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志”一词是指为共同理想、事业而奋斗的人,特指同一个政党的成员。它也是一个非常珍贵的称谓,是党内上下级之间最确切的表述。党内互称同志是我党的一个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早在1959年就作过指示,要求大家互称同志,改变以职务相称的旧习惯。我们党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核心也一贯倡导党内互称同志,并且身体力行。对此,党中央也曾专门下发有关文件。这些年来,我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继承和发扬党内互称同志的优良传统方面总的来说做得是比较好的。但也有一些同志有所淡忘,对党内同志之间的称呼问题不很注意,互相交谈丢掉了同志称谓…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名普通党员,在我们单位,党员之间的称呼很乱,有的按级职称呼,有的按“哥、姐”称呼, 还有的把党员领导干部称为“老大”,请问,这些称呼合不合理?党内如何称呼才符合党员的身份? 在党内提倡互称同志,不称职衔,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早就在1959年就提出要大家互称同志,改变以职务相称的旧习惯。为此,党中央于1965年12月就专门就这个问题发出了通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又一次重申了毛泽东同志的这一主  相似文献   

3.
《党员干部之友》2014,(11):51-51
正"同志"一词是如何来的呢?在我国古代,"同志"与先生、长者、君等词的含义一样,都是朋友之间的称呼。春秋时期,左丘明在《国语·晋语四》中对"同志"一词做了解释:"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后汉书·刘陶传》曰:"所与交友,必也同志。"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革命党人内部就已互称"同志"。孙中山先生在1918年曾发表《告海内外同志书》和《致南洋同志书》。1920年,毛泽东、罗学瓒等人在通信时,也开始引用"同志"一词。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党纲中规定:"凡  相似文献   

4.
《福建党史月刊》2014,(17):32-32
正"同志"称呼从何而来?它又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书稿中出现的"毛主席"字样,通通被圈去,改为"毛泽东同志"孙中山先生在1918年曾发表《告海内外同志书》和《致南洋同志书》。那些一心想推翻满清王朝的同盟会会员们也互称"同志"。孙中山在其著名的《总理遗嘱》中也呼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随后,毛泽东、罗学瓒等人在通信时,也开始引用"同志"  相似文献   

5.
《先锋队》2000,(1)
在“三讲”教育中,中央党史研究室的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改变了对领导称官衔的风气,上上下下一片互称“同志”之声。中央党史研究室的一些同志在“三讲”过程中提议,对室委领导最好称同志,不要称官衔。领导班子为此专门进行了讨论,大家认为这个提议很好,在党内称同志不称官...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6月28日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提出了"倡导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同年,10月27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更明确要求"党内一律称同志",11月7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声——"让‘党内一律称同志’成为自觉",12月《人民日报》还为此推出了专题系列报道。如此,让"同志"称呼在新时代流行起来,成为党内上下的普遍共识,也已然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一个新期待。一、关于对"同志"称呼内涵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正"同志"称呼从何而来?它又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同志"的起始含义是"志同道合的人"。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党纲中规定:"凡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的党员者,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不分国籍,均可接收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正式文件中最早使用"同志"一词,并赋予其新的含义。1965年12月14日,中央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党内一律称"同志"。至此,"同志"这一称呼已不单单只  相似文献   

8.
《当代贵州》2010,(20):56-57
<正>党支部书记在组织生活中需要掌握的几个问题:一是党内一律互称同志。在党内提倡互称同志,不称职衔,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党内只有上下级组织,没有上下级党员,党员之间不论职务高低,都是平等的同志关系。在党内互称同志,有利于发扬民主.  相似文献   

9.
呼唤『同志』□王锦春现在很少听到人们之间互称“同志”了,这曾经是个十分神圣的称呼,一声“同志,我可找到你了”,是那样的让人动心、动情。不过,只要认真想一想,世间许多称呼中,唯有“同志”让人感到平等、亲切。感谢雷锋,一句“对同志春天般的温暖”,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0.
据3月24日《江南时报》报道,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日前下发《关于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党内互称同志优良传统的通知》,要求广大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始终牢记“两个务必”,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甘当公仆,甘当孺子牛,自觉继承和发扬党内互称同志的优良传统,做到对担任党内职务的所有人员一律称同志。读了这条消息,宛如迎面吹来一阵清新的风。使人高兴,使人感慨,也使人振奋。使人高兴的是上海市委带了个好头,做了个好样子,相信全国其他地方的党组织也会先后仿效。古人云:“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让我们回顾一下党的光荣历史…  相似文献   

11.
闲话"同志"     
"同志",从来都是革命党人的相互称呼,实"志同道合"之义.当年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内称同志,孙中山遗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苏联有首名歌,歌词说:"我们骄傲的称呼是同志".不论是在刘少奇任国家主席时还是在他逝世后,全党全国都坚持"少奇同志"这个"尊称"、"亲称".上世纪80年代,在天安门广场游行队伍里,打出巨幅横标:"小平同志,您好!"人们认为只有这样称呼,才能表达对小平同志的真情爱戴.  相似文献   

12.
沙俄时期,俄国革命党人中已流行“同志”这个称呼。十月革命后,这个词被世界各国共产党人广泛采用。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同斯大林的文电来往中都互称对方为“同志”。新中国成立初,  相似文献   

13.
问:十八届六中全会对"同志"这一称呼有何硬性规定? 答: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定:"党内一律称同志."  相似文献   

14.
<正>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推动作风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江西省委日前出台了《关于加强作风建设营造良好从政环境的意见》。意见指出,党内一律互称同志,不得以"老板""老大"等称呼领导干部。党内互称"同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但不知从何时起,一些脱胎于江湖绿林的庸俗化称呼多了。称呼的变化,实质是观念的变化,是尊卑等级观念在某种程度上的合理化。称呼官衔,上级下级顿然分明,原有的平等观念、民主意识模糊了、淡薄了。这  相似文献   

15.
《天津支部生活》2006,(12):42-42
(1)党内一律互称同志。在党内提倡互称同志,不称职衔,这是我们党的传统。党内只有上下级组织,没有上下级党员,党员之间不论职务高低,都是平等的同志关系。在党内互称同志,有利于发扬民主,密切党员与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与普通党员、党员与党员、党员与群众之间的关系,促进党内外的团结,形成一种平等相待、亲密无间、生动活泼的良好风气;同时也有利于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员干部保持清醒头脑,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  相似文献   

16.
《党史纵览》2015,(5):56
<正>"同志"称呼从何而来?它又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书稿中出现的"毛主席"字样,通通圈去,改为"毛泽东同志"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党纲中规定:"凡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的党员者,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不分国籍,均可接收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重申,“党内一律称同志”。我们要充分认识“党内一律称同志”的深刻内涵,让“党内一律称同志”成为必须落实的政治规矩。坚定共同志向。真正的同志应该凝聚在理想的旗帜之下,用“大道理”管“小道理”,把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作为毕生追求,体现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坚定“四个自信”,坚决落实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相似文献   

18.
一、不论职务高低,党内一律互称同志。今后党内会议、文件中,也一律称呼同志,不称职务。二、市领导在我市各种场合的讲话,都不称“重要讲话”,只称讲话。三、除按规定需市委书记、市长授权,或受市委书记、  相似文献   

19.
据报载,最近,上海市委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广大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做到对担任党内职务的所有人员一律称为同志,党内行文或报送其他书面材料也按此办理。此举受到全市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在党内互称“同志”是老一辈革命家倡导的优良传统。近年来,我们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在这方面总的情况是好的。但也有一些同志有所淡忘,对党内同志之间的称呼不很注意,互相交谈和行文往往以“书记”、“局长”等职务相称。甚至有的同志在交谈时称“书记”、“局长”为“老板”。这种现象的出现,虽然只是个别的现象,但所造成的危害不可低…  相似文献   

20.
正在党内提倡一律称同志,不称职衔,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早在1959年,毛泽东就提出党内互相称同志,改变以职务相称的旧习惯。党中央于1965年12月专门就这一问题提出了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又一次重申了这一主张,要求党内一律称同志,而不称官职。中央先后废止了691件党内法规,但规范同志称谓的文件始终有效,可见,规范党内称谓是一以贯之的。但近年来,一些党员干部受不良风气的熏染,忘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