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老龄化趋势迫使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养老服务供给模式由家庭养老逐渐向社会养老转变,供给格局由分散化、封闭性向互动合作转变.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分析框架,应对社会养老服务委托代理关系面临的困境,可从厘清主体间责任关系、健全激励机制和问责机制、嵌入信任关系、多方增权与协同治理等方面优化社会养老服务供给关系.  相似文献   

2.
智慧养老助推养老服务体系优化:思路与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论坛》2020,(6):139-145
智慧养老在价值理念、技术应用和人人交互等方面具有创新模式意义,可将其视为一种新的观念能量、技术能量和智慧能量,作为养老服务模式升级乃至体系优化的必要条件和要素,借助信息化应对人口老龄化。以养老服务模式和体系为研究对象,可以从智慧养老的功能定位和优势特点入手,探讨利用智慧养老助推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思路和进路,即提出借助价值嵌入、技术赋能和交互增慧等功能定位的方式使智慧养老的智能化建设建构在融合并集成传统养老服务模式的优势特点的基础上,采取以"量身定制化"增加服务人情味、以"包容性智慧"提升服务可及性、以顶层驱动和分层整合增强服务协同性的智慧化建设进路。  相似文献   

3.
老龄化社会的迫近使我国养老社会服务供给面临巨大压力,倡导多元合作供给,创新理论、方法和实践已经成为解决我国老年社会服务问题的必由之路.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利用社会影响力债券这一方兴未艾的社会治理工具,联结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使三方共存于同一个利益诉求整合、平等磋商协作的框架下,能够为我国社会养老服务的合作治理提供更高效的供给模式和更稳固的合作模式.以老年健康服务为例,基于社会影响力债券的运作理念,构建社会影响力债券的合作模式,关键是需要以政府、市场、社会组织与评估机构共同为主体;以实现提供高质量的养老健康服务、节省政府开支、提高资金效率为目标;以第三方评估和数字物联网技术实现过程涵盖式的结果控制.同时,坚持基于成功结果导向的付费机制,倡导互信,维护多元互益的合作机制.基于社会影响力债券的养老服务合作治理模式能为破解社会养老困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行政论坛》2019,(6):133-138
智慧养老是新的理念和技术手段在养老领域的运用,它既依托于传统养老服务体系,又是传统养老服务体系的升级和创新,较之于传统养老模式,智慧养老具有信息数据、资源整合、人力替代、高效精准等优势。现代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智慧养老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动力,老年人数量的快速增加带来老年人服务需求的扩张是智慧养老发展的社会和市场基础。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在养老领域的运用将会更加广泛。智慧养老的发展不仅需要技术的创新,还需要理念的转变、资源的整合和组织的协同。智慧养老发展必须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坚持数据共享和隐私保护的原则,实现线下服务与人才培养的协作联动,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协同治理。智慧养老是"为夕阳服务"的"朝阳产业",通过专业化、精准化、人性化的服务,提升养老服务品质和老年人幸福指数,为我国老龄化社会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我国老龄化快速发展,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养老主体问题日益突出。以社会治理为视域,研究养老主体多元化发展,既有重大的时代价值,也为现实所必须。由于多种因素,养老主体多元化还存在许多问题。我们应以社会治理理念为指导,推进我国多元养老主体的合作共治,有效应对老龄化挑战。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20,(7)
中国老年人口不断攀升,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农村在养老供给中面临更大的困难。时下流行的互联网+养老以及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在农村缺乏发展土壤就无法发展,而偏远农村逐渐出现空心化,养老的供需不平衡问题愈发严峻,深化农村养老的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通过案例探究"空心村"互助养老模式,发现存在资金不足、社会参与性较低、缺乏专业性人员的困境,继而提出要宣传互助共享的养老思想、鼓励乡贤参与养老事业、鼓励互助集体发展特色产业进行创收、鼓励大学生村官参与互助集体建设等举措推进互助养老模式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老龄化态势的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日益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同时政府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将部分养老服务职能转移、委托和分解给专业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将政府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践置于政策网络中,分析内在治理机制,探讨多元主体间的互动关联很有必要。研究发现,政府购买社区居家服务实践中存在政府主体与服务供给主体互动不足、政府主体对需求主体保障不足、服务供给主体与需求主体匹配失衡等问题。对此,从优化合作机制、强化激励机制、完善监督机制、健全福利保障机制、畅通诉求表达机制、转变服务供给机制、建立需求评估机制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提高政府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治理水平和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8.
在智慧养老的时代背景下,构建城市社区智能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有利于提升老年人的体验感和幸福度。分析城市社区智能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构想的运行目标、机制以及样态,能够为提升养老服务认知、增强养老服务理念提供新的思路。当前,城市社区智能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运行面临着智能化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制度不健全、未形成智慧养老产业链、智慧养老产品创新不足、智能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短缺以及老年人接受能力弱等制约因素。为此,应从制度建设、产业链完善、人才队伍培训以及对老年人宣传教育等方面着手,保障城市社区智能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9.
《行政论坛》2019,(2):103-109
"候鸟式"养老群体是现阶段我国养老压力失衡和多元养老模式发展不健全背景下出现的特殊流动群体。随着我国老年人口增多、传统养老观念转变以及迁入地气候资源环境优势,这一群体呈现规模扩大化、需求多元化、影响矛盾化等发展趋势,而其中最突出的矛盾就是"候鸟式"养老群体的公共服务需求与迁入地公共服务供给之间的矛盾变得日益凸显。这一供给矛盾亦可以看作"移民式"养老前期阶段所暴露出的潜在社会治理风险点,对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既有的治理体系提出挑战。基于对三亚市的调研,分析其在公共服务供给中面对的问题和困境,发现传统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难以满足这一新兴群体的需要,政府缺位和社会补位不足是矛盾背后的深层原因,为此,应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社会治理体系中各个主体的应然性补位,促进社会养老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行政论坛》2015,(4):44-47
智慧城市建设的社会风险分析是针对特定社会因素不足引致智慧城市建设失败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当前,影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成败的社会风险因素主要有三类:一是社会主体风险,包括市民素质培养力度不足、人才基础薄弱、管理者决策偏差;二是制度因素风险,包括组织协同机制不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政策支撑体系不完整;三是非制度性因素风险,表现为技术伦理失范、道德体系滞后、社会信任机制缺失。管理智慧城市建设的社会风险需要提升智慧城市建设的主体能力,完善制度内核,优化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20,(9)
通过调研发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供给与需求不够匹配、社区养老资源还需整合优化等"碎片化"困境。要有效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需要从整体性治理视角出发,寻求各主体的协调与合作、逻辑与机制上的创新和社区养老资源的整合,从而实现城乡老年人"幸福居家养老"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20,(3)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成熟运用,各国纷纷兴起了建设智慧城市的热潮。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是先进信息技术的运用,还是一种新的城市建设理念的探索。数据的开放和开发对于智慧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智慧城市的技术平台、人文理念下来建设数据开放生态系统,通过开放的数据进行数据开发活动,通过政府与社会各个主体进行合作,创造出新的数据产品(如APP等)来解决一些社会和经济问题,把智慧城市的建设由政府管理拓展到社会治理,通过数据的开发和利用建立新的合作模式能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智慧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是政府实现养老社会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其社会功能的积极发挥倚重于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良好的协同关系。理论上,两者应该是互惠共赢的协同关系,但是实践中两者关系却不甚融洽,存在着社会组织与政府非合作博弈造成的财政资源浪费,政府对社会组织项目评估过于形式化造成的运营成本增加,以及政府对养老类社会组织开展项目实施过程支持不足而导致的项目效果欠佳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应增强社会组织竞争能力以改变两者之间的非合作博弈关系,优化项目评估模式以消除原有评估形式化的弊端,落实政府责任以加强政府对养老类服务项目实施过程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对于落实党和国家战略决策、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扩大消费、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西安市为例,系统分析了社会养老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要通过探索养老服务多元化模式、构建“五位一体”筹资模式,统筹规划与优化改造相结合,提升制度层次、完善责任机制及加快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略,大力推进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马蜜 《学理论》2015,(5):45-46
机构养老已然成为老龄化社会的一种必然选择,机构养老理念的提升对于养老服务质量至关重要。对培养和提高机构养老护理人员的理念,采用了社会工作实务的介入方法,从微观的角度探索出一套培养机构养老护理人员的模式如下:以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为途径,开拓服务思路和内容;以基本需求为保障,关注服务对象更高层次需求;多学科合作,探索本土的老年社会工作理念模式。  相似文献   

16.
宝鸡市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中,形成了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为基础,家庭养老、土地保障和社会救助等政策为补充,政府财政养老补贴(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宝鸡市新农保制度实现了五个创新,坚持了六个原则,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养老服务体系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发展仍然面临着因自身因素所导致的内生性障碍和由外界环境影响所带来的外生性束缚等现实困境。优化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发展需要提升自我能力,克服内生性障碍;完善政策体系,破解外生性束缚以及争取多元主体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养老"服务智能化建设是一项需要准备多域基础条件、包容多元供需主体、整合多类服务模式、指涉现实与虚拟时空养老服务的社会化系统工程,旨在全面融合线下线上各种养老服务渠道和手段、功能和资源、服务过程及其成果、服务产出及其形式,构建多中心、一站式、专业化、整体性的养老服务平台,使之成为既有智能支撑又有智慧注入的日常性和应急性兼具的复合性生态综合体。"互联网+养老"服务智能化建设的价值或效用要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既取决于其成果本身的水准,也依赖于其多域基础条件准备程度、包容多元供需主体程度,以及有效发挥集聚效应尺度等基础和前提。多域基础条件准备程度,涉及技术域、组织域和管理域条件的覆盖面与雄厚度,各有其条件限度。包容多元供需主体程度,取决于克服"供需主体的共情落差""客观存在的数字鸿沟""尚难突破的协同壁垒"等主要难题程度。有效发挥集聚效应尺度,在于把握好"利用数字化填补供需发展堕距""利用智能化补足主体能力短板""利用一体化提升整体运行效能"等优化逻辑。  相似文献   

19.
正天津市作为进入老龄化较早、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特大型城市,在《天津市促进养老服务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中明确指出,要"推广‘互联网+养老’的智能居家养老模式"。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智慧养老充分利用智能硬件、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可以减少时间和地理环境的束缚,让老人在家中就能享受到更便利、更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因此,探索智慧养老落地实施与发展,推动养老服务模式创新就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确保兼业农民养老权益、推动土地流转,成都市温江区构建起"分类施保、耕保换养老"的兼业农民养老保障制度。通过对"温江模式"进行制度优化系统的过程分析,发现土地流转中的兼业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调整是在社会问题输入制度优化系统,经过"理念与目标、内容与标的、形式与载体、结构与功能"四个环节的循环作用输出社会期待的制度效果后实现的。而在这一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制度优化迂回不仅限定了"温江模式"的适用条件,也对制度优化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