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公开在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慈善组织信息公开面临一系列障碍:慈善组织行政化增加了信息公开的困难;非竞争性原则使慈善组织缺乏信息公开的压力;慈善组织运作不规范使之对信息公开持抵制态度;信息公开的成本使慈善组织缺乏信息公开的动力;政策法规不健全使慈善组织信息公开缺乏制度保障。推进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应当从明确信息公开的重点、构建信息公开的网络化平台、建立慈善信息公开的第三方监督机制、保障公众的信息公开救济权、推进信息公开制度化法制化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徐富海 《理论视野》2011,(11):40-42
通过对"郭美美事件"的分析,指出了慈善组织在管理方式、信息披露、组织运作和监督等方面的不足;提出只有公开慈善信息,透明化运作,接受制度监督,才能获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适应3G移动信息下社会公众和现代捐赠方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玉林 《慈善》2019,(1):26-27
公信力就是在公众中的可信赖程度。慈善组织公信力体现为慈善机构是否在一如既往地兑现自己对捐赠者、对社会和公众的承诺,是否能够追随自己的使命去解决其承诺要解决的扶危济困的社会问题?慈善机构的工作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机构对于资金等资源的使用效率如何?等都是慈善机构要回答的问题。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一直是备受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35)
以公益性高校学生组织的实践内容为载体,围绕公益性高校学生组织实践如何影响大学生慈善意识的作用机制,使用质性分析和量化分析相结合的案例研究方法,对浙江省4所同类高校较为有影响力的4个公益组织展开研究。研究证实,公益性高校学生组织实践有助于促进大学生慈善意识;公益性高校学生组织实践有助于内部成员收获正面的社会反馈,且公益性高校学生组织收获的正面社会反馈有助于提升组织内部成员的慈善意识。  相似文献   

5.
一、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评估与考核 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简称NPO),是不以营利为目的、旨在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一种组织形式。在现代社会中,非营利组织主要包括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社会公益性组织、慈善机构等民间社会团体。一般认为,非营利组织具有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慈善组织监管法律制度的困境表现为:慈善组织监管主体权责不清,慈善组织自律机制不健全,慈善信息公开制度不明晰和税收优惠作用甚微。英国的慈善法律法规,尤其是慈善监管法律制度独具特色,借鉴英国慈善组织监管法律制度,有利于规范我国的慈善组织,具体在于:明晰慈善监管主体,规范慈善行业自律,保障慈善信息公开,扩大慈善税收优惠和完善慈善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7.
潘乾  尹奎杰 《行政论坛》2014,(1):96-100
当前,我国慈善组织监管法律制度的困境表现为:慈善组织监管主体权责不清,慈善组织自律机制不健全,慈善信息公开制度不明晰和税收优惠作用甚微。英国的慈善法律法规,尤其是慈善监管法律制度独具特色,借鉴英国慈善组织监管法律制度,有利于规范我国的慈善组织,具体在于:明晰慈善监管主体,规范慈善行业自律,保障慈善信息公开,扩大慈善税收优惠和完善慈善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助力了慈善形式和规模的新发展,但公众易将通过轻松筹、水滴筹等众筹平台发布求助信息的行为理解为慈善募捐,慈善募捐与个人求助之间的法律概念有待明确。研究发现,应明确慈善类网络平台的法律性质为个人求助信息发布平台,而非慈善募捐组织,且个人求助行为并不是《慈善法》规制对象,而现有的法律规定并不足以满足互联网新慈善的多元化趋向。建议明确求助者与其依托平台之间附义务赠与的法律关系,个人求助可以部分借鉴慈善募捐法律法规中权利义务责任的规定,明确发起人的过错责任原则和平台的补充责任原则,配合个人求助纳入慈善法规制框架以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慈善新思路。除此之外,明确捐助者的撤销赠与权利、剩余善款按近似原则以全体捐助者名义转捐等都是解决个人求助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培育慈善意识 发展慈善事业——美国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竖元 《行政论坛》2011,18(1):92-96
目前,我国公众慈善意识的淡薄严重制约了慈善事业的发展。而美国慈善事业的商业化的资金管理运营模式、多层次的监督与反馈机制"、一疏二堵"的税收激励机制及"第一行动集团"积极的示范效应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因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我们必须营造有利的社会文化环境,强化慈善激励机制,加强慈善组织自身建设,提升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以培育和提升公众的慈善意识,从而促进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传统行政管理组织的不透明性、严格的等级制度等,造成了一系列的政府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建立一种新型的政府,即"开放型政府"。开放型政府是一个信息输入与输出的循环体,公众参与即输入的过程,信息公开则是输出的过程,而"开放"就是由一个输入和输出构成的不断互动的环路。建设开放型政府是全球化和知识产业化的必然要求,是民主的必然要求,是世界各国政府建设的必然趋势,它对中国意义更加重要。目前开放型政府建设还存在诸如信息公开不足、公众参与不够等问题,因此,要加强开放型政府建设应该从这两方面入手:通过转变观念、加强立法等促进信息公开;从扩大基层民主、拓宽公民参与渠道等推动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1.
善治强调政府与公众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公民社会也倡导公众积极参与公共决策。但今天的公众参与仍然是单向性的,缺少信息、组织和渠道,因此需要优化参与路径,实现公众与政府的双向互动,公开政府信息,公众有组织、多渠道地有效参与到公共管理中,从而促进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达到公共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公益性社会组织的法律定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公益、互益二元分类方法逐渐取代公益、私益二元分类方法成为当前社会组织分类的重要标准,各国立法对公益、公益性、公益事业等概念的界定为公益性社会组织法律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必要基础.公益性社会组织的服务对象应为不特定多数人,活动领域具有广泛性和灵活性,活动效果应具有正效应,服务方式应包括无偿和有偿两种情形.公益性社会组织在组织目的、开放程度、资产处置、自治程度和变动路径等方面均不同于互益性社会组织,同时,与慈善组织、公益信托也迥然有别.  相似文献   

13.
慈善目的事业是慈善概念界定的中心问题。英国慈善目的事业从神灵崇拜逐渐走向世俗化和普遍化,其每一目的事业均有了较为清晰的界定和描述。我国慈善立法可以在借鉴英国慈善法的基础上,规定慈善目的事业制定的公益性标准,明确各类慈善目的事业的具体界线和样态,申明慈善组织之公益性检测的行政程序以及申报程序,并明定慈善组织或者慈善活动违反或规避慈善目的事业有关规定的处罚。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7,(4)
政府公信力属于政治伦理范畴,是政治学和行政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对政府公信力的概念进行解析,有助于政府通过完善自身施政行为获得公众信任。对政府公信力进行客观评价,需要从社会公众角度出发,以公众好恶为衡量标尺,从政府职能履行情况、政府信息公开情况、政府法治民主施行情况、政府廉洁高效情况四个维度进行评价。政府公信力建设能够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稳固政府的合法性地位、促进市场经济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屡遭考验,嫣然基金事件又将慈善组织推到了风口浪尖。信任是社会资本的重要内容,从社会资本理论出发,根据文献梳理,找出慈善组织公信力影响因素主要有信息透明度、合法性、社会网络、内部治理结构以及慈善文化。目前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提升应先从信息透明度与内部治理结构着手,为我国慈善组织深化改革提供了长远发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政府信息条例》的颁布,对于保护公民知情权固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欣喜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由于缺乏大量实践的考验与论证,《条例》的实施前景充满荆棘。在一直倡导信息公开的同时,绝不能忽视问题的另一方面,即在保护大多数人知情权的同时,对少数人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保护。信息公开防御诉讼就是信息原始持有人为维护自身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而向法院提起旨在阻止信息公开的诉讼。作为一种新型的行政诉讼类型,其在起诉和审理方面都有着特殊的运作规则,因此也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兆婧 《学理论》2015,(7):150-153
司法公信力的提升,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是公正、高效、权威司法活动的具体体现。提升司法公信力,司法权的运行状态是前提,社会公众对司法权运行的感受是关键,社会公众的法治观念是重要的外部环境。司法公开作为一项公认的司法准则和制度,为公众观察司法活动提供了良好途径,对于提高司法公信力具有重要的功用。  相似文献   

18.
消费者知情权是消费者的一项基本权利,该权利对于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发挥市场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政府部门、消费者组织和媒体因为利益考虑和体制约束,对应当向消费者公开的信息而未进行公开.为了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应当对政府的行为进行规制,同时发挥媒体、消费者组织等民间力量在保护消费者知情权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杰  张建锋  张祺 《公共管理学报》2012,9(4):21-28,123
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存在多方面难题.本文从政府运行的视角,分析了政府运行对信息公开存在多种天然的内在抵触力量,本文称之为逆动力.这种逆动力包括三个维度,一是政府运行对外部约束的抵触,包括对行政过程受制和网络舆情多变两个方面的抵触;二是政府运行内部惯性的顽固保持,包括管理的非精细化和保持黑箱惯性两个方面;三是政府和社会信息通道的接口尚不匹配,即内外有别和保密问题.因此,推进信息公开,要更多地深入政府运行的内部深处,更多地思考其行动逻辑.  相似文献   

20.
翁里  代星 《党政论坛》2013,(9):17-18
微博反腐,在2012年的网络世界中十分红火,被曝光的涉.腐人物包括“表哥”杨达才和袁占亭、“房叔”蔡彬、“房爷”周伟思等。这些人一经微博曝光,立即引发公众对其财产来源的强烈质疑,然而当公众要求公示这些官员的工资收入时,却几乎都被相关单位以“不属于政府信息公开范围”为由拒绝,这反映出在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政府对信息的垄断和正规反腐渠道的不通畅。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依法规范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接受公众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