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启超主张基于现实的人去认知人性。他从进化论和功利主义的角度以求存、私、欲等为不可免的自然人性而给予肯定,但认为在群体生活中要对其进行一定转化和分限。同时,人性中还有超越自然之性的内容,即人的自由性和道德性,梁启超将二者结合为真我(良知)的自由。人性的自然之维与超越之维存在一定张力,使现实人性具有可塑性。梁启超试图采用教育手段,通过自然之性的转化分限和超越之性的生成发用去引导现实人性。  相似文献   

2.
《论语·季氏》载孔子语:"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联系《论语》中的相关内容,结合孔子的思想,借鉴历代儒者的解读,可知"生而知之者""学而知之者""困而学之"者、"困而不学"者分别指圣人、君子、小人和民;"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学之"中的"之"之所指,也即认知的对象、内容是"仁"。至于"生而知之者,上也"等等,所涉及的决定人在认知上的差异的根源是什么,孔子未曾言及。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对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赞扬之声不绝于耳.表面上看似乎理所当然,但深入思考并不那么简单.对于“独立、自由”这样的字眼不能抽象地理解,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把日常生活中的含义与其政治伦理内涵区别开来,才能正确理解其真正含义.陈寅恪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他抵制自己所不赞成的精神和思想的一个口号.在近年来宣扬“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人眼中,似乎信仰马克思主义就是没有这一精神和思想,只有不赞成马克思主义才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3,(36)
二程学说之间有着共同开创、不断发扬的前仆后继关系,程颐后来建立的理学体系实为对程颢未竟事业的推进与完善。程颐区分性、气,提出"性即理",既内含性、气,又以心、性、情三者为一,给理的认知提供了本体依据。从而明确论述了在程颢那里"不容说"的天命之性,为之找到本体的挂搭处。而"涵养须用敬",格物之初需要人心有意为之的观点,也使程颐的工夫论克服了"生之谓性"与天命之性的矛盾,为理的认知找到了现实的可下手处,在理学体系上较程颢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5.
晏辉 《理论探讨》2023,(3):127-136
中国式现代化是朝向终极之善的社会变革运动,它将以最小的代价创造出个体与类所需要的终极之善。可以将这个终极之善先行标示为:找到一个能够持续创造财富并合理分配财富的经济组织方式,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既改变了传统社会财富匮乏的状态,又超越了西方现代化运动中产生的两极分化;创制了一个令每一个有理性存在者充分但必须合理表达政治意志的制度安排,它超越了传统社会的官僚政治又改造了西方国家错用甚至滥用自由和民主的政治结构;创造了令每一个人自愿过一种整体性好生活的财富基础和社会环境。基于这个完整性的终极之善,中国共产党人将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追寻各种实现终极之善的手段之善,最为根本的是实现一种本质意义上的观念革命,亦即人与自然关系上的观念、人与人关系上的观念和人与自身关系上的观念的革命;通过制度创新将效率与公平、正义与平等、自由与幸福这些根本性的价值原则贯彻到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之中;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实践中,不断培养出朝向终极之善的道德人格,并在反复进行的改革实践中将道德人格变成可以反复使用的实际能力,从而展现出优良品质。这便是中国道路、中国经验和中国精神。  相似文献   

6.
刘晓英 《理论探讨》2007,3(2):50-54
自由是人之为人的明证。为自由寻根,这是哲学由始以来的立意。传统哲学将必然性确认为自由之根,最终消灭了自由。其实,自由所以为自由,正在于自由无根——自由自己是自己的根。自由无根,这意味着人生来就是自由的;但事实是,人生来就不自由。这正是自由的悖论——自由本身就是不自由。人是自由的,但人又背负着责任;责任是不自由,但责任却衍生于自由。人是自由的,但人又受制于必然;必然是不自由,但必然却生成于自由。自由旨在实现自我,但执著于自我,恰恰使人不自由;自由既是自我的外化,又是自我的内返,它在有我和无我的张力之中。  相似文献   

7.
王晶 《学理论》2022,(8):80-82
深圳作为我国第一个成功申请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的城市,其从申请成功到高质量发展历经十五年的时间,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作为以“创意设计之都”为发展目标的后发城市之哈尔滨,如今也站上了机遇与政策相叠加的新风口,不仅要立足自身特点和优势,夯实基础,扬我所长,而且也要借鉴深圳成熟经验,为我所用,加速成长,缩短差距。为此,哈尔滨应做好三篇大文章:一是构建创意设计产业生态链,为哈尔滨创建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筑牢基础;二是厚植设计产业发展的优质土壤,为哈尔滨创建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创造一流环境;三是培育国际影响力,为哈尔滨创建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提升品位,扩大视野。  相似文献   

8.
哲学价值范畴特指人的价值,论及价值必须联系人的存在,即价值是以人的存在为其本体论前提。而人的存在又包括现实的存在和“类”存在两种样态,相形之下,价值也具二维性:形式之维与实质之维。二者旨趣与言说层次的不同本身明证着哲学价值的二维性。  相似文献   

9.
自由融资权来源于经济学上的金融自由理论和法学上的所有权理论与合同自由原则,但政府机关动用行政权打击"非法集资"是自由融资的重大威胁。中国人民银行在《关于取缔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中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对"非法集资"界定涉及的要素"未获批准、还未付息、不特定对象、合法形式掩盖非法集资"等作了诠释,但仍不够明确和合理。以行政权限制自由融资权的正当性在于防范社会风险。解决自由融资权与行政权冲突的关键在于准确界定特定对象,即将以下行为界定为行政法意义上的非法集资:向不特定对象借贷或发行证券;向特定对象借贷或发行证券超过50人,但自然人向三等直系与旁系亲属和关联关系人借贷、法人向关联关系人借贷和法人向第一、二类特定对象发行证券不计算在内;法人向内部职工借贷超过200人。  相似文献   

10.
程颢的人性论是学界研究的难点,有多种观点并存。要正确理解程颢的人性论,需要结合他所面临的辟佛与弘扬儒学的文化背景。为了批判佛性论,他吸取告子"生之谓性"说以肯定人的自然之性。他继承并发展孟子的性善论,使其在理论上更加完善。程颢对自然之性和仁义之性皆持肯定态度。然而,自然之性和仁义之性毕竟有所不同,前者杂气禀而有善恶,后者不杂气禀而至善。未能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程颢人性论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1.
现代公共生活中出现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是行政过程中包裹着的邪恶,即"行政之恶"。行政之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行政之恶现象严重影响着政府的威信,考验着政府的执政能力,挑战着政府的"合法性"。其虽然具有不可避免性,但必须正视并采取措施进行防范和加以矫正:高举"红灯",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兼相爱,交相利",强化审慎的公共政策选择;认知行政本质,强化行政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4,(32)
海德格尔与卡西尔虽都将空间的解释权赋予人类自身,但在还原的路径和理论的归宿点上的差异使得他们的空间理论南辕北辙。海德格尔将空间视为"此在之空间性",空间只有与此在相关联才有存在论上的意义,因而是有限的;而卡西尔则主张从人类的行为空间或实用空间中还原出象征人无限创造性能力的"符号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作为道家思想的代表,庄子十分关注人的自由、价值、尊严等问题,其思想的人学意蕴丰富,主要包括:以"道"为本,尊民本性的人本理念;无为而治,与民生息的人本情怀;"齐物"平等,"无贵贱"的大平等观;"至德之世",与世无争的社会理想;逍遥适己,超越现实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4.
李响 《理论与改革》2014,(2):174-176
我国在多数人之债的制度设计上,继受了苏联民法的模式,进而作"按份之债"与"连带之债"的划分。但在学理解释上,我学者却通常将"按份之债"等同为于德日等国民法中的"可分之债"。这种错位的认识本身就凸显出了我国多数人之债制度的"先天"不足。通过对多数人之债的制度解析,本文认为,在我国未来的民法典中,应摒弃现行法上的二元划分体系,并采"可分之债"、"不可分之债"及"连带之债"的制度构造。  相似文献   

15.
汪亮  杨续波 《学理论》2010,(3):158-159
行动导向教学将认知学习过程与职业行动结合在一起,以培养人的职业能力为目标,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本文以基于行动导向的“消防系统的安装与设计”课程教学为例,阐述了对行动导向教学的认识,总结了行动导向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实施的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16.
生命之水     
有三个人在寻找生命之水。他们希望喝下生命之水之后,可以长生不老。 第一个人是武士,他猜想生命之水应该非常强大有力——可能是洪流——于是他身穿盔甲、手持武器前往寻找,他相信自己可以迫使生命之水向他屈服。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和罗尔斯顿生态观具有统一性,主要体现在他们都关注生态问题;肯定自然先在性,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他们的生态观本质差异体现在:马克思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而罗尔斯顿是以培育人的生态伦理实现人对自然德性之爱。通过对两位思想家生态观之比较,启示我们在建设生态文明时,应理解和深化马克思的生态观,吸收和借鉴罗尔斯顿环境伦理思想:注重提升公民伦理素养;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三位一体的统一;坚持自然关爱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统一;在完善制度基础上培育关爱文化。  相似文献   

18.
认知逻辑摒弃了作为思维立法者的观念,在语言基础上涉及人;在研究方法上关心人;在学科体系上以人为中心,从语言、心理、脑与神经、文化与进化等多方面介入对人的生理、心理、语言和文化进行研究。认知逻辑中蕴含的人学思想对于执政党进一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6,(12)
主要讨论康德哲学中的"疆场""地域"和"领域"的概念,康德试图用它们来阐明理性的两种认识能力及其先天概念的应用范围。根据康德思辨理性的先天概念即自然的诸概念,也就是知性的诸范畴;同时,实践理性的先天概念就是自由的概念。这些先天概念的领域都局限于可能经验的对象。但是,自然的诸概念的领域是作为认知对象的显象,自由概念的领域是理性存在者在经验世界中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20.
王霸之辩是儒家公共性思想的重要体现。在先秦儒学中,王霸之辩主要围绕公共权力如何运行而展开,孟子、荀子等人讨论德力手段的有效性和长远性等问题。在宋明理学中,王霸之辩主要围绕掌握公共权力的统治者具有何种动机才更为正当的问题来开展,在这一论域中,王霸之辩又转化为公私之辩。传统王霸之辩在建构政治理想、促使政治家注重个人品德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现代政治哲学具有启示意义,但在解释公共权力的来源、约束和运行等方面,缺乏更为深入的解释能力和有效的现实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