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求知》2018,(12)
正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是历史和时代赋予党的崇高使命和重大责任,必须凝聚起包括社会组织在内的所有磅礴力量同心共筑中国梦。正是基于对党担当的历史使命的战略研判,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社会组织作为新时代全方位参与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赋予了社会组织在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中的崭新地位与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20,(2)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来,社会治理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的热门领域。在社会治理视域下,非公企业参与社会治理有着多方面的积极意义。在企业外部层面,能够促进社会治理理论创新、社会治理格局创新以及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在企业内部层面,能够促进企业深入可持续发展以及企业员工利益保障。文章阐述了延边州非公企业参与社会治理的现状,着重分析延边州非公企业参与社会治理在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公共服务和党组织建设方面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水平。这就需要解决社会治理创新"为了谁"、"依靠谁"以及党在社会治理中"我是谁"的问题,以此找准社会治理创新的目标方向、力量源泉和党的正确定位。因此,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本原理出发,研究社会治理中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探索党领导下多方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形式、可行路径和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规章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2014年市委1号课题发布"1+6"文件,提出"关于完善居民区治理体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越强,社会治理的基础就越实。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发挥着精神引领和思想导向作用。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社区建设"命题提出以来,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就不断遭遇效率低下的挑  相似文献   

6.
社会治理体系是由主体—规则—机制—目标等四个要素构成的规范社会行为的一系列制度。其中,治理主体指参与社会治理的行为主体及其在一定规则下形成的职能职责定位和网络关系结构,治理规则指社会治理体系运行应遵循的规律和法则,治理机制指治理主体间协同的运行机理、方式、方法,治理目标指社会治理的价值愿景与追求。这四个要素相互作用,其健全程度直接决定社会治理效能的高度,相互之间的耦合与互动程度直接影响社会治理效能的达成度。我们党在推动社会治理进程中不断根据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知调适社会治理体系,形成具有中国特质的社会治理制度优势。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必须坚持和完善党对社会治理的"全景式"领导,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坚持和完善"三治融合"的制度,构建社会治理规则体系;坚持和完善"四化互动"的治理方式,创新社会治理协同机制;坚持和完善"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把社会治理体系的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效能。  相似文献   

7.
燕爽 《党政论坛》2015,(4):4-5,1
在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形势下,创新社会治理为志愿服务事业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创新社会治理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的机制和制度化渠道.创新社会治理也是事关上海当前改革和未来发展的全局性大事.  相似文献   

8.
<正>本轮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不同以往的最大区别在于,其方向和目标必须摆脱过去以政府权力再配置为中心的行政改革模式,而是要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所确定的"依法治国"战略部署紧密结合,以构建能够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现代治理模式。一、社会参与是我国现代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以中央政府为主,围绕简政放权为中心的政府职能转变正在加速推进。与多年积弊的改革难度  相似文献   

9.
对围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命题所作的研究作了五个方面的梳理:我国国家治理治理体系的思想渊源和历史底蕴,完善的现实要求,发展进程,显著优势,完善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推进社会参与制度的建设正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式,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社会参与制度是社会经济和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参与作为一种民主形式,其运用范围十分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直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治理困境,提出全面治理的理论命题。全面治理理论,是对单面治理理论的扬弃,主张公权力"代位执掌者"的治理主体"治他"与"自治"的有机结合。囿于我国政党治理与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的深度交叉性、包容性等特点,以公权力"代位执掌者"核心行动主体出现的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政治实践运行过程中,实际上起着核心治理作用。新时代党的全面治理实践,既要做好内政、外交与国防领域的"治他",也要做好"自治"。通过政党"自治",强化党的"领导"与"执政"能力建设,通过自我革命提升"抗病免疫功能",是一个郑重成熟的政党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对高等教育而言,要通过推进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建设,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善治"作为现代大学治理的目标逻辑和理想状态,是完善大学治理体系、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路径。现代大学治理要建立以民主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学术治理系统为主的内部治理系统,建立以依法治校、社会协同、内生外促为主的外部参与系统,形成一个具有"善治生态"的大学治理系统。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6,(10)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被誉为中国的"第五个现代化"。创新社会治理,实现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和把握的又一次新飞跃,是我国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与时俱进的必然结果。"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五大理念为我国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科学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依据,对于实现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20,(6)
本文在党的十九大为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做出的重大决策和2018年民政部"关于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意见"背景下,昆明市官渡区、呈贡区等各区县大力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本研究在合作与博弈的视角下,通过对昆明市三个区的城市社区、社会组织、居民进行调研,从昆明市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模式、昆明市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中的博弈关系及困境成因及昆明市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良性关系互动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5.
在执政的历史条件下,群众路线蕴含着党在国家治理过程中所赋予的独有的政治内涵。党的群众路线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机制主要在于:执政资源的汲取机制、社会资源的聚合机制、群众利益的平衡机制、群众路线的政策机制。党的群众路线在国家治理中的实现路径主要在于:赋予国家治理的时代内涵、消解国家治理的体制障碍、拓展国家治理的社会空间。  相似文献   

16.
正一、问题的提出从宏观层面来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协商民主,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建立健全居民、村民监督机制,促进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这为基层社区治理的开展定了基调。2015年中共中央发布的十三五规划则明确提出了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2015年7月2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其实质反映的是党和政府在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选择发展策略的理性价值取向,即追求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的融合与统一。将社会治理纳入到中国现代化发展与转型的现实境遇进行考量,更加强调社会治理的形式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对经济发展成果的社会分享,这就要求在中国社会治理中坚持工具理性的优先性前提,并以价值理性作为实现社会治理目标的保障,要从构建科学化、人性化的社会治理运行机制、多元化的社会参与主体、融合伦理和法制因素的治理方式等方面推行社会治理价值诉求的践行路径,才能实现中国社会治理追求的社会、国家与人的和谐发展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8.
陈海楠 《学理论》2015,(1):55-57
在我国,社会治理是指在执政党的领导下,由政府主导,吸纳社会多方面主体参与,对公共事务进行的治理活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强调,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增强有效的政府治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本文以江苏省政务微博为例,探究其应用于社会治理中的现状、问题、成因与对策,以促进我国社会治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相似文献   

19.
杨红运 《求知》2022,(1):39-42
<正>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既是我们党对社会治理规律认识深化的结果,也是我们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布局,更是筑牢"中国之治"的社会之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根植于中国社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建设,依法确保社会公平正义,以推动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治理共同体",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治理的认识和布局有了更高标准的规划,而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则再次强调,  相似文献   

20.
正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基础平台,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基石【注文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社会发生深刻转型,社区治理体制也实现了由"街居制"向"社区制"的转变。构建适应我国城市社会特点的社区治理体制,实现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