自立,确立意识形态建设的科学目标定位;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做到意识形态建设“内容为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科学研判意识形态斗争形势;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创新意识形态建设的科学方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意识形态建设最根本的是坚持和维护“两个确立”。这些重要方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构成一个系统的意识形态建设的方法论体系,从根本上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5.
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意识形态话语权既不是单纯的叙事技巧,也不是神秘的精神支配,而是统治阶级运用国家力量进行思想统治的方式。本文提出,现代无产阶级无论作为革命前的被压迫阶级,还是革命后的统治阶级,都是依靠科学理论占领历史制高点才获得思想统治权的,因此社会主义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话语必然是建立在历史必然性基础上的科学性话语。在重大的历史关头鲜明地提出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深入破解现实矛盾和彰显政治远见的主导性议题,是实现话语权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基于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揭示出意识形态的本质是确定性与非确定性之间的意义信仰、价值判断和实践理性,并通过文化形态转化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形成意志功能。其中信仰问题是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本质的钥匙。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在多元文化形态中厘清信仰存在的理由和限度,揭露贬义化意识形态两种错觉的同一实质,破解意识形态模糊论的挑战和难题,明确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唯物基础,在意识形态领域促进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文化形态转化。  相似文献   

17.
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重视对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基本规律的把握。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公安机关对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公安机关亟须变革思维,创新警务模式,构筑全面覆盖网络虚拟社会的虚拟社区警务,这不仅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命题,更是公安机关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促进公安工作可持续性发展的重大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19.
信息化时代的网络统战工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为创新统一战线工作手段和实践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我们要大胆改革创新统一战线工作模式,努力构建"大网络、大统战"的统一战线工作新格局,不断丰富网络统战工作实践,更好地服务经济统战、文化统战、和谐统战工作。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既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影响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随着移动终端在农村的普及,农村网络意识形态的传播成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网络意识形态传播过程中,呈现传播普及化、传播主体去中心化、传播内容日常化等新特征。同时,农村也面临优秀传统文化引导乏力、封建迷信伺机渗透、西方意识形态隐蔽侵入等方面的挑战。要应对这些新挑战,需要从构建农村网络意识形态之基、主动融入传统优秀文化等多维度发力,形成新媒体时代农村网络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