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下半年,党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我国成功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两件大事表面看起来好像没有多少联系,但是如果深究一下就会发现这并不仅仅是时间上的巧合二者在工作内容上有着内在的联系。全国政研会常务副会长徐惟诚同志讲过,当前我国的道德建设状况已经成为发展经济的一个“瓶颈”,如果不大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国际竞争我们不会取胜,国内安定祥和也难以保持。因而,作为应对入世的重点措施之一,培育人们的规则意识,已经成为当前宣传思想战线的当务之急。 培育规则意识是抵御当前社会信用危机的需要。党的十…  相似文献   

2.
实现德治与法治间的良性互动,是贯彻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举思想的关键。德治能够推动法治,但运用不好也会干扰法治,所以必须遵循其自身规律。目前我们国家道德建设的当务之急是进一步推进行业的自律。法治对德治具有能动作用,改革就是要通过法治来催生新的道德规范。当前法治建设所面临的困境主要是本身的机制尚不健全。要推动法治文化的建设,必须通过有效途径把法治的理念转化为人们内心的道德力量。  相似文献   

3.
“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是我国的两种基本治国方略,探讨二者的辩证关系对于促进二者的有机结合。提高治国 水平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德治与法治之间存在着相融、相异、相济辩证关系。我们必须将二者有机结合起 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才能完善治国方略,保障社会的规范运行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法治与德治的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法治与德治结合起来 ,作为治国安邦的基本策略 ,是我党对治国理论的创新。通过阐述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着重分析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理论基础 ,考察了历史上法治与德治的经验和教训 ,并进一步提出了二者结合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5.
德治和法治的关系是一个古老而崭新的话题,古往今来,有关的论述不胜枚举,本文试从二者所具有的一致性、兼容性、互补性和互济性等四个方面来进一步辨析二者的关系,从而为我国正在实施的德法兼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即①法律和道德的不同作用 ;②正确对待中国古代的“德治”思想 ;③树立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观。  相似文献   

7.
法治结合德治、二者不可偏废 ,有着深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基础。新世纪初 ,确立德治配合法治的治国方略 ,标志着国家治理模式有了新的飞跃。这一战略的贯彻落实 ,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深刻理解这一方针是我们实践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于丽红  陈军波 《行政论坛》2003,(1):44-45,78
在我国,法治实践与德治实践历史悠久,现在社会主义时期我们党所提的法治与德治在内容上是对传统法治与德活的继承和发展,但在本质、目的和指导思想等方面与传统的法治和德治存在根本的区别。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我们党的治国方略,社会主义时期德法兼治不仅有其存在的理论基础,而且有很强的现实必要性。但是,社会主义时期法治与德治仍然不是等同关系,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法治不能代替德治,德活也不能代替法治。新世纪,在我国加入WTO,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过程中,必须正确把据和处理社会主义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否则,既会影响法治进程,也会影响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
<正>围绕中国廉政建设的具体路径问题,学界一向有德治与法治之争。有人主张德治,有人主张法治,有人主张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其实,关于德治的各种提法,其含义始终未能超出古代儒家的以德治国的水平;而法治的各种提法,必须严格区分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源自古代法家,主张君主用严刑峻法来治理臣民;另一种含义源自西方  相似文献   

10.
中国道路的开创和发展,既是作为一种民族性的生存方式,也是作为一种世界性的生存方式。世界性与民族性的有机统一是中国道路生成和发展的基本特征与规律。只有建立在民族性和世界性相互贯通的基点上,才能真正展现出中国道路的完整图景,揭示出中国道路发展的内在逻辑,并透视出中国道路自信的深层意蕴;只有从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双重维度进行观照,才能彰显出中国道路价值的深远性,这就是:中国道路是一条社会主义新路,也是一条现代化新路,更是一条人类文明的新路。由此,中国道路进一步丰富了人类文明形态的实际内涵,彰显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与丰富性,这是中国道路自信的最深层意蕴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以阶层结构、基尼系数、社会流动率为代表的分析工具能够对现实社会分层与不平等状况展开客观描绘和测量,而阶层意识、地位认同、"分配公平感""群体冲突感"等主观维度则涉及公众在不平等结果、意义上的感知与判断,旨在揭示客观社会变迁和社会分化在人们主观认知及价值观上的反映。主观认知并不完全是客观状况的"镜像式"机械反映,相较于客观测量,主观分层分析更为真实具体,且能直接紧密地与一系列社会后果性议题相联。今后应加强对社会情绪、社会心态等主观层面问题的监测和分析,使客观与主观两种研究取向相得益彰、互补互鉴,以获得对于不平等问题更为全面准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俊 《行政论坛》2003,(1):41-43
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是江泽民同志在新世纪之初提出的治 国新方略。德治是法治的基础和条件,法治是德治的保障和升华,二者不可偏废。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们对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思想尤其要有深刻认识并坚决在实践中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 ,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使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是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 ,我们党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 ,具有丰富的深刻的内涵。尤其把道德建设提高到治国方略的高度 ,使之与法制建设同步推进 ,更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一个新的飞跃。一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道德和法律都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都是调整一定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但两者又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法律和政治一样 ,是经济的集中表…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保障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马克思的理论著述中包含了丰富的社会保障思想。马克思依据剩余价值学说并运用唯物史观,揭示并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救助的对象、社会保障的实质和局限性及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等问题,并构想、描绘了社会主义社会保障的价值取向、基金来源及特征等。马克思的社会保障思想对当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有着重要的现实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01年1月10日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的讲话中指出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 ,同时 ,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随后又进一步指出 ,“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 ,法治与德治 ,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二者缺一不可 ,也不可偏废。”这说明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今后的工作中必将实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的治国策略。法治与德治并举的提出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与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法…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哲学具有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价值性,这是理论界所公认的。但是,着眼于围绕马克思哲学的学科性质和理论形态所展开的论争,我们分明可以看出,有些同志坚持认为马克思哲学是关于世界一般规律的科学,它与其他经验科学的区别,不在于它的“形上”性或超验性,而在于它的抽象程度更高。另一些同志则持相反的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是关于人的解放和自由的学说,它寄托着人的理想并为人生赋义,所以当属人文;何况“文史哲”从来属于人文而不属于科学。这两种认识各有片面的真理,但都走向一个极端。马克思哲学包含着人文和科学双重视角、双重思维向度,而又正是这双重视角和双重维度的互动与融合的结果,所以马克思哲学才既是世界观,又是人学;既能正确地认识人类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又能革命地改造人类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深入地揭示马克思哲学的学科性质,不仅有利于我们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可以为我们解决哲学中“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对立找到钥匙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与价值:"三个代表"的双重哲学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志军 《理论探讨》2003,36(1):18-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科学和价值的双重哲学维度.其科学维度体现于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坚持、对于"三大规律"的自觉把握和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论的创新.其价值维度体现于对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倡导及其实现路径的探索.两者统一于生产力的不断推进、党的先进性的获得和党的现阶段纲领向最高纲领前进的历史进程之中.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的创造性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现代法治与德治是实现法治国家不可缺少的两种治国手段 ,但法治和德治有各自的功能优势和局限。发挥法治的功能优势以弥补德治的功能局限 ,发挥德治的功能优势以弥补法治的功能局限 ,实现法治与德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不论是法治还是德治 ,都是历史的产物。坚持法治与德治的具体、历史的统一 ,既是法治与德治内在统一性的要求 ,也是实现法治与德治有机结合的关键。坚持法治与德治的具体、历史统一 ,首先必须立足于我国现实经济基础 ,而不能脱离或超越这一基础 ;在此前提下 ,还要坚持社会主义法律规范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具体、历史统一 ,以及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与德治实践的具体、历史统一。  相似文献   

20.
法治与德治的相互结合是一个政治学命题。不断丰富和发展法治与德治的创新体系,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也是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加强法治德治要依法行宪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我国政权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加强法治与德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