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破解官场潜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场潜规则是政治运行的痼疾,官员堕落的催化剂,官场腐败的保护网.其表现为官场的"网络症",纪检部门的"软弱症",制度建设上的"紊乱症".破解官场潜规则要"破网",形成正常的干部关系;要亮权,做到"阳光行政","透明用权";要治软,排除干扰,惩治腐败;要完善健全规章制度,弥补显规则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官场潜规则是政治运行的顽痼疾:是官员堕落的催化剂;是官场腐败的保护网。官场潜规则的存在和盛行已经严重侵蚀了党的执政能力,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因此必须根除官场潜规则。作者在分析官场潜规则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根除官场潜规则的对策。“破网”、“亮权”、“治软”、“建制”的建议对根除官场潜规则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官场里的规则很多,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种:明规则和潜规则。明的是党纪国法,要求人人遵守却总有人试图去破坏它;暗的是约定俗成摆不上桌面的“陋规”,要求人人戒除它却往往如蛛丝般捋也捋不掉。做官如做人,只能守一套规则。先哲有言:“人不能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流。”所以,要做一个好官,你就不可能八面玲珑,守住了明规则,必然要打破潜规则;遵守了潜规则,则势必要败坏明规则,二者不能兼顾。说穿了,潜规则就是一种腐败势力,古今皆然,这种潜规则有时甚至超过了明规则。如“不识时务”的县委书记夏一松,初来乍到,当地官员就按照当地官场的潜规则纷纷登门送礼,可夏一松只守明规则,竟将收到的60万礼金如数上缴,这就破坏了当地的潜规则,即使他是县里的“最高长官”仍然被潜规则挤得立不住脚,最后孤独地离开了;还有乡党委书记李昌平,本来欺上瞒下、弄虚作假早已成为一些地方基层干部营造大好局面、捞取政绩的惯用手法,可李昌平偏要捅破窗户纸“实话实说”,向国务院上书疾呼“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的所谓“三农问题”,从而打破了一些基层干部遵守的潜规则,按明规则说语办事的李昌平最后也不得不远走他乡……看来,潜规则的力量在一些地方是很大的,反腐败不能不破潜规则。——编者  相似文献   

4.
官场潜规则是指官场中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互动博弈中自发生成,隐匿在正式规定下一些不成文但又被广泛认可,对人们的行为产生约束作用的内部规则,是一种非正式制度和消极的组织文化,它具有很强的传染性、隐蔽性和破坏性.官场潜规则的盛行主要是官员自身利益驱动、正式制度的缺陷和积极行政文化的缺失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一石激起千层浪。福建省连江县委书记黄金高致人民网的一封信公开后,舆论沸沸扬扬。一时间,官场潜规则被拎到台前示众,成为人们评说的焦点。心照不宣的护官符官场潜规则是官场社会在正式规定的各种制度之外,在种种明文规定的背后,实际存在着的一个不成文又获得广泛认可的规矩,一种可以称为内部章程的东西。恰恰是这种不是冠冕堂皇的正式规定,却又是约定俗成的官场运作规则,支配着官场游戏。这是不登台面但颇具约束力的官场办事规则。官场进退维谷,只有深谙潜规则的人方能顺利通行。我们看到好多不学无术、四平八稳的庸官,整天捧着茶杯打哈哈…  相似文献   

6.
陈安庆 《廉政瞭望》2010,(12):38-39
大家围观的不是临湘副市长姜宗福,也不是学者姜宗福,而是官场对待个性官员的“潜规则”。  相似文献   

7.
正要以超常规方式选拔三种人才,即"逆淘汰"出局者和被潜规则"冷藏"者,体制外的成功人士、优秀分子,尚未被"潜规则"污染的人才。清乾隆登基后,见官员大都涉腐,遂接受"开科取仕,引进清流"的建议,官场生态有所改善。今天,我们选人也需要突破现行体制机制限制,以超常规的方式引进"清流"。  相似文献   

8.
(一)潜规则是一种不讲原则、不讲法理、不分是非、上不了台面,但在一些社会生活领域却行得通、能管用的行事规则。潜规则五花八门,有深有浅,无处不在。在所有潜规则中,我们首先要反对的是官场潜规则,因为它影响最坏,危害最大,严重妨碍了我们党的  相似文献   

9.
第二部分 吏治腐败是危害最大、最烈的腐败 第四章 贪官发迹之谜三: 有一个强大的"关系网" (一)"官场关系学",其"学问"博大精深 对于贪官发迹,许多人感到困惑不解:为什么如今的一些贪官会变得越来越胆大妄为、有恃无恐?为什么在一些地区和单位会形成这样的恶性循环--"腐败→升官,升官→腐败"?为什么一些劣迹斑斑的腐败官员常常被"带病提拔"?为什么现在的反腐败工作会如此艰难?为什么相当一些干部群众对腐败官员的监督失去信心?……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贪官们善织"关系网",借用"关系网"来搞腐败,依靠"关系网"来保护自己.  相似文献   

10.
一改官场四平八稳的传统风格,敢于亮出个人观点,用“铁腕”手段推行变革,甚至用“专制”手段推行民主,“另类”施政引发争议……个性官员大胆挑战官场潜规则。民生,公平,和谐……个性施政无疑彰显了政治的文明。  相似文献   

11.
王春 《廉政瞭望》2007,(7):14-15
一改官场四平八稳的传统风格,敢于亮出个人观点,用“铁腕”手段推行变革,甚至用“专制”手段推行民主,“另类”施政引发争议……个性官员大胆挑战官场潜规则。民生,公平,和谐……个性施政无疑彰显了政治的文明。  相似文献   

12.
王春 《廉政瞭望》2007,(7):12-13
一改官场四平八稳的传统风格,敢于亮出个人观点,用“铁腕”手段推行变革,甚至用“专制”手段推行民主,“另类”施政引发争议……个性官员大胆挑战官场潜规则。民生,公平,和谐……个性施政无疑彰显了政治的文明。  相似文献   

13.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要抵制腐朽落后文化的消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廉政文化建设是从源头上有效预防腐败的治本之策,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党加大了廉政文化建设的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应看到腐朽落后文化的消极影响,使廉政文化建设任务更为艰巨。本文对影响廉政文化建设、诱发腐败的腐朽落后文化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是剖析了传统文化糟粕中封建"特权"思想、"官本位"思想、臣民文化思想的深刻影响;西方腐朽思想中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深度渗透;官场"潜规则"中以"圈"划线之风、行贿受贿之风、庸俗之风的严峻冲击。  相似文献   

14.
王春 《廉政瞭望》2007,(7):8-11
一改官场四平八稳的传统风格,敢于亮出个人观点,用“铁腕”手段推行变革,甚至用“专制”手段推行民主,“另类”施政引发争议……个性官员大胆挑战官场潜规则,民生,公平,和谐……个性施政无疑彰显了政治的文明。  相似文献   

15.
<正>罗卫平被认为是上海第一个向公众袒露病情的重度抑郁症公务员。前法官的身份让他的患病史被媒体放大,里面提到最多的一个缘由,是他受不了官场潜规则。但事实并非如此,他讲道:"潜规则只是一根稻草。"  相似文献   

16.
"俗成规则"     
杨建业 《唯实》2007,(7):96
时下的政界、官场,除了众所周知的明规则和潜规则外,我以为还有一套“规则”,但它既不似明规则,有相应的法规明文确认,又绝不似潜规则,汲汲于规则制定者的一己之私而摆不上台面。倒很像是政界中的一种约定俗成。无以名之,暂称其为“俗成规则”吧。譬如,我所在的这个煤炭院校,就  相似文献   

17.
公方彬 《廉政瞭望》2014,(17):57-57
要以超常规方式选拔三种人才,即“逆淘汰”出局者和被潜规则“冷藏”者,体制外的成功人士、优秀分子,尚未被“潜规则”污染人才。清乾隆登基后,见官员大都涉腐,遂接受“开科取仕,引进清流”的建议,官场生态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8.
<正>【开篇的话】岁末年初、辞旧迎新,正当编辑部全力投入本期"县委书记的新课题"主题策划的采编校工作时,2月12日,新华社发布《如何防范"芝麻官"大腐败——安徽三名"塌方式腐败"县委书记忏悔启示》一文。"县委书记贪腐引发的‘多米诺效应’涉及当地干部少则数十人多则上百人,成为‘塌方式腐败’的重灾区"";总指挥""失范"导向全乱;"潜规则"驱逐"明规则"";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很快  相似文献   

19.
<正>8月底,在山西官场倒下第8个副省级官员后,60多岁的老干部黄云叹了口气:"没想到,我们的官场生态会那么糟。"官场生态糟,"病人"自然不少。山西经过这段时间的强力反腐,官员的心态也在大起大落,一些自身有问题的官员已然无法承受这种变化带来的压力,表露  相似文献   

20.
<正>《人民的名义》通过周梅森的文学笔法大胆准确地揭示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深入发展,在大量社会财富聚集的同时,官场权力利益之争也越发复杂和激烈,官员们的思想意识也在财富爆发的裂变中呈现不同形态。小说以更细腻的笔法,更深层的思考,再现了官场盘根错节的裙带关系,形象地塑造了正反面人物形象,精准客观地剖析了官场潜规则及存在根源,获得了读者的公认和好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