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习近平在全面深化改革大背景下,面对人民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感知不足的现实问题,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形成意义深刻、内涵丰富、富有时代性的"人民获得感思想"。这一思想的主体是群众,内容包含多层次全方面,"获得"的方法是实实在在的感受和体验,其落实保障在全面依法治国。习近平"人民获得感思想"的提出,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探索践行"人民获得感思想"的实践路径,应进行"一核两翼"机制创新: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践行群众路线,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系列丰富的理论创新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人民反对和痛恨什么"党就要防范和纠正什么,体现了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五个话语创新。这些新话语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鲜活性,其内涵的思想是指导全党践行"四个伟大"历史使命,凝聚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不断前行的强大武器。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首次提到"获得感"。十九大报告有三处提及这一概念,从而使"获得感"历史性地载入党代会报告,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的原创性贡献。获得感具有坚定的人民立场。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秉承建党的初心和使命,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形成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思想政治工作,作为贯穿到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更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相似文献   

5.
自习近平任党的总书记以来,他紧紧围绕执政为了谁、依靠谁、如何执好政掌好权这个根本问题发表了一系列掷地有声的重要讲话,蕴含着丰富的"人民主体"思想。通过对习近平关于人民主体思想的重大意义、理论基础、内涵、主要内容、实践路径等方面研究成果的梳理,使得有关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的研究现状有一个直观明了的呈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评析,指出了关于这一研究主题在研究角度的转变、研究方法的创新、研究概念的深化等方面的发展走向,从而更好地实现我们对新时代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的准确把握和全面践行。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20,(5)
关于人民"获得感"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人民"获得感"是我们党治国方略的重要目标。其深刻内涵彰显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增进民生福祉"的发展目标。系统梳理人民"获得感"的发展理路,把握其内在意涵、探寻其提升路径,不仅有利于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而且对于探索如何在新时代条件下更好、更充分地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21,(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的又一创新,其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是一脉相承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准确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深刻内涵与意义,必须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哲学基础进行分析,以文献研究法溯源得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是其群众观的前提,革命性是其群众观的起点,科学性是其群众观的保障,人民性是其群众观的归宿,再结合现实分析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大意义,进而提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8.
朱树江 《求知》2015,(3):30-32
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习近平总书记就全面加强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的重要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坚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找准正确的工作定位,切实做到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追溯我们党的发展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党是靠宣传起家的。因为党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的成功,从根本上说是因为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党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通篇贯穿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报告中"人民"二字出现200多次。"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等,每个重要思想都处处以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同样地,它也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一个实践逻辑。新时代背景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这是将信念内化于心。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并在建设与改革的具体实践中着力践行之,就是将理念外化于行。相比较而言,实际行动比心中信念更为重要。新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为人民服务,敢于担当"的执政理念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内在属性和终极归宿,继承和创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理论,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发展的思想指南。这一执政理念贯穿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之中,构成了"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的逻辑主线,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精髓和灵魂。深入学习和把握"为人民服务,敢于担当"的执政理念,要以增强忧患意识为前提、以坚持执政为民为核心、以真抓实干为关键、以制度法治建设为重点。  相似文献   

12.
赵萍 《求知》2020,(1):36-3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到天津视察工作时对加强社区治理、推进志愿服务、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轴心”作用,以党建创新引领基层治理等都作出了重要指示。街道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如何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探索让人民群众更满意的服务载体,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为此,按照把调查研究贯穿始终的要求,围绕落实为民服务解难题,建设“暖心体中”工程,完善为民聚心实践载体的目标,天津市南开区体育中心街道党工委坚持带着问题学理论,深入社区访民情。通过系列调查摸清基本情况,发现存在问题,明确了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民生论述,不仅为新时代我国民生的切实保障和不断改善提出了科学指导思想、政策措施与工作要求,而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明确了重要目标和任务。是内容最全面、理念最先进的民生论述。这些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牢记使命,践行宗旨的必然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中的"人民性"思想,并将其贯穿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整体布局中,具体体现在:思想建设始终将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组织建设凸显"为民"的责任担当;作风建设密切与"民"的血肉联系;反腐倡廉建设凝聚党心民力;制度建设确保用权为民。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中的"人民性"思想,为保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5.
晁辛宁  王健 《学理论》2023,(4):75-77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事关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关键问题,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性原则,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根本性问题,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实践中践行“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理论。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入思考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问题,形成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对邓小平改革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改革的导向方面,他们都认为改革是破解时代最凸显、最紧要问题的必由之路,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不断深化改革;在改革的前提方面,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而习近平提出坚定信心、凝聚共识,是对改革前提认识的升级和深化;在改革的战略目标方面,邓小平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习近平提出"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建构了更完备的改革战略目标体系;在改革方法论方面,邓小平主张"摸着石头过河",在试验中探索真理,习近平注重统筹谋划和协同推进相结合的"顶层设计",这是改革方法论的递升和发展;在改革标准方面,习近平在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上,从"注重经济的发展"到更强调"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从注重"是否有利于人民"到更强调"是否有利于最广大人民",更加重视公平,改革成果惠及民众。习近平改革思想与邓小平改革思想一脉相承,是邓小平改革思想的新发展,是对改革规律更加全面、深刻和科学的把握,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改革思想。  相似文献   

17.
耿凡 《求知》2021,(2):26-2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录了《金砖国家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建设性作用》一文,文中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联系起来,他倡导金砖国家之间应“坚持包容普惠,造福各国人民”,要求金砖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经济、社会、环境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习近平总书记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通起来,把为民造福理解为联系二者的媒介,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应当牢牢把握的首要重大原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一、人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人民才能获得主体地位"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1],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核心内容,就是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变革和创新社会制度的决定性力量。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在近百年的风雨历程中,这块试金石试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我们必须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破民生之难,努力让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带领人民创造  相似文献   

20.
“六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其中,坚持人民至上是理论创新的价值旨归,坚持自信自立是理论创新的逻辑起点,坚持守正创新是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坚持问题导向是理论创新的正确路径,坚持系统观念是理论创新的思维方法,坚持胸怀天下是理论创新的宏阔格局。作为有机统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六个坚持”推动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丰富和不断发展。全面系统把握“六个坚持”与党的创新理论之间的内在关联,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继续以奋发有为的昂扬状态,推进新时代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