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从哲学基础、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三重视角透视垄断金融资本主义。在哲学基础上,通过追踪马克思唯物主义发展的历程,揭示了马克思唯物主义与生态思想的内在关联,有力地回击了西方学者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生态性诘难。在自然生态维度上,基于人与自然的新陈代谢理念,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剖析了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本性。在社会生态维度上,通过对金融化与经济停滞共生性关系的分析,揭示了垄断金融资本主义不但摧毁了人与自然的新陈代谢关系,还造成了社会生态的急剧恶化。福斯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批判思想不仅为我们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的结构性危机提供了新视角,同时也警示我们在利用资本的同时也要在制度设计层面驾驭和约束资本,持续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2.
当今资本主义社会面临一系列危机和挑战,诸如人口老龄化、难民危机、债务危机以及财政赤字。英国退欧对欧洲一体化的打击,欧洲极右翼政治势力的崛起对西方权利体系的冲击,极端恐怖组织对欧美国家发动的暴力恐怖袭击,使得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深陷泥潭、动荡不安。从历史唯物史观来看,今天欧美社会出现的危机和矛盾是资本主义发展内在规律的表现,西方传统的精英政治走向衰落以及反建制派的崛起,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出现新问题,需要深刻的反思。从新科技革命与全球化浪潮来看,欧美社会的危机与矛盾往往会促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变革,社会形态转型。当今资本主义已跨越帝国主义阶段步入社会资本主义时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强大职能恰恰为欧美资本主义社会应对危机、化解矛盾提供了制度保障。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庞大的中间阶层是社会稳定与和平转型的中坚,当今欧美社会中产阶级的萎缩给社会危机的化解增添了变数。  相似文献   

3.
在如何看待和处理全球生态环境危机的问题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推卸自己的责任,而且把造成生态环境危机的主要责任推给发展中国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通过对生态帝国主义的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方式与全球生态环境危机之间的内在勾连,指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对发展中国家进行资源掠夺和污染转移,造成了全球发展的不公正性。他们认为建构全球发展公正性的关键在于转变资本主义发展方式、变革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以及坚持"全球权利与全球责任相统一"的原则。这无论是对于争取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权与发展权,还是对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代资本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追求高额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也是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比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阶段更加复杂化。本文从高额垄断利润来源这一角度,试图从经济基础上对这一复杂关系做一粗浅分析。高额垄断利润的来源关于高额垄断利润的来源,理论界是有争议的。从最近争论的情况来看,大体有三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当代资本主义本质的深刻认识,福斯特从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断裂"概念入手,分析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全球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通过制造和利用生态脆弱性实现"生态帝国主义"的事实,并进而讨论了"生态帝国主义"与"生态债务"之间的关系。福斯特对"生态帝国主义"概念的引出与反思,为我们分析当今资本主义的垄断现实与侵略本质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6.
资本主义的发展尤其是二战结束以来的历史表明,它能够根据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允许的范围内对某些环节进行调节,这是资本主义制度对社会化生产程度不断提高所作出的回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迫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调整其生产关系,向全球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  相似文献   

7.
资本主义在20世纪的两次危机与两次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年代和70年代的两次危机是资本主义在20世纪所经历的最严重、最深刻的两次大危机,而在这两次危机后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则是资本主义在20世纪实现的最有影响的两次转型。这两次危机和转型基本上表征了资本主义在20世纪的发展进程,为我们了解资本主义在这百年当中的历史轨迹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8.
阶级结构的新变化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最深刻的变化发生在金融领域。在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所有制形式没有改变,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和统治关系没有改变,但资本的增殖形式发生了变化。当代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国有部门的私有化以及股权分散化的进一步发展。雇佣劳动者对资本的间接从属关系随着工人持股而加深,进一步掩盖了劳动者受资本剥削和奴役的地位和程度。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关系没有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而发生根本性变化,它们之间不是淡化而是强化了控制与被控制、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危机成为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愈合的伤口。  相似文献   

9.
正新自由主义的全球扩张及其实质当新自由主义经历了从纯专业性经济理论逐步上升为完整性国家治理学说之后,它不再满足于传统"威斯特伐利亚框架"内的民族国家限制,被当成一种成功的国家治理范式开始逐步向全球推广。尽管此时在那些新自由主义诞生的策源地,其作为一种治理资本主义危机的方案已经被证明是失败的,但是这一事实显然也阻止不了西方发达国家试图在全世界更大空间范围内为资本积累与扩张创造条件的决心和目的。受此影响,资本主义开始从国家垄断  相似文献   

10.
从全球视野来看,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应建立在对各种当代西方左翼社会思潮进行具体的历史的辩证分析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其新的理论解释框架和多维的研究视角,以增强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病症的批判力度,保持其鲜活的理论生命力。本文尝试通过分析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以及激进政治经济学派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辩证关系,探索"话语权"、"种族"、"性别"、"生态"和"金融全球化"等理论维度如何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具体途径,力图构建对当代资本主义和金融垄断资本全球化批判更加深刻的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
杨元华 《党政论坛》2008,(23):38-39
去年8月,当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时,几乎没有人会想到这场危机会引发如此深重的全面危机,也没有想到会对经济产生如此深远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人们对这场危机进行重新思考和再认识。这次次贷引起危机不仅是信用的破裂,更是美国金融机构赤裸裸的欺诈,是市场过度发展后隐藏问题的外露。从全球经济来看,这场危机是金融全球化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末以来,资本主义金融化和"去工业化"趋势加剧。金融业超越工业制造业及其他行业,成为发展最快的核心产业。资本主义金融化的原因在于,知识经济和创新经济的发展,需要金融服务业为经济转型提供资金保障;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乏力促使资本通过金融化追逐利润,摆脱经济困境。资本主义金融化加剧了社会的贫富两极分化;贫富两极的极化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多种形式的反抗资本统治的斗争日益高涨,彰显资本主义晚期的"衰微"走向。  相似文献   

13.
贝尔的资本主义和谐观——读《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是贝尔探究资本主义和谐问题的专著.贝尔认为,资本主义历经200余年的发展和演变,经济、政治和文化三大领域分别依照"效益"、"平等"、"自我表达"的原则运转,三者之间形成根本性对立和冲突.贝尔指出当代资本主义只保留了它永不满足地向外攫取的经济冲动力,而丧失了它原来那种勤勉节制的宗教冲动力,这造成了资本主义文化危机.这种危机主要是由严肃艺术中的现代主义、大众文化中的非理性主义和市场体系的享乐主义造成的.面对资本主义的分裂,贝尔心目中的理想模式是把文化上的保守主义、经济上的社会主义、政治上的自由主义结合起来.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贝尔提出了新宗教和公众家庭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依赖累进所得税、社会保险制度、集体谈判制度等经典再分配手段突破身份特权的限制,克服了资本主义的第一次平等危机,形成了相似性平等的机械团结社会。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个体化带来的蜕变、无知之幕的撕裂、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引发的劳动风险等使得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合法性来源受到质疑,福利国家面临着第二次平等危机。平等危机的周期反复与升级反映了资本生产与福利分配之间的矛盾无法得到解决,破坏了社会团结这一底色。在工业化、后工业化、数字化相交的时代,我国现代化建设要跨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平等危机的陷阱,须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并坚持人民性原则、差别化原则、辩证性原则。  相似文献   

15.
戴维·佩珀是西方生态社会主义运动的领军人物,面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这一现实问题,佩珀在批判生态中心主义和技术中心主义错误思潮的同时,提出了"弱"人类中心主义范式,这是一种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理论基础上新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他从"弱"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基础出发,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提出构建以社会正义为终极目标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对于当前全球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已经渗透进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当代垄断资本主义又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自20世纪中叶开始,垄断资本主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金融垄断资本主义以及社会资本主义。这四个阶段并非环环相扣、截然分明的,而是在不同的时期,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显示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这些特征成为当代资本主义历史定位的主要依据。同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矛盾对立统一关系的实质并没有改变,但是它们之间关系的内容和形式却发生很大变化。这种并存性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以及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当代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方法、必须正确把握“基本经济特征”的科学概念、必须从实际出发,对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经济特征的变化发展进行深入探讨和科学概括。现在学术界的有关研究有从经济社会形态和非经济社会形态出发的,有正确把握和没有正确把握资本主义“基本经济特征”科学概念的,有比较正确说明和没有正确说明其发展阶段的观点和理论;而在世纪之交,现实资本主义仍处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又表现出其向国际垄断、全球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端倪。  相似文献   

19.
正全球经济金融形势一是全球经济正处于长周期的下行阶段。熊彼特认为,企业家创新的集群式出现推动世界经济呈现出长周期波动,即"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一般历时54-60年。一般认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信息产业革命开启了新一轮世界经济长周期,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这一波周期进入了下行阶段。这意味着中低速增长将成为未来全球经济新常态。  相似文献   

20.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激烈的阶级斗争,欧洲各国在二战之后,逐渐建立了高福利资本主义模式。但是这一模式很快便显示出在高福利政策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的相互牵制问题,使得各国政府面临着两难选择,而在不断增加的高债务因素影响下,这一两难选择更加显著。当前阶段,欧洲各国在经济发展和维持高福利的两难选择中面临更多的困境,主要体现在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欧洲各国经济陷入困境,进而使高福利和经济增长之间的互相牵制问题更加突出;全球经济竞争形势的加剧,使高福利对欧洲长期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拖累效应更加显著;欧盟和欧元区面临的多种挑战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加剧了其两难选择困境。欧洲两难选择困境的加深,其本质是高福利资本主义模式陷入了难以持续的困境,同时高福利所产生的路径依赖,限制了欧洲向美国资本主义模式的转变。这最终证明以高福利为特征的改良资本主义模式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