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商关系问题已成为现代化国家治理的一大难题。构建健康的现代政商关系必须在对传统政商关系全面审视和对当今政商关系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重新定位权力与资本、政府与市场、官员与商人之间的关系,循着"系统-环境"下的政治生态治理、"权利-义务"下的政商主体实践、"法治-规则"下的制度设计、"工具-目的"下的政商价值重构路径,厘清权力与资本的关系,优化政商关系运作模式,使其处于良性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2.
"亲""清"两字是新型政商关系的核心。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有利于克服权力与资本固有的缺陷、发挥各自的积极性。畸形政商关系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其背后的原因也非常复杂,但是从本质上来看,畸形政商关系的形成是权力与资本异化的必然结果。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关键在于促使权力与资本各行其道,具体包括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重构新型政商文化、为政商交往提供法治保障、完善政商交往平台机制。  相似文献   

3.
廓清政商关系中的腐败行为是我国廉政治理的重点,也是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必然要求。政商腐败之所以难以治理,与其本身所具有的渗透性、扩散性、隐匿性、持续性等基本特性密切相关。从形成逻辑分析,经济体制转型所伴生的制度漏洞、人情社会的文化惯性、部分领导干部理想信念的丧失、权力制约监督体系的不健全等是政商腐败滋生蔓延的主要因素。治理政商腐败,除了完善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一基础性工程之外,亟需在坚持法治与德治并举、官员家庭财产公示、利益冲突管理、受贿行贿一起查、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监管等方面持续发力。  相似文献   

4.
社会现实告诉我们,公共权力与私有资本都必须受到制约。在人类历史上,政商关系先后经历了前资本主义社会权力神化、资本主义社会权力道德化和社会主义社会权力客观化三个阶段。其中,资本主义社会私有资本第一次真正实现了有效地制约公共权力,将其关进了私有资本的笼子里。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当依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建立相配套的社会主义市场政治上层建筑来制约公共权力;在此基础上,必须用公共权力将私有资本关进科学制度的笼子里,不能放任私有资本从经济走向政治染指国家政权,要坚持国家公共权力对私有资本的驾驭。因此,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重塑强大的科学的公共权力优越和正确处理政商关系,是全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方面,特别是保持一种强大的科学的公共权力优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至关重要的支撑。  相似文献   

5.
我国政商关系的异化既体现了国家自主性过度,也导致国家自主性不足,阻碍了国家渗透、管制、提取和分配能力的发挥,以及法治化进程。政府垄断重要资源并主导经济发展和"准分权治理结构"导致国家能力与法治发展的严重失衡,造成政商关系严重异化。为此,应在法治框架下构建政府及官员的嵌入式自主性和民营企业的反向嵌入式自主性,促进政商互嵌的法定化、规范化、制度化,并在政商之间达成治理式互赖,推动国家能力与法治相对均衡发展,使政府、官员和民营企业"各安其分、各司其职、各得其所",从而构建起政商关系新生态。  相似文献   

6.
我国政商关系的异化既体现了国家自主性过度,也导致国家自主性不足,阻碍了国家渗透、管制、提取和分配能力的发挥,以及法治化进程。政府垄断重要资源并主导经济发展和"准分权治理结构"导致国家能力与法治发展的严重失衡,造成政商关系严重异化。为此,应在法治框架下构建政府及官员的嵌入式自主性和民营企业的反向嵌入式自主性,促进政商互嵌的法定化、规范化、制度化,并在政商之间达成治理式互赖,推动国家能力与法治相对均衡发展,使政府、官员和民营企业"各安其分、各司其职、各得其所",从而构建起政商关系新生态。  相似文献   

7.
政商关系的实质是法治关系,法治化程度决定了政商关系的成熟程度。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新型政商关系的法治化建设,应着眼于政策顶层设计,围绕新型政商关系法治体系构建、问题治理、运行保障三个维度进行。  相似文献   

8.
亲清政商关系是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臻成熟和民主法治深入推进的发展维度,依据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运行机理所作出的政商制度化合作模式选择,为中国特色新型政商关系的构建指明了方向。当前政商关系的发展出现了偏离法治规制轨道、阻碍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亲而不清、清而不亲、不亲不清等异化变质倾向,而政商关系治理主体素质偏低、治理边界界定不清、治理体制机制滞后则是主要肇因。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多元治理架构,需要重塑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市场与社会的关系,实现政府治理、市场治理、企业治理、社会治理效能联动,从而营造出亲而有界、清而有责、行而有效的政商关系新生态。  相似文献   

9.
转型期的中国政商关系一直受到政府权力边界不清晰产生的影响。公共组织自我赋权的轻易性导致权力过多过滥,进而带来寻租行为高发,是扭曲政商关系的重要原因;公共组织的自身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相绑定"并凌驾于其上,使权力的清理愈加困难。因此,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清理不必要的行政权力,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同时建立更为严格的权力设定程序和权力退出机制,是从"不敢腐"向"不能腐"迈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政商关系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客观存在的,并且随着历史发展而转型变革。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政商关系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法治化建设的推进:规范政商关系的制度建设滞后,且现有制度的执行力不强;政府和市场边界不清,行政力量对企业的干预仍然较大;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有效监督机制缺失等。伴随改革的深入,要从完善和创新法治型政商关系的法律和制度基础、厘清权力边界、织密监管网络、努力营造法治型政商关系氛围等方面入手,重塑政商关系新生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型政商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变动不居的私营经济政策以及政府权力对市场的干预背景下,许多民营企业家选择了与政府官员建立"关系".政商关系可区分为先赋性关系,利用金钱礼物、利益捆绑和招募官员四种模式.在不同历史阶段,"关系"对于私营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社区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活空间,它在本质上是一个动态的社会关系网络,即场域,资本和权力是社区治理场域的主线。资本和权力是一种动态的关系,这种动态关系生成了四种不同的治理形态,即双向互动治理形态、权力主导治理形态、资本主导治理形态和双向缺位治理形态,其中双向互动治理形态是社区治理的理想状态。而实现社区良善治理形态首先需要理顺场域内诸要素的关系,使场域成为一个良性的动态关系网络,还需要促进场域资本培育和完善场域权力结构,实现资本与权力的良性互动,并在此基础上引导良性治理惯习的养成,培育社区治理场域的道德逻辑和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3.
《廉政文化研究》2021,(4):64-73
"围猎"与"被围猎"是对行贿和受贿的形象比喻。利益集团"围猎"与官员"被围猎"是当前腐败领域的一个主要表现形式。"围猎"能够成功、官员易"被围猎"的主要原因是双方形成了一个腐败的利益链条,其表现形式包括通过政商勾结形成的利益链、通过行政机关上下级关系形成的利益链、通过权力掮客形成的利益链以及通过建立熟人关系形成的利益链等。利益链形成的原因,主要有政商关系异化、监督效力不足、惩戒威慑力不够以及官员底线意识不强四个方面。要斩断"围猎"与"被围猎"的利益链,必须明晰政商界限,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强化对官员的监督,提高监督效能;提高腐败行为查处率,增强惩戒威慑力以及加强对官员的廉政教育,转变其人情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14.
"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政商关系的全新定位,也为新形势下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及其制度化提供了全新课题。近年来,聊城市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搭建制度化沟通平台,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工作措施,特别是就特色行业商(协)会在政商制度化沟通平台建设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总结其经验与不足,可以看出:政商制度化沟通平台建设是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核心支撑,建立健全特色行业商(协)会是政商制度化沟通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这些都需要我们根据新时代的需求不断探索和改进。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9,(12)
政商双方的关系自古以来微妙而复杂。新时代政商关系已经成为关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政商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异化和复杂化的倾向,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正确处理政商双方的关系成为每个国家都要共同面临的时代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为新时代政商交往划定了"为"与"不为"的边界,也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本质上反映的是国家与乡村的关系问题,而二者关系的核心又在于寻求有效治理的"接点"。因此,寻求国家正式权力与乡村社会有效衔接的"接点",对于实现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自古以来,乡村公共空间就是国家与乡村社会的对接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实现乡村振兴应高度重视乡村公共空间。基于此,构建以"目的—主体—要素"为分析框架的"接点治理"理论,对上海市Y村进行深入的案例研究后发现: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本质就是回归公共空间的公共性、包容性,这便决定了必须在国家主导的权力逻辑、市场力量主导的资本逻辑与村民主导的生活逻辑等三者之间实现平衡,实现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由政府主导向多元主体协同治理转变。促使这一转变形成的内在机制主要有主体多元的权威机制、村庄能人的关系契约和关系动员机制、利益平衡的合法化机制。由此可以说,公共空间治理不失为当下"强国家、弱社会"治理格局下实现乡村内源式发展的一种新可能。  相似文献   

17.
正在党中央重拳反腐、高压反腐的形势下,一些领导干部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感提升,出现了明哲保身、为官不为的现象,表现在政商关系上,就是刻意疏远、推诿扯皮,从而形成了新的不正常的"清"而不亲的政商关系。与过去勾肩搭背、称兄道弟"亲"而不清相比,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以一种倾向掩盖了另一种倾向。习近平总书记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亲""清"政商关系,有非常强的针对性,为我们党当前和今后  相似文献   

18.
正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准确把握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局面,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深刻认识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事关政治生态的净化,事关改革发展稳定,既是一个政策原则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应直面应对,继续下大气力解决。一、政商关系不"亲"不"清"的主要表现政商关系在党的十八大前后有不同的表现。总的来看,党的十八大前,政商关系"亲"而  相似文献   

19.
国家权力与村民自治的"共栖"是精准扶贫背景下国家权力以项目资源和官员下派等方式整合进入乡村带来的乡村社会治理变化。本文从"国家中心""社会中心""社会中的国家"三个视角梳理国家权力与村民自治的关系,以此作为解释"共栖"的理论起点。本文发现国家权力重新回归乡村社会对乡村基层治理产生了结构性影响,即国家权力下沉与村民自治并不是此消彼长的互斥关系,而是协调共生的"共栖"关系。乡村社会变迁并非单向过程,而是国家权力和乡村社会回应之间持续互动的结果。精准扶贫过程中贫困户识别和退出、产业引入和发展以及帮扶资源的分配和监督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乡村内部发展,带来我国村民自治的新实践。"共栖"概念反映了我国乡村社会协调治理模式的探索,对村民自治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法律反腐、制度反腐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腐败现象却趋向复杂化、隐蔽化和网络化,案件审理取证难,腐败治理面临新的瓶颈。基于动机理论,通过对腐败官员忏悔录的整理,围绕权力围猎场深入分析腐败双方的关系模式,构建由"规避检查的权力""行贿方式""人情文化""信任"四个维度组成的一般性腐败关系网络模型。研究发现,在权力围猎过程中,行贿者通过关系网络更容易实现对公共权力官员的围猎;在人情文化下,腐败双方的特殊利益互动过程是腐败信任关系的建立并不断强化的过程,且腐败行为主体之间的信任可实现关系网络内信任扩散、信任共享。腐败的治理,需要监管"规避检查的权力",优化权力结构和体制,明确"人情文化"与"行受贿"的法律边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