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明智 《学理论》2012,(27):114-115
人的确是有差别的.平民英雄从根本上说来说是正义的化身.中西法律信仰是有差别的:中国信仰“礼法”,西方信仰法律.今日中国社会较为缺少对现行法律的信仰,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今日的法律制度不能深入人心而得到民众的普遍信仰.这应该是今日中国进行现代化法治建设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缺乏信仰的法律,是无法完成法治国家的使命的。法律不被信仰,传统中国的因素影响固然甚大,但现实中的法律实践,同样关系着公众对法律的感情和认知,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等各个方面任何一点的不当或者违法行为,都会损害人们对法律的认同和信仰。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以来,列宁“帝国主义论”的当代适用性一直是学术争论的焦点之一。帝国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趋势构成了“帝国主义论”的理论“硬核”,这也是评判该理论当代解释力的重要标准。帝国主义发展历史与现实显示,垄断形式变化并未改变帝国主义的垄断本质,垄断程度随着帝国主义的发展不断加深。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视角看,列宁所指出的帝国主义的垂死性与帝国主义的调整能力并不冲突,两者无法相互否定;由于帝国主义自身所具有的寄生性、腐朽性及基本矛盾,帝国主义必然向更高级社会形态过渡。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帝国主义国家糟糕的防疫表现与社会主义国家成功的战“疫”成就形成鲜明对比,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帝国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将很可能是大势所趋,列宁“帝国主义论”并非“明日黄花”,反而会“历久弥新”,成为解释和指导实践的重要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4.
《行政复议法》第21条规定:“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执行:(一)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三)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的;(四)法律规定停止执行的。”该条款确立了行政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原则,即当行政相对人不服行政机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共产党组建与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一支铁血雄师。在对抗联发展斗争史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笔者拟从战争性质、同盟关系、精神塑造、党的作用这四个方面,更加宏观、全面地审视东北抗联在世界大战背景下所处的重要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6.
刍论法律信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广婷 《理论导刊》2004,(11):18-20
法律信仰是社会主体对自己生活状态下国家法律的极度认同、信服、敬畏并自觉自愿将其作为行为规范的法律情感和法律态度。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国家中,法律的权威和神圣最早是借助于宗教信仰建立起来的。培养信仰化的法律情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政治教育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7.
李晓定 《学理论》2009,(30):157-160
交通事故认定书中的勘验鉴定包括交通行政机关的勘验鉴定与其他社会鉴定机构的鉴定,事实上,其他社会鉴定机构的鉴定与交通行政机关的事故成因分析乃不同性质之判断。至少,交通行政机关依职权主动对事故的成因分析的中立性受到质疑,交通事故认定书在被成文法赋予技术鉴定地位时却没有受一些鉴定基本规则的制约,致其表面信度受损。对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勘验鉴定应当可以申请重新鉴定,在中国语境下,为救济当事人的基本权利,对事故成因分析应当可以提出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8.
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基本达到15%而2006年,毛入学率已经达到21%这标志着我国当前已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挑战,即在经费投入、办学理念、制度建设和社会心理、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跟不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进程。伴随着我国法学教育的大众化,我国应走一条以培养“法律信仰”为核心的当代法学教育道路。  相似文献   

9.
信仰之光     
<正>信仰是内心的光,它照亮了一个人的人生之路。没有信仰的人犹如在黑暗中行路,不辨方向,没有目标,随波逐流,活一辈子也只是浑浑噩噩。信仰,就是相信人生中有一种东西,它比自己的生命重要得多,甚至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值得为之活着,必要时也值得为之献身。这种东西必定是高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像日月星辰一样在我们头顶照耀。我们相信它并且仰望它,所以称作信仰。但是,它又不像日月星辰那样可  相似文献   

10.
经过三十多年不懈的努力,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我国的法律制度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不管是老百姓层面,还是政府公务人员层面,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并没有被很好的实施,法律远没有成为人们自觉行动的准则和正义的追求.各级领导干部处于党和国家各个层次的领导岗位,是重大问题的决策者、组织者和实践者,必须首先培育法律信仰,自觉地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和矛盾,才能逐步带领全体公民提高法律意识,培育法律信仰,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和构建为人类新的未来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为关切人类共同的命运,超越了已有的各种政治经济隔阂。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构建面临贸易战的挑战,但在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去看待,共同迎接经济发展困难和面对未来始终是人类历史发展远景中的必然选项。因此,认清全球化与贸易战的差异与本质,从而更好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选择的历史必然性,进而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定力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最终跨越资本主义的固有缺陷,在中国方案、中国理念和中国道路的引领下走向人类更加光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12.
本文的一个理论认知前提在于指认当下中国社会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植根于传统农业社会的文化观念,特别是其义利观念已经不能完全适应这一处于转型之中的现代工业市场化社会。在这样的认知前提基础上,对身处于传统文化网络之内的义利观念(仁义观念)重新进行审视,并提出“利用”说,进而阐明了其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日读到一条“焦裕禄塑像惹祸”的消息,心里很不是滋味。 消息说,为了在党员干部中开展警示教育,前两年,某县政府原任领导决定在政府大院修造了一座焦裕禄塑像,以使这里的公务员们每天从塑像旁路过时,都能以焦裕禄为榜样,自觉地学习他那种廉洁奉公、严于律己的无私精神。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塑像建好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该县就发生了两起正县级干部的遇难事件。一起是一名领导外出旅游,到大海里游泳,结果溺水而亡。另一起是一领导坐小车外出,发生车祸而丧生。这两起事件发生后,有人便开始议论:“都是焦裕禄塑像惹的祸。”更可悲的是,县里的领导居然相信了这个传说。于是下令把焦裕禄塑像移走,为的是避免再发生什么不祥之事。  相似文献   

14.
相当一部分法律工具主义论者在对法律信仰的虚幻性进行批驳的同时却因过分张扬法律的工具性而走向了另一极端.法律既具有工具性,又应被信仰,只是层面不同而已.综观古今中外,法律制定与颁行的首要目的无不在于维护其社会秩序及顺导人性之“善”、“恶”.过分张扬法律工具主义势必与法律所追求的公平、正义、自由之精神产生强烈的冲突,因而,以法律工具主义的极端化思想推行法治,只会堕落为赤裸裸的权力政治.基于此,为使法的信仰强盛起来,必须加强法律权利之完善及执法环境的改造.  相似文献   

15.
价值追求是灵魂,公共行政价值是公共行政的灵魂.通过公共行政价值的追溯,才可能认识到政府的应然作为和实然差距.本文从欧债危机引起的公共行政价值争议出发,审视了西方公共行政价值取向的发展历程,即由机械性效率为导向的传统公共行政价值发展到以社会性效率为目标的新公共行政价值,再到以竞争性效率为原则的新公共管理价值取向:总结了中国公共行政价值的发展历程,即由公共行政价值基础相对贫乏到服务增长主义的公共行政价值取向,再到注重公平正义的公共行政价值.最后通过对比中西方公共行政价值的走向,提炼当代公共行政价值目标,即公共性是公共行政的第一价值,效率是公共行政的价值工具,民主性是公共行政的价值前提.  相似文献   

16.
在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具备的诸多能力素质要求中,具备两个信仰是纪检监察干部不辱使命的前提和保证.一是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具备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纪检监察干部忠诚于党的纪检监察事业,赤胆忠心地当好维护党组织健康纯洁忠诚卫士的灵魂.二是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具备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7.
郭爱芳 《学理论》2012,(3):73-74
法律信仰是源于美国学者伯尔曼的一句话: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中国随着法治社会的进步,法律信仰也被很多学者逐渐重视,于是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法律信仰。但法律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却不被信仰,这与我们内心世界中对法律必须被信仰又不时发生着冲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法律信仰危机已经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法治社会,法律信仰的培养有它的必然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民主政治进程的发展,领导权力必须是在法律法规范围内运行的"有限权力",在此条件下,领导干部要注重发挥民主作用和意识,大力营造出团队的民主氛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对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有限,制度也还不够完善。要从加强领导权力监督意识的培养、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改革司法的权力体制,改善权力监督体制等路径加以建设。正确定位权力,严格约束权力,真正做到科学运用领导"有限权力",有效用权为民服务,才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梦。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法治建设中的法律信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艳 《青年研究》2003,2(12):1-5
法律信仰体现的是社会成员对法律的一种信服和尊重的心理状态 ,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观念基础。历史传统对法律信仰的缺乏 ,严重阻碍了我国法治化的进程。本文从法律信仰形成的法理基础、主客观条件以及如何培育人们的法律信仰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陶波 《党政论坛》2011,(9):57-58
在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具备的诸多能力素质要求中,具备“两个信仰”是纪检监察干部不辱使命的前提和保证。一是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具备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纪检监察干部忠诚于党的纪检监察事业,赤胆忠心地当好维护党组织健康纯洁“忠诚卫士”的灵魂。二是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具备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