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马克思在三重维度上界定和使用了阶级:描述性概念、解释性概念和价值性概念。描述性阶级概念是基于特定生产关系而具有相同地位和利益的社会集团,它表明了阶级的本质是经济范畴。马克思依据不同性质的私有制区分了两种阶级类型及其阶层指涉。解释性阶级概念是建立在生产关系基础上的具有意识和阶级组织而拥有行动力的社会集团,它表明了阶级的基本运用是政治—经济分析,马克思借此阐释了三种阶级分析。价值性阶级概念提供了一个替代资本主义的解放理论,它表明了阶级的消亡与实现每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价值诉求。三重维度的阶级意涵统一于历史唯物主义中,对理解当今世界仍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2.
殷冀锋  王乐 《理论导刊》2020,(9):123-128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与源,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舞台的重要基石。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是民族精神独立的重要支撑,是维护文化安全的基本保障,是助推民族复兴的精神引擎。要将文化自信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纲,以精准对接人民文化需求为本,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转化创新,坚持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双重统一,进而在文化自信中实现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3.
坚定文化自信,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抉择,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应然之举,是实现民族复兴之伟大梦想的应有之义。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具有牢固的现实支撑: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及其当代价值彰显为其筑牢坚实根基,中华民族迎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其盈注充沛底气,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创新发展为其提供理论导引。将文化自信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建设导向;就是要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有效激活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就是要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实现文化"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8,(1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里提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本文就是从三个部分来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们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自由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西方自由主义价值的侵入,引发了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价值理念的些许误解,因而需进一步加强对社会主义自由价值的阐释,以厘清社会主义之自由价值。这不仅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同时对认识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追求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第一,从价值维度来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和文化往往是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价值是文化的深层内核,文化是价值的重要载体与外在呈现。因此,提炼价值观念与构建价值体系离不开对文化背景的把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结合中国独特的文化背景,全面把握当代中国的文化精神。惟有如此,核心价值观才能更加符合中国实际,才能  相似文献   

7.
制度自信就是作为制度主体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坚定制度自信就是党和人民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包括自觉认同、充分信赖、坚决支持、积极拥护、努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因此,我们应从"两种制度"的相互比较,从"四个自信"的辩证关系,从"三大制度"的有机统一坚定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确立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本原则,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结合起来,彰显出我党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9.
陈婷 《理论导刊》2023,(9):104-108
反贫困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课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吸收借鉴前人反贫困思想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形成了科学的反贫困理论。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从认识论、价值论、目标论和实践论等四重维度,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困产生的制度根源及反贫困的社会主体、价值目标、基本路径等问题,强调只有推翻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才能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史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性关系,最深刻地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及党的二十大报告都明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对于这一重大论断,可从实践发展、文化结合以及理论创新三个维度进行理解。  相似文献   

11.
在马克思看来,劳动作为人的本源性的活动,它体现了人的自由。在此,马克思确立了一种全新的自由本体论。他从"实践哲学"的范式去阐释自由,从而在唯物史观的地基上,揭示了道德与利益之间的辩证张力关系;指明了规范性的道德原则不是立基于超验实体,而是根源于现实,这在很大程度上使马克思的道德哲学与其他道德哲学区分开来。马克思揭示了道德的根源、本质及功能,破除了西方伦理学史上长期存在的"道德幻象",从而使道德的本来面目得以呈现。马克思通过批判资本主义的道德而彰显了一种"真正的人的道德"——人的生存正义。道德不再是利益冲突的麻醉剂,而是人的存在方式,在真正的共同体之中,人与他人之间实现了内在有机的统一与和谐。  相似文献   

12.
吴建永  王林玉 《求知》2022,(1):32-34
<正>文明与野蛮相对,是标志人的存在状态和社会进步程度的范畴。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不断探索摆脱野蛮状态,走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历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三重维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平川 《理论导刊》2006,3(10):48-51
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是一个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始终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加快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文明基础;必须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即时化解各阶层的利益矛盾,努力推动社会各阶层和谐相处,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构建和谐文化,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7,(4)
杜治政教授是我国当代医学哲学尤其是医学伦理学学科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将医学人文观和医学技术观有机地统一起来,建构出美德伦理、技术伦理、利益伦理三位一体的医学伦理学理论体系,对我国当代医学伦理学学科建构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认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其首要问题在于平均地权;同时,孙中山不赞成进行激进的社会革命,而是主张通过改良来实现社会主义;最后,孙中山将社会主义视为人道主义,即博爱、平等、自由的社会主义。由此看来,孙中山的社会主义观包含着经济学、政治学和哲学三重维度。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国人对社会主义探索的最初成果,孙中山的社会主义观对当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17.
《求知》2011,(2):45-45
唐志龙在《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5期撰文指出,在当代中国,进行道德价值观的培育:一是必须坚持集体主义的导向维度。价值导向是价值观的内核,决定价值观的性质与方向。二是必须强化言行一致的实践维度。集体主义价值观在现实中践履,  相似文献   

18.
维护党的领导核心是新时代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大课题,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因此,从逻辑维度上分析维护领导核心的生成依据,从实践维度上探寻维护领导核心的必要举措,从价值维度上认识维护领导核心的现实意义,这是维护党的领导核心、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的关键之举。  相似文献   

19.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水平。这就需要解决社会治理创新"为了谁"、"依靠谁"以及党在社会治理中"我是谁"的问题,以此找准社会治理创新的目标方向、力量源泉和党的正确定位。因此,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本原理出发,研究社会治理中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探索党领导下多方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形式、可行路径和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20.
孙健  王涛 《理论视野》2023,(12):75-80
基于系统观念从整体性、结构性、要素性三重维度审视党的政治建设,对于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整体性维度看,党的政治建设伴随党经历了初步探索、曲折实践、逐渐完善和创新发展四个阶段的演进历程;从结构性维度看,遵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规律、旗帜鲜明讲政治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三条逻辑主线贯穿于党的政治建设全过程;从要素性维度看,新时代锚定党的政治方向、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等重点要素,是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