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马克思政治发展理论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把"国家—社会"双向关系演化视为政治发展进程重要的现实基础和逻辑依据。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通过批判理性主义国家观,科学阐明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的本质关系,并由此揭示出资本主义政治发展无法根本克服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内在矛盾。所以,马克思政治哲学认为,应跳出"政治解放"的思维局限性去进一步认识政治发展进程中国家与社会的未来演进趋势。  相似文献   

2.
试论中国党政关系的发展趋向杨宏山党政关系,即政党与国家政权组织之间的关系。由于中国共产党的特殊历史地位,中国的党政关系主要表现为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政权组织之间的关系,它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中国共产党与国家经济组织及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这种中国共产党与政...  相似文献   

3.
与社会、国家、政党三个基本概念相联系,客观上存在从理论上如何界定"社权"(民权)、"国权"(政权)、"党权"和在实践中如何处理三者之间关系的问题。在我国,由于共产党是执政党,它所拥有的权力之大、之多,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之重大、之深远,在世界上绝无仅有。因此,在当代中国,研究和探讨民主问题,不能不涉及中共的"党内民主"即"党权"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党权"与"政权"、"民权"的关系问题日益凸显。执政党的"党权",简单地说就是"政治领导权"。执政党、国家、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党始终处于社会(人民)"之中",既不是在其"之外",更不是在其"之上",也不是在国家"之中"。改革的基本取向应该是:从根本上改变"党权高于一切"的状况,逐步实现"党还权于政"、"党还权于民"以及"政还权于民",实现由"国家本位"到"社会本位"的转变。在这个进程中,必然伴随着民权与政权、政权与党权之间的良性互动和此消彼长的动态变化以及如何平稳健康地使这种动态变化得到有效实现。这是对决策者的执政能力和领导能力的一大考验。  相似文献   

4.
吴芳 《学理论》2012,(25):52-55
整体与个体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对基本范畴,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处于复杂、开放系统之中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事件,在对这些研究对象进行研究之时,究竟是以社会整体还是以构成整体的社会个体为研究基点,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直接导致了社会科学研究之中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以及整体主义方法论与个体主义方法论之间的区分,进而也就决定了社会科学研究之中,社会与个人之间关系模型的构建。而在这些主义、方法、模型之中,都可以找到实证主义思想的渊源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9,(12)
政商双方的关系自古以来微妙而复杂。新时代政商关系已经成为关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政商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异化和复杂化的倾向,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正确处理政商双方的关系成为每个国家都要共同面临的时代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为新时代政商交往划定了"为"与"不为"的边界,也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6.
社会企业作为一种新的运作模式,在社会诉求和市场经济行为之间架起了一座共享的桥梁,以其显著的行动能力投身于社会问题治理的实践中,这是对经济嵌入社会理论的积极回应。嵌入理论有力地批判了长期以来经济与社会之间的"脱嵌"问题,为全面分析经济行动和社会问题之间的协同关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只有打破传统的市场失灵论主导下的观念和文化图式的束缚,把经济行为归嵌于社会之中,创建社会利益和企业利益之间的共享价值链条,在经济行动中有效地进行社会因素建构,才能使社会价值诉求在跨界经济行动中得到实现。在共享经济条件下,社会因素建构是关系性建构,包含了解决社会问题的价值目标和经济手段的统一,是创新性开展社会治理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关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涉及的问题很多,但主要涉及利益关系,即如何有效地协调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关系,保证社会的健康发展。要理解和回答这一问题,应当在密切关注现实的基础上,注意把握马克思关于国家与社会的基本立场、观点。马克思早期主要研究和批判的是法哲学,因而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问题成为其关注的重点。在对黑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关系本质上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20世纪初社会主义变成现实之后,两种制度之间尽管有统一的一面,但主要表现为对立的一面,20世纪的历史也是一部两制斗争史。苏东剧变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两制关系主要表现为统一性,其对立性出现了新变化和新特点:由于"资"强"社"弱,双方在意识形态领域攻守易位;双方矛盾范围不断扩大,经济摩擦日益增多;西方在人权、民主等政治问题向社会主义国家施压,和平演变的手段增多,社会主义反和平演变的任务繁重。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两制对立关系的新变化,要从资本主义新变化中把握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向,要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中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关系,要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两制关系。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统一战线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政治生活领域,而对其社会建设及文化建设的意义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统一战线在国家建设、政党制度建设、社会和文化建设中都具有重要意义。这些意义构成了认识统一战线与公民社会之间关系的多重视角。中国政党制度发展与统一战线的关系、社会建设与统一战线的关系和文化建设与统一战线的关系,构成了研究统一战线与公民社会问题的基本向度,进而揭示了统一战线与公民社会构建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德国历史主义主导的社会科学,遗忘了对"正当"问题的思考,因而对当代社会的虚无主义与道德沦丧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是列奥.斯特劳斯批判社会科学的基本立场。这篇文章试图检讨这种批判的得失,并认为社会科学,就其本义而言,恰恰是通过"倒置"自然法学说的推理逻辑,为个人的自我治理与社会秩序的建设提供知性的支持。社会科学是作为科学,而不是作为意识形态的道德褒贬,来承当"应然"与"实然"之间的中间桥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行政吸纳服务——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种新诠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于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在学术界主要形成了三种权威解释模式,即公民社会、合作主义与行政吸纳社会。本文通过对一个乡镇基层文联成立与运作的个案研究,发现了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一种新的关系形态。对此,提出了“行政吸纳服务”的新解释模式,并把它与“公民社会”、“合作主义”以及“行政吸纳社会”分别开来。“行政吸纳服务”强调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融合,其核心互动机制是“支持”与“配合”。在国家与社会的权力分配格局中,国家占据主导性地位,社会依附于国家。“行政吸纳服务”的主要价值目标在于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12.
治理与善治:国家与公民社会合作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国家与社会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所以历史上两者的关系常常是"零和博弈".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如何克服局限性,使国家与社会超越"零和博弈"走向"正和博弈"关系,合理界定各自的行施边界是莺要任务.治理与善治在国家与公民社会之间确立起合作主义的政治框架,是国家与社会互动合作的切入点.凸显了国家与公民社会正和博弈关系建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科学社会主义》2021,(1):94-100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伴随着农村重大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不同时期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回顾中国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历程,国家与农村社会的关系一直难以形成良好互动,反而呈现此消彼长、力量互斥的局面。农村社会治理既不能仅依靠政府力量,使国家权力全方位强势渗透破坏农村的自主性,也不能让国家权力"悬浮"于农村社会之上任由自治缓慢发展。应积极探索公共问题的协商机制和弹性治理形式,既保证国家对农村社会实现价值引领、制度和公共服务供给,又要充分发挥农村社会的内生动力,让其有充足自治空间,最终实现农村社会的善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存不存在具备权利保护意识的"市民社会"?具有权利保护意识的市民社会来自于国家—社会之间的冲突关系,但中国的国家与社会一体化,非但不存在冲突,反而是一种合作、互补的关系。由此可知,以市民社会为基础所发展出来的民主制度,与中国的政治习惯大相径庭,呈现出高度的不相容性,即使曾经出现适合"市民社会"萌芽的环境,也有类似"公共领域"的空间产生,却始终没有发展出属于社会的权利保护意识。时至今日,中国的社会依然没有脱嵌于国家管理之外,但为了持续保持国家、社会的一致性,国家必须回应社会需求,运用制度化(法治)的力量,维持国家、社会之间的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30)
本文在对"四个全面"进行研究综述的基础上,着重对其作为国家重要战略的地位进行具体分析,并且尝试探究"四个全面"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之间的关系问题。在深入学习"四个全面"理论基础的同时,以便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四个全面"在我国未来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协同"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它强调在社会管理这个大系统中政府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之间、政府部门与群众之间的良性协调与互动合作关系。关于治安管理"社会协同"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辅警研究、治安社会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这些领域。国外关于"社会协同"的理论主要有公共选择理论、治理理论、公共物品理论、多中心理论、国家—社会互动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现实形成了我国治安管理社会协同的几种理论:治安综合治理理论、治安主客体理论、治安与警务社会化理论、社会管理创新理论。  相似文献   

17.
本以制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为主,对在社会科学领域影响甚大的新制度主义中各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印第安纳学派的有关理论,该理论对于制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的认识颇具洞见,有助于科学地分析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揭示了市民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及其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在对近代市民社会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市民社会的最终归宿,其对我国当前"四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夏路 《学理论》2015,(3):48-49
布迪厄作为当代法国社会科学领域的巨匠,以广阔的理论视角打破了西方传统的主客二元对立的理论立场。"象征性实践"的概念弥合了以英法为代表的社会人类学与以美国为代表的文化人类学之间的鸿沟。广泛关注社会边缘群体的命运,在多个领域内成果硕硕,运用其深厚的理论洞察创造了文化再生产、惯习、场域、资本、语言象征性权力等一系列对现代社会极具解释力的概念。即以"实践"的视角切入,简要说明布迪厄的文化与实践理论以及作为实践工具的资本、惯习以及场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第一节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及其意义国家经济关系,从一般意义上说,就是世界各国之间以经济技术交流为主要内容的国际间的商品货币关系。它主要包括:贸易往来、科学技术交流和合作、国际信贷和投资、劳务和服务,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等国际经济关系。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就是社会主义国家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国际间的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