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人们常常引用这句名言来说明理论要适应生活的变化。生活之树之所以是常青的,是因为现实社会总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生活之树总会不断抽新枝、发新芽、展新颜。新形势下,管党治党要不断取得新成效,就得把党情"新颜"搞清楚,使党的建设理论以及由理论派生的规章制度、体制机制符合党的实际情况。把党情搞清楚,依据党情创新党建理论、推动党建工作,这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在论述科学发展的动力时,说过一段富有哲理的话:社会一旦有了对科学的需要,就能比十所大学更能推动科学的进步。同理,广大干部群众一旦有了对党的理论的需要,就能赋予党的理论发展以巨大的动力。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因为实践之树始终蓬蓬勃勃,充满生机,总是不断抽出新的枝条,发出新的叶芽,当然是常青的。实践赋予理论本身、理论研究、理论宣传和理论教育活力,理论之树才能常青。  相似文献   

3.
钟锐 《世纪风采》2008,(3):47-47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有句名言:“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我觉得,他这话只说对了一半。生活之树固然是常青的,但理论也并不都是灰色的,关键要看是什么样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基础上诞生,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这种朴实而鲜活的理论,使一切玄奥而僵死的理论相形见绌乃至黯然失色。为此,我们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树常青,它的横空出世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  相似文献   

4.
理论只有不断在创新中发展,才有强大的生命力.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岳增瑞同志的新著<理论之树要常青>一书,突出了要永葆理论之树常青,就要始终与时俱进,深深扎根于实践之中的主题.该书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正德国著名思想家歌德有一句名言:"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列宁在《论策略》一文中引用过这句话。但是,200多年过去,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政党并不多。千锤百炼的中国共产党是真正理解和实践这句话的政党。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精神,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创新中产生的。  相似文献   

6.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政权的组成部分,担负着"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平廉洁执法"等重要职责。当前,要加强检察机关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必须首先提高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必须在全体党员中大力倡导学习之风和调查研究之风。面对新形势、新使命,如果我们不能站在学习、研究、探索先进思想理论的前沿阵地,树立新思想、学习新理论、掌握新知识,就无法引领检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因此,要提高检察机关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水平,就必须  相似文献   

7.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的政治生态,一个重要方面是需要辩证分析现代市场经济对党的政治生态建设的双重影响。现代市场经济的某些特质对党的政治生态有积极促进的正面作用,另一些特质又对党的政治生态有污染损害的消极影响。在新时代背景下,针对现代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对党的政治生态的侵蚀,我们要从源头上铲除腐败,严肃党纪国法下力气"拔烂树",严肃党内生活下力气"治病树",健全制度下力气"正歪树",净化、优化党的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论断 :“要全面创新马克思主义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命题突出强调马克思主义是随时代发展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时就说到 :“社会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 ,她的一些原理和结论要随着时代、国情的变化而变化”。列宁在创立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时也指出“靠经验和公式争论社会主义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理论之树是灰色的 ,实践之树是常青的”。毛泽东在创立毛泽东思想的过程中也多次强调 ,“搞马列 ,干革命不能靠本本 ,不能搞教…  相似文献   

9.
与明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科学理论的生命在于发展德国诗人歌德说过:“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应该说,他讲得有一定道理。因为在他那个时代,他所看到的理论,无论怎样鼓噪、时髦,甚至盛极一时,最终都没能逃脱衰亡和消失的命运。我们又说他讲得过于绝对,有失公允,因为他没有看到也有一种理论象生活之树那样常青,那样生机盎然,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0.
正民生系着民心,是党执政之本、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源。"十三五"时期,我国各项民生事业不断繁荣发展:超过5000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绝对贫困,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3.9亿人次获得资助……如今,"十四五"的大幕行将开启,要求我们不断打造民生事业新高地,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继续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11.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特有的理论品质,执政党的理论创新是执政党的生机所系。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不断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要求进行理论创新,才能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使党的理论之树根深叶茂,  相似文献   

12.
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是"两新"党组织的组织生活的根本导向,反映政治性要求是"两新"党的组织生活的内在要求,新时代如何增强"两新"党组织的组织生活政治性,是夯实党组织基础的关键。本文提出要在讲清楚"两新"党组织增强组织生活政治性的理论基础、总结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要深入分析"两新"党组织生活政治性的困境及因素,深化"两新"党组织组织生活的政治要求和实现机制的研究,即如何依托区域化党建平台,实现"两新"党组织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的有机融合,如何以党的组织生活为抓手,丰富组织生活的多元载体等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历百年而常青,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创造力,坚持不懈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运用能力,是重要法宝和关键所在。站在历史新起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要坚持好发展好运用好这一宝贵经验,持之以恒加强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武装,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力量。  相似文献   

14.
《奋斗》2017,(18)
正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的政治优势、力量之源;是适应新情况新变化的紧迫任务、关键之举;是夯实党执政基础的长远大计、固本之策;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要求、应有之义。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用354个字从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服务建设、优化配置、党建责任四个方面论述要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基层党组织强起来、党员形象树起来、党心民心聚  相似文献   

15.
党要坚持先进性,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的先进理论,在当前就是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时期的新发展,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建设必须围绕着坚持先进性建设这个根本建设不断推进.党的活力和战斗力来自党员的作用,党员是党的生命力的载体,是党的事业的担当者,党的先进性最终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党的先进性与党员的先进性是辩证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十二年前,当我毕业留校时,有位同学赠给我这样两句话:“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 常青”。十二年的党校执教生涯,使我对这两句话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灰色,是岩石的颜色,是大山的颜色。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宛如巍峨  相似文献   

17.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新世纪新 阶段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 要任务。贵州开磷集团领导班子以邓小平 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 "三个有利于"标准,不断学习新知识、总 结新经验、掌握新本领,紧密结合国内形势 的发展变化,紧密结合生产力发展和经济 体制改革的深刻变革,紧密结合职工群众 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要求,把企业的 发展摆在经济全球化和全国发展大局中去  相似文献   

18.
正都说"年有年味、节有节味",党内政治生活也应有独特的"党味"。在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不断规范,近年来也出现许多新的气象,然而也有很多党组织没把规定动作做到位,工作缺乏积极性、创造性,导致"党味"不足,一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充斥着庸俗化、随意化、娱乐化的"味道"。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党味"更浓一些?笔者认为要调好以下四种"味道"。一要有"严肃"味。政治性是党的政治生活的基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20,(1)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回答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一系列重大政治问题,部署了需要深化的重大体制机制改革、需要推进的重点工作任务,描绘了"中国之治"的美好前景。推动"中国之治"迈向更高境界,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要坚决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的全领域和全过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通过健全总揽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作为执政党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共产党人要坚持以兴国为己任、以富民为目标,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经过长时期的努力,不断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向党的最终目标前进."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党的发展观的新概括.实现了从"发展是硬道理",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