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既是哲学理论中的一对基本范畴,也是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对范祷。在通常的解释中,却往往把辩证法变成脱离思想内容的刻板公式,把形而上学变成不可理喻的思维方式,以致人们把坚持辩证法和反对形而上学当成了一种套话。本文从分析恩格斯关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及其相互关系的论述入手.重新阐释了哲学理论和人们生活当中经常使用的这对重要范畴.对如何坚持和发展辩证法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哲学反思。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辩证法可以称之为历史辩证法。相比于恩格斯,马克思更多地关注社会历史领域,他的辩证法主要表现为一种历史形态,呈现为一种看待事物和问题的历史性或历史主义原则。当然,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不仅涵盖了社会历史领域,而且也关涉到自然界,因此,它是统摄一切的世界观而不仅仅是一种历史观。恩格斯的辩证法给人印象更为突出和深刻的似乎是一种以自然辩证法为代表的逻辑形态的辩证法,表现为哲学教科书那般以范畴和规律为内容的理论体系。然而实际上,恩格斯也有与马克思相一致的丰富的历史辩证法思想。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或曰辩证法的历史形态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或曰辩证法的逻辑形态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历史形态的辩证法更为根本,它是因,逻辑形态的辩证法则是果。两者的根本一致性就在于,辩证法的本质就是历史性或历史主义,辩证的就是历史的。  相似文献   

3.
《探索》2014,(3)
马克思、恩格斯在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系统地建立了唯物辩证法的逻辑范畴体系。唯物辩证法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基本特征表现为对核心即矛盾规律揭示的深刻性。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唯物辩证法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基础上,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逻辑范畴思想的指导意义在于,为我们研究和建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及其系统,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原则: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原则,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原则,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同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从辩证法维度理解马克思哲学,可以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历史辩证法。在历史辩证法视域中看,恩格斯也是历史辩证法的创始人。为了正确理解历史辩证法,我们必须对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辩证法思想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逝世后,恩格斯思想逐渐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关注的对象,尤其是对其晚年思想的研究兴趣逐渐增强,并形成了一系列成果。这些成果最终落脚点都是恩格斯思想与马克思思想的关系问题。因此,恩格斯和马克思的思想关系问题一度曾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研究的一个中心课题,也是近几十年来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60、7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论"大为流行,8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同质论"与"对立论"争锋相对;在这个争吵的过程中,逐渐酝酿出了一种调和二者的"差异论"观点,并逐渐占据支配地位。深入解剖析这些观点的片面性,有助于正确对待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中各自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实践即社会实践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范畴,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范畴。1845——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第一次全面阐述了由他们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这个新的世界观一方面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中拯救出了辩证法,另一方面在继承唯物主义传统的同时又超出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第一次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卢卡奇在他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将马克思主义的正统解释为仅仅是方法,即总体性的辩证法。这种方法至上的马克思主义观贯穿于卢卡奇的思想体系中,"总体性的辩证法"也成为卢卡奇思想的重要范畴。本文通过解释总体性的辩证法这一范畴,挖掘卢卡奇思想中诸范畴间的内在逻辑顺序和逻辑层次。  相似文献   

8.
正受时代限制,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对生态问题进行过专题研究,也没有明确使用过生态文明的概念,但在他们的著作中,蕴含着批判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早期环境状况的生态文明思想。这些思想以唯物主义辩证法为指导,融合了当时自然科学尤其是生态学的最新研究成果,阐述了  相似文献   

9.
牛新兰 《世纪桥》2011,(3):42-43
总体性辩证法是卢卡奇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中精心论述的一个基本范畴,也是他一生始终坚持的重要思想。总体性辩证法总想是卢卡奇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关键所在,这一思想唤起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的重新思考,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求实》2013,(4)
恩格斯关于辩证法有两个基本命题:第一个命题是:"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第二个命题是:"辩证法是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通常人们离开第二命题而单纯从第一命题出发,从而造成了对于恩格斯辩证法以及"自然辩证法"的常识化理解。然而,往往被人们忽视的第二命题集中体现了恩格斯对于辩证法的理解。从第二命题出发,可以发现恩格斯认为辩证法是一种符合哲学本性的理论思维。"自然辩证法"应理解为一种适合自然科学领域中从事理论研究的辩证思维,同时这种理论思维可以终结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1.
辩证思维是主观辩证法,它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基础上,吸收了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积极成果而形成的一种当代最科学的思维方式。研究这种思维方式,学会自觉地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对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一什么是辩证思维?通常人们认为辩证思维就是辩证法,这种看法虽不能说是错的,但却不够严格和确切。恩格斯曾经措出:"所谓客观辩证法是支配着整个自然界的,而所谓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自然界中到处盛行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而已。"这里恩格斯明确指出,辩证思维即主观辩证法。主观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在表现形式上和某些性质上又是各异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广泛吸收总结全人类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思想理论。恩格斯在全面继承马克思文化思想的基础上,丰富并发展了文化思想的内涵。首先,恩格斯区分了“文化”与“文明”概念;其次,恩格斯以唯物史观为方法论,在重视经济基础“归根结底”作用的同时强调所有因素的辩证作用,并突出人在文化发展中的主体性地位;最后,恩格斯具体讨论了自由与文化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论述文化的阶级属性。恩格斯对马克思文化思想的丰富发展对于我国新时代新征程中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作为认识论的重要范畴,"真理"在人类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本文从黑格尔辩证法的角度对真理的属性和特征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同时,也分析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对黑格尔真理观的批判和吸收.对真理问题的说明在很大意义上能够帮助我们对事物的正确理解和判断.  相似文献   

14.
如何根据恩格斯提出的农民理论指导我国农村体制的改革?李世华《法德农民问题》是恩格斯晚年长期研究农民问题的卓越成果。这部著作,对指导当时农民运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今天的无产阶级政党正确解决农民问题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恩格斯在这部著作中,论述了...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我们党推动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这一理论的创新性,我们可以从理论范畴创新、理论板块创新和方法论创新三个维度来把握。理论范畴创新范畴,是反映事物本质和普遍联系、学科理论逻辑借以推演的基本术语。一种思想理论的创新性,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范畴创新来体现的。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一卷英文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宗教思想的若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玉芳 《理论学刊》2003,1(1):53-55
毛泽东宗教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宗教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鲜明的特征 :服从和服务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 ,从政治角度去分析中国宗教 ,是毛泽东宗教思想的出发点 ;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毛泽东宗教思想的方法论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 ,是毛泽东宗教思想的核心 ;把宗教问题纳入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范畴 ,是毛泽东宗教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7.
准确把握形而上学思维与辩证思维、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三组关系,是正确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关键,也是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前提。恩格斯在19世纪70年代开始创作的《自然辩证法》深刻阐释了辩证思维对形而上学思维的扬弃和超越、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的差异及其合理性限度以及主客观辩证法的关系定位,厘清了常见的认识误区,蕴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深刻理论本源和宝贵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8.
徐爽 《世纪桥》2010,(19):42-43
毛泽东思想中的辩证法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在毛泽东的著作《矛盾论》中得到了充分的阐释。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的基础之上,对于矛盾学说作为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说明和发挥,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使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学说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矛盾论。同时,《矛盾论》中闪烁出的辩证法思想不仅从哲学的高度提出了解决中国革命实践中实际问题的方法,而且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一个应用发展的新阶段,推动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文魁 《前线》2022,(1):36-39
美好生活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提出的新概念,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美好生活应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范畴,居于核心地位。美好生活的深刻内涵对学科体系建设有着深刻的影响。美好生活是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源;美好生活是新发展理念的灵魂;美好生活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高度的内在统一性;以美好生活的新范畴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框架,就是按恩格斯"两个和解"的思想开创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完成政治经济学的学科使命。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中国经历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新成果和新进展,对现实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探索,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重要特征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一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最新理论成果,是新时代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农村经济工作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