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探析——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是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实践创新。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介于政府直接提供服务和完全市场化之间,可以实现服务供给的多元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政府通过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可以激发政府能力、社会动力、市场活力,有利于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促进社会组织发展,满足公众多层次文化需求。根据公共文化服务的属性和江苏省南通市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加强制度建设、培育发展社会组织、严格绩效评估是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以来,全球公共管理改革开始步入后民营化时代。后民营化时代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政府购买服务等市场化手段的式微和政府回购服务的兴起。作为政府管理者规避公共管理风险的一种重要工具,政府回购服务已经成为政府购买服务的基本环节。政府回购服务兴起的直接动因是民营化失败所导致的民营化危机,而根本原因在于私人资本的逐利性与公共服务的公益性之间矛盾的难以调和性。中国新一届政府提出将政府购买服务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工具,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深刻把握全球公共管理变革的时代大背景,在理念、观念上进行彻底变革,树立现代公共服务意识;在战略上牢牢把握公共服务的公共性本质,谨防私人资本对公共服务公共性的侵害;在战术上通过购买服务和回购服务有效相结合的方式来刺激有利于社会效益的市场反应,防止对传统公共管理模式的迷恋或对市场的过度热情,有效推进新一轮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3.
现行倡导和支持公共服务合同外包的理论建构了一个看似能够自圆其说的解释框架,这一解释框架得以成立的基本前提包括:一个精明能干的政府、竞争充分的市场以及政府与市场间存在良好的合作关系。事实上,不论是作为需求方的政府,还是作为供给方的市场,均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加上政府与服务承包商之间合作的复杂性,决定了公共服务逆向合同外包的发生在所难免;与此同时,源自政治层面、经济层面和管理层面的现实动因更是增加了公共服务逆向合同外包发生的可能性。在公共服务改革实践中,为确保公共服务逆向合同外包顺利平稳地发生,需要从决策依据、操作流程、争议解决以及责任追究等方面做好精心的制度安排,以便使公共服务逆向合同外包能够在制度框架内规范有序地运行。  相似文献   

4.
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及政府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在公共产品和服务提供方面实行政府高度垄断,并且政府公共支出重经济建设服务、轻社会服务,这些导致我国政府目前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不能保证基本的社会公平,并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阻碍我国市场经济改革进一步推进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对我国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进行改革。这种改革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的做法,实行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在市场化过程中,我国政府应努力创造和完善推行市场化的各种条件。  相似文献   

5.
作为公共服务购买主体的政府、作为公共服务承接主体的社会力量和作为公共服务受益人的广大公众构成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三元主体"的框架。由于公共服务的消费者与生产者相分离、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权力来源于人民以及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公共利益指向,所以广大公众作为主体兴起成为"三元主体"框架兴起的关键。在此框架下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主体制度改革不能停滞于解决购买主体与承接主体的法律关系问题,而要将视野扩展至承接主体与公众、购买主体与公众的法律关系难题。为此,要围绕构建购买主体与承接主体的关系、承接主体与公众的关系以及购买主体与公众的关系这三面复杂关系,实现新形势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主体地位重构。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在公共服务提供方面实行政府高度垄断,并且政府公共支出重经济建设服务、轻社会服务,导致目前我国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不足,难以保证基本的社会公平,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市场经济改革深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对我国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进行改革,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的做法,实行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在市场化过程中,政府应努力创造和完善推行市场化的各种条件。  相似文献   

7.
《行政论坛》2019,(4):63-68
"官僚式外包"是目前我国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出现的一种异化现象,既消解了社会组织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生产主体的能动积极性,也抑制了公众作为基本公共服务享有主体的积极参与。通过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利益相关者的行动逻辑以及对绩效的影响机理透析发现,不仅社会组织与公众被政府行动逻辑裹挟,还改变了政府购买的项目决策、合同过程、绩效控制机制等关键环节,导致官僚目标对公众需求的忽略与替代,行政权力越界甚至挤占了社会的空间,严重抑制了政府购买的绩效。只有缓解官僚目标与公众偏好之间的冲突、加强行政权力规制与社会组织培育,才能不断改进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绩效。  相似文献   

8.
政府购买是公共服务供给改革的重要途径。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融合创新了政府机制、市场机制、社会机制的优势,并呈现出新的供给机理和特征。在当前我国地方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实践中,三重机制的作用发挥存在不少问题与困境,制约了政府购买的效果和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基于三重机制的问题分析,在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渐进改革的推进中,要加强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中的政府引导,完善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相关制度,以增进竞争为核心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的市场化程度,以促进社会组织发展为核心增强公共服务社会化供给能力,以理性的社会参与扩大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大部分时间里,世界各国政府在公共服务的提供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公共服务支出过大、公共服务效率不高等问题,公共需求不断增长与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政府在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和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应建立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的社会参与机制,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事业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社会化步伐亦不断加快。然而,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在模式选择、制度设计及其监督评价机制等方面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因此,通过对当前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和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行系统分析,结合最新的实践经验来探讨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在我国的提升与推进路径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自我国出台《关于做好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之后,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成为一项日常性工作,社会多元主体提供公共服务、参与甚至发起公共服务项目成为常态。但这种多元化参与公共服务项目的做法,却带来我国对公共项目,尤其是外包公共服务项目、购买性公共服务项目的责任监控、绩效评价问题,引发了"楼歪歪""桥脆脆""营养餐霉变"等恶果。在目前我国尚无成熟办法的情况下,被我国学术界与实践界忽视的美国《项目评估与结果法案》及其配套做法无疑可以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综合来看,该法案以法律的形式推进全过程责任监控、外包项目不外包责任、项目绩效与项目责任以及财政预算挂钩、以项目绩效完善完整意义上的绩效型政府与责任型政府的做法对我国有着较好的借鉴作用,有助于我国更好地推动公共服务项目改革,尤其有助于促进外包公共项目的责任监控。  相似文献   

12.
我国正在进行以公共服务市场化为主要内容的行政体制改革。目前的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尤其是医疗、教育和住房的高费用引发了公众的高度关注,也引起了理论界关于公共服务市场化过程中政府责任的反思。在公共服务市场化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定位政府应当承担的社会服务的职能,明确政府在公共服务市场化中的责任,提高市场化条件下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3.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圈内化”现象突出,市场化程度滞后,严重影响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研究发现:公共产品的模糊性、购买制度的模糊性和交易关系的模糊性所构成的政府购买信息非标准化是影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市场化的主要“症结”;不同社会组织距离政府中心的位置远近直接影响其项目获取能力,紧密组织具有赢得政府购买的天然优势,独立组织在政府购买中处于相对劣势,松散组织游离于二者之间;政府的强权威和“稳中求进”的思维惯性往往倾向于“圈内购买”,造成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难以市场化。建议通过建立公共服务市场化清单,明晰公共服务边界;完善购买制度体系,强化制度约束;加大培育市场化社会组织,强化功能引导;优化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购买机制,提升政府购买公开透明度等举措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市场化。  相似文献   

14.
政府购买服务作为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改革政策工具,强调契约精神、绩效导向、平等参与和公开透明,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念具有内在一致性,对于推动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具有积极意义。在现实中,这种推动作用的发挥受到政府购买服务改革进展不平衡、市场化承接主体发育不足、政府部门观念转变不完全到位、政府购买服务实践不完全规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在未来,应当深入研究政府购买服务规律,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积极培育公共服务市场,全面实施政府购买服务绩效管理,以深化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并切实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15.
公共管理的市场化治理模式是现代国家进行行政改革的一种潮流。市场化改革的核心是建立企业家政府,其具有有效满足市场需要、精简政府机构、激励公共管理人员和为公众提供更好服务等有利方面;但其又面临着忽视制度基础、忽略新的成本、抹杀公私区别和混淆顾客与公民等一些弊端。我国实现公共管理市场化治理模式的改革一要探索其多元实现形式,二要建立完备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以便扬市场化之长而避市场化之短。  相似文献   

16.
学界对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研究,比较关注供应方缺陷、需求方缺陷,购买服务中的政府监管以及对政府管理能力的挑战,承接服务社会组织的独立性以及专业化的挑战等问题,缺乏对政府购买服务中各参与主体如何进行需求表达的系统分析。而购买服务项目是否能满足居民需求,恰恰是购买服务能否成功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以购买服务中生产者、提供者、消费者在需求表达中的主要形式和各自作用为依据,立足于近年来的实践探索和丰富案例,构建了一个基于三方参与主体的分析框架。文中用大量实例证明政府的需求调查、公民的需求表达、社会组织的需求整合各自有多种不同类型,每种类型也各具独特作用。三方主体各自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不仅有助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需求导向的有效实现,还能在购买服务中实现三方共同参与、良性互动的参与式治理。  相似文献   

17.
优化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成本的制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人们的"成本"意识日益强化,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的成本也愈加引起人们的关注.政府行政成本过高已经成为我国行政改革中不得不引起重视的问题.内生障碍、政府规模不合理及其制度缺失等因素已成为高行政成本的主因.引入公共文化服务的市场化体制、改革公共文化投资融资体制和增设财政预算制度成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成本优化的主要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18.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中国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蒋瑛 《行政论坛》2011,18(5):53-57
有效实践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于推进公平逻辑在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过度市场化,导致资本逻辑对公共服务的侵蚀。表现为政府缺位:履行公共职能不足,难以弥补市场缺陷;政府越位:赵俎代疱,建设性职能过度,服务性职能淡化;政府错位:服务异化,公共支出本未倒置。二是公共服务异化,导致了公共性价值的偏离。表现为"雪中不送炭":公共服务的均等性不足,穷人可及性弱";锦上再添花":公共服务的层次超前,公共效用不强。公共服务均等化本质上就在于"财政均等化",要在财政上全部实行"国民待遇"。首先,要处理好中央与地方财政投入的关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其次,要创新机制,重点缓解县乡财政困难,保障农村等弱势地区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最后,要整合市场与社会的力量,形成多元化供给的格局。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6,(2)
公共文化服务作为公共服务的一个基础单元,是满足公众文化需求的有效保障,流动公共文化服务是符合农牧区实际并且在农牧区可行的供给形式,在实现城乡公共服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试图从流动公共服务问题的提出、流动公共文化的正当性分析以及优化农牧区流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思路来探究农牧区公共文化服务创新。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70年代以来,政府行政改革成为一股世界性潮流。这场改革运动对传统的行政模式造成了巨大卫击,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行政理念,即政府行政应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政府应开放公共服务领域,实现公共管理社会化和公共服务市场化。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中国各级政府也在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但是,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在产生显著效益的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缺陷,其根源则在于政府责任的缺失。本文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强化政府责任的对策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