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小城镇是吸纳农牧业剩余人口 ,提高农牧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但目前内蒙古的城镇化水平较低 ,城镇规模小而分散 ,基础设施薄弱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已成为制约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新的“瓶颈”。为此 ,内蒙古应以发展小城镇为参与西部开发的切入点 ,依托小城镇加快农村牧区建设步伐 ,开拓市场 ,提高乡镇企业综合效益 ,提高人口素质 ,进而繁荣农村牧区经济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农村牧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可以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口素质、生活质量、民主法治和资源环境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来测算全面小康社会的总体实现程度。内蒙古农村牧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有效推进农牧业及农牧区现代化;以城乡一体化为重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谐互动;促进农村牧区资源合理利用,推动农村牧区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牧区小城镇建设与发展问题作为内蒙古开发与“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的重要内容,受到全区各界广泛的关注。本课题将研究的重点锁定在如何构筑一个能够将内蒙古送达城市社会彼岸的支持系统上,即影响和制约内蒙古城市化进程最薄弱的环节——牧区小城镇建设和发展急需的经济条件和体制环境上,来体现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和最终成果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4.
张祝祥 《实践》2004,(9):26-27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并把“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所谓城镇化,是指农村牧区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个历史过程.城镇化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既是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推动精神文明前进的动力.城镇化一方面表现为人的地理位置的转移和职业的改变以及由此引起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演变;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城镇人口和城市数量的增加、城镇规模的扩大以及城镇经济社会化、现代化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我区2003年乡村人口为1314.97万人,占全区人口的55.26%,广大农村牧区成为我区人口分布的重心.因此,加快城镇化进程,特别是繁荣城镇经济,成为我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赵国刚 《实践》2008,(10):19-19
巴拉嘎尔高勒镇是西乌旗一个集城镇、牧区为一体,以蒙古族为主体,汉、回、达斡尔、俄罗斯等多民族聚居的草原小镇。巴拉嘎尔高勒镇坚持"产业发展、基础完备、保障有力、环境友好、以城带乡"的发展原则,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取得  相似文献   

6.
《实践》2010,(3)
<正>近年来,察右后旗围绕推进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按照"突出特色、提升档次、关注民生、依法管理"的思路,不断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城镇功能,  相似文献   

7.
从城乡关系、城镇关系、城镇自身的发展三个方面探讨内蒙古的城镇化问题,发现内蒙古的城镇化速度和水平并不低,城镇结构和布局也趋于合理,问题主要出在城镇自身的发展方面,即城镇化的质量提升和内涵挖掘上;就城乡关系而言,问题主要出在扩散而不是集中上,即城镇的聚集效益对乡村的辐射带动和城镇生活方式向乡村的传播扩散不够。对此,明确了内蒙古城镇化战略的重点,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全省各级、各部门及建设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城镇化步伐。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面貌不断改观。但我省城镇化水平仍然较低、城镇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城镇发展还不足,大多数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特色不突出、文化品位不高,必须站在全  相似文献   

9.
《实践》2014,(8)
<正>让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牧民增收是内蒙古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也是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迫切需要。地方政府在推进围封禁牧及城镇化建设时,必须处理好草原生态保护与牧业增效、牧民增收之间的关系,必须尊重牧民的生活习俗和民族习惯,从而避免发生一些较为突出和尖锐的利益分配问题以及影响牧区和谐稳定的社会矛盾。对此,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相似文献   

10.
《实践》2014,(6)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强调,要着力抓好农牧业和牧区工作。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和重要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内蒙古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中推进农业发展的关键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对内蒙古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定量分析、评价目前内蒙古现代农业发展所处的阶段、分析内蒙古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等,从  相似文献   

11.
欠发达地区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润田 《理论学刊》2012,(11):48-51
城镇化是发展县域经济的载体之一,县域经济为城镇化提供保障和动力,二者辩证统一。以欠发达地区山东省菏泽市为样本,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可见,城镇化率高低对地区GDP、工业化发展及地方财政收入都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当前城镇化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产业支撑能力弱、城镇发展空间小、城镇化建设地方特色不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行政管理体制亟待改革等。应在提升城镇承载能力、加快"产城一体化水平"步伐、发展城镇特色产业、增强生态宜居城镇创建意识、加大城镇化改革开放步伐等方面入手,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内蒙古农村牧区小康社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出发,对农村牧区的小康实现程度进行分析,提出农村牧区小康建设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马芳  江伶 《当代贵州》2013,(1):38-39
按照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黔南州以新区为突破口,以路网为主抓手,奋力实现全州城镇化后发赶超,确保今年全州136亿元的城建基础设施投资全面完成。近年来,黔南州着力以城镇化为突破口,以建设"生态之州、幸福黔南"为目标,掀起了加快城镇化建设的高潮。截至2012年8月,全州已实施城镇建设项目209个,完成城建投资105亿元,使全州城镇建设工作提速升温,推动城镇空间迅速拓展、功能极大完善、综合承载能力和产业聚集能力明显增强,使城镇成为聚集人气、吸引投资的平台和载体。  相似文献   

14.
加快推进我国城镇化,要正确处理城镇化与城区扩张的关系,城镇化不是城镇区城的简单扩张;正确处理城镇规模和城镇数量的关系,主旋律应当是扩张现有城镇规模;城镇化与城镇个性的关系,要突出城镇个性、张扬个性;城镇建设中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关系,硬环境是载体,软环境是灵魂;城镇化与区城经济发展的关系,建立城镇集群与区城发展的内生性机制。  相似文献   

15.
《实践》2005,(10):4
全区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大 好来势,为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和条 件。地广人稀是内蒙古的一大优势,这为科学调整生产力 布局、大力推进城镇化提供了较大空间。我区工业化正处 在快速发展期,为推进城镇化提供了有力的产业支撑。我区 城镇人口比例已经达到46%,优势地区已经呈现出城市集群 化发展的雏形。全区总体上已处于城镇化加速推进的重要机 遇期,加快推进城镇化既势在必行也大有可为。努力走出一 条具有内蒙古特色的城镇化路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 在提高“四个能力”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6.
王志电 《学习论坛》2008,24(2):69-72
纵观河南50多年的城镇化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河南城镇体系和城镇规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新时期要加快河南城镇化发展,就要树立科学的城市发展理念,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科学编制城镇体系规划,促进城镇建设协调发展;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完善政策体系,营造有利于城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7.
正关于城镇化的顶层设计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不能搞花架子,推进城镇化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推进城镇化六大任务,就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基本特征是城镇规模、城镇布局、城镇化进程、人口集聚、城区扩展、城镇产业的多样化。推进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应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 ,创新机制制度 ,按照既定目标 ,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  相似文献   

19.
梁雪芹 《实事求是》2013,(3):108-110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对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和布克赛尔县城镇化发展优势在于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城镇发展格局不断优化;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镇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劣势在于城镇特色尚不突出;城镇管理尚不到位;城镇功能尚不完善;集聚效应尚不明显。加快和布克赛尔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策主要有:合理构筑小城镇建设布局;增强小城镇建设发展动力;加大小城镇建设投入力度;增强小城镇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20.
全省城镇化推进大会强调指出,贵州贫穷,表现在农村,根子在城市,根本出路在城镇化。规划是城镇化推进的龙头,是引导和调控城镇发展、保护和管理城镇空间资源的重要依据和手段,是城镇建设的灵魂,决定了城镇发展的方向和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