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振兴实体经济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为振兴实体经济创造有利条件。应当看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包括产业、产品供给的结构性改革和创新,又包括体制机制供给的结构性改革和创新,而后者更具有根本性、长远性、全局性。今后一个时期,为了振兴实体经济,应着力抓好以下几项体制机制供给方面的结构性  相似文献   

2.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注重推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各类制度创新与制度供给。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增加有效制度供给的必然选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功的关键路径。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需要以增加有效制度供给为出发点,加强顶层设计,严格规范自由裁量权,着力进行体制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3.
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准确把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要求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是要做到"四改善、四创新"。一是改善供给体系,推进产品创新。当前农业供给侧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生产还没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买难"与"卖难"并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市场需求作为"导航灯",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增强农产品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创新产品供给,为消费者提供更丰  相似文献   

4.
正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其实质就是从决定经济长期增长率的主要因素入手,通过结构性改革与创新,改善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不竭动力。在供给侧改革中,创新驱动具有战略引领作用,可以带动其他领域改革的深入推进,有助于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顺利转变。一、创新是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动力转换的关键变量从供给侧看,决定一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因素主  相似文献   

5.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清晰地探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需建立一个层级结构的认识框架,可从宏观动力维度、中观产业维度和微观企业维度等三个维度去分析。从宏观维度看,经济增长有赖于劳动、资本、全要素生产率三大动力;从中观维度看,制造业、实体经济依然对GDP的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微观维度看,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是基础。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要注意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三个维度的改革统筹推进。  相似文献   

6.
<正>一、准确把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要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要适应农业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的阶段性变化,创新体制机制,推进科技进步,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实现农业向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转变。"习近平总书记的  相似文献   

7.
正四、供给侧改革的实质与内容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研究员高长武以为,要准确领会供给侧改革这一概念的精神实质,需要厘清和回答好如下四个认识问题。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经济新常态具有怎样的逻辑关系?2.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不是意味着实行需求紧缩或者放松需求管理?3.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  相似文献   

8.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着眼经济全局深化改革重要的一环,又是新时期农业发展战略的聚焦和升华。供给侧改革的主战场是要素市场,重头戏是产权改革。土地要素配置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和关键点。农地确权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基础,也是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促进土地要素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前提。作为一种强制性制度变迁,农地确权不仅是对不同群体之间土地产权关系的重构和确认,还是一个资源、时间和精力消耗的过程。实践中,各地农地确权试点进度不一、特征各异,且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把握农地确权的政策含义与实践特征,妥善解决确权工作中暴露出的关键问题,对于深化农村改革、优化土地要素资源配置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期导读     
正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由总量增长向结构优化转变之时,中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而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但是,  相似文献   

10.
"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作为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不仅在国际上树立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还会在国内通过能源结构调整机制、技术变革创新机制和产业转型升级机制推动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行,进而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双碳"目标对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巨大挑战:"双碳"目标实现时间的紧迫性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见效缓慢之间的矛盾;"双碳"目标带来的环保常态化加剧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致的中上游产品价格上涨趋势,进一步侵蚀下游利润,不利于在短期内实现既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双碳"目标对消费结构调整的要求提高了长期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的协调难度。在充分发挥"双碳"目标对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作用的同时,可从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完善碳交易和碳金融制度、运用碳中和理念规划设计城乡建设等三个方面入手,有效应对其带来的一系列挑战。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7,(6)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新旧动能转换,迫切要求我国进行经济发展模式的结构性调整,并综合国内现阶段各种状况而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号召全体人民积极参与创业,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成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浪潮,积极主动实施并参与创业创新,从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本文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理论提出的视角下,结合对大庆市全民创业现实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大庆市全民创业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社会、企业、高校、文化、地域等方面提出推进大庆市全民创业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深刻把握其内涵要义和重点任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牢牢把握创新体制机制这个主要着力点、形成市场导向这个关键切入点、提高质量和效益这个根本着眼点、促进绿色发展这个重要关切点、增加农民收入这个基本立足点。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要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7,(6)
随着深化改革的逐渐推进,经济结构所呈现出来的体制机制矛盾日益凸显,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从各方面逐步影响着整个经济的发展。加上世界经济日趋放缓,在这样双重压力的严峻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提高经济要素的最合理配置,是解决我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创新理念。从科学方法论的视角解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经济政策的更细致分析,更全面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结构转变,使经济更具发展活力,为全面实现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的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重大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短期和长期的关系、减法和加法的关系、供给和需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的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重大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短期和长期的关系、减法和加法的关系、供给和需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求知》2016,(6)
正2016年政府将重点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图提振信心、逆转预期,重启高增长之路。以下是本人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一、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人民日报》权威人士的解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  相似文献   

17.
正自从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社会上出现了对"供给侧"的各种解读。但是在解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一些学者照搬美国"供给学派"的理论体系来解释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强加的生搬硬套,易于造成误读和误解。因此,正确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深入贯彻和推进落实这一改革举措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互联网金融和供给侧改革的对立统一关系,系统分析了互联网金融促进供给侧改革目标实现的路径。研究发现,互联网金融既可以通过促进创新和创业、快速和准确提供金融服务以及促进业态和产业升级来推进供给侧改革目标的实现,也可以因为信用危机、生存危机以及由此导致的短视行为而加剧目前的结构性矛盾,从而不利于供给侧改革目标的实现。因此,发展互联网金融首先要通过倒逼、示范和规范机制来建立一个有效竞争的金融市场,然后再通过解决信息不对称、精确匹配供需和降低成本来推进创新创业以及产业的全面升级,最终促进供给侧改革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正信号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咋定义?一个公式来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含义是什么?从国情出发,不妨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一个公式来理解,即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为何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已经下降到9%左右,但它仍然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当前同样面临着结构性失衡的问题,需要使用改革的方法来解决。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当前,我国农业经济运行中有总量平衡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更为突出,要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力气推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问题倒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