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当前,"三权分置"是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在实践中也处于摸索阶段,在实践的过程中难免要出现一定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文本研究法,在分析"三权分置"产权结构的内在逻辑的基础上,对各个产权权能的功能、作用进行界定,以及对其利益实现形式的探讨,加深对"三权分置"产权结构的理解。其中,农地的所有权是基础,承包权是核心,经营权是重点。"三权分置"这种产权制度的主要目的是激活经营权的要素功能,促进农地流转,实现农地规模化经营。  相似文献   

2.
张凡 《理论导刊》2019,(4):85-90
我国农地抵押制度曾长期受制于对农民失地的担心,相关制度约束导致农地财产价值与融资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农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为化解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经营权的流转将成为今后农地流转的基础模式,农地抵押的客体也将主要定位为土地经营权。本文旨在研究"三权分置"背景下农地抵押的基本原理——经营权的抵押价值及其作为抵押资产的实现方式,并以此为基础,对农地抵押权的法律构造进行探讨,以期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农地抵押权的权利设置与运行规则。  相似文献   

3.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加快建立健全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当前,必需坚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长久不变,以此为根基来创新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构造新型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为此,要明确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成员资格取得的条件,普遍推行新型农地股份合作制,理清农地所有权在相关经济主体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打造新型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法人治理机制,形成完善的集体成员土地所有权取得与退出制度。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通过放开中小城市落户限制、降低大城市落户门槛、推进社会保障的跨区域转续等措施,初步建立起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准入"机制,但农民工从农村"退出"机制的建立尚未引起学术界和政府的应有关注。农民工从农村"退出"问题的核心是农地承包权退出问题。目前,我国农地承包权退出仍面临着农民退出意愿低下、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以社会保障制度为代表的配套制度不健全等诸多问题。进一步完善农地承包权退出机制,应加快农地退出立法,合理确定农地产权归属,建立农地交易机制和农民退地补偿机制,从而最终实现农地承包权的有序流动。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农地产权制度建设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农地产权理论,即农民土地所有制理论、农业生产合作社理论、农地"三级所有"理论、"两权分离"理论、"三权分置"理论。建立了中国特色农地产权制度,即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坚持党的领导和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生产力标准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是基本经验。新时代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农地"三权分置"。  相似文献   

6.
金鹏辉 《理论视野》2017,(10):29-33
土地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对我国农村耕地制度改革脉络进行梳理,围绕维护与实现耕地承载的政治、社会、经济等多种制度功能,就深化耕地制度改革进行探讨。在农业生产力大幅提高、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应突出耕地的生产要素属性与经济效用功能,打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耕地流转的束缚,积极深化"三权分置"改革,做大做实土地经营权,强化土地承包权的社会保障属性,完善集体产权治理方式,同时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促进现代农业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7.
土地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对我国农村耕地制度改革脉络进行梳理,围绕维护与实现耕地承载的政治、社会、经济等多种制度功能,就深化耕地制度改革进行探讨。在农业生产力大幅提高、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应突出耕地的生产要素属性与经济效用功能,打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耕地流转的束缚,积极深化"三权分置"改革,做大做实土地经营权,强化土地承包权的社会保障属性,完善集体产权治理方式,同时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促进现代农业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8.
"三权"分置旨在不改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性质和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扫清农村土地流转障碍,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具有体现农户与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双方的权利、农业规模经营的阶段、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地域等特征。目前我国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中主要存在生产要素配置失衡和农业扶持政策失衡问题。根据农业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和中国国情,推动农地适度规模发展应采用土地集中型和服务带动型两种规模经营模式。为此,要以土地耕作权为导向,按照"三权"分置的原则要求,创新与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  相似文献   

9.
“三权分置”背景下农地流转面临的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三权分置"改革正在各地全面推进,农地经营权的流转虽有助于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土地规模经营,但土地流转过程也引发了侵害农民权益、危害粮食安全和耕地质量严重下降等潜在风险,危及农村发展和社会稳定。深入挖掘风险产生原因,应从完善立法、规范政府、引导市场发展、提高农户素质等方面着手,建立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以有效预防和化解风险,进一步放活土地经营权,保障农地的有序流转。  相似文献   

10.
<正>一、土地改革是重头戏土地明年要彻底释放活力。主要有三个方面:1.三权分置;2.两权抵押贷款试点;3.土地管理法修订;三权分置解决的是把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开,从而促进土地经营权流转,释放土地活力的问题。而经营权独立出来以后,就可以作为抵押物拿到贷款,从而解决了农业资金问题。而土地管理法修订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完善土地征收制度,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价同权。  相似文献   

11.
三权分置改革是当前农地改革的重点,其主旨在于促进经营权有序流转及农村土地经营适度规模。这就要打破传统农业经营主体对三权分置改革的桎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适应规模化经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具备科学高效的生产经营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村民和谐共处的能力和危机应变能力。当然,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以提高农村生产效率同时,也应预防土地私有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低下、"中等收入陷阱"等经济、政治、社会风险。通过外部引进、内部培育和协同经营相结合的方式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是适应三权分置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战略框架下的宅基地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宅基地制度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性制度,宅基地制度改革对于乡村振兴的产业落地、资金支持以及治理水平提高等意义重大。近年来的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在宅基地取得、有偿使用、无偿有偿退出、交易流转及解决违法违规等问题方面成效显著,但存在过于追求节约集约、过于强调当下利益及城镇化导向明显等问题。未来的宅基地制度改革应当以乡村振兴战略对宅基地制度的改革构想为基本遵循,服务、服从于乡村振兴的大局,尊重中国乡村的实际和发展规律,进而探讨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13.
三权分置改革是实现我国农村经济再次强劲发展的客观需要。党组织的领导是农村改革稳定推进的主轴,故在这场农村改革大计中党组织承担着引导农民自觉自愿地加入三权分置改革、指导农村因地制宜地推进三权分置改革的重要责任,可以说,加强党组织的领导是农村三权分置改革落地生根的必要保障。基层党组织是将党中央布局的农村改革落实到"最后一公里"的决定性屏障,因此,加强党组织对农村三权分置改革的领导是当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最重要内容。具言之,在基层党组织领导农村三权分置改革的落地实践中强化其社会治理功能、经济发展功能以及政策落定功能。当然,在此过程中党组织须把握若干注意事项,即尊重农民意愿、守住宪法底线、归于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4.
政治巡视是我们党在腐败治理中逐步探索发展起来的党内监督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在党和国家反腐体系中发挥着彻查巡视对象问题、给予警告震慑、指导促进整改等重要功能。从权力配置角度及相关实践分析,政治巡视制度具有独立性强、针对性强、权威性强三大比较优势,同时也存在制度化设计不够完善、专业化程度不够高、动力和责任机制不够健全等不足。完善政治巡视制度的基本思路在于以权力制衡权力,实现权力分置与制衡;具体构想是践行权力的多层分置结构,实行腐败治理权分置、监督权分置、巡视权分置,建立健全独立的巡视专员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与国外相比较,中国征地制度存在许多严重缺陷:公共利益界定不清,导致政府土地征用权滥用;征地补偿标准过低,导致失地农民利益严重受损等.因此,进行中国征地制度改革与创新具有迫切性.借鉴国外土地征用经验与土地征用制度的合理性,中国应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征地制度的改革与创新:第一,通过立法形式明确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确保被征用土地的合理使用;第二,确认农民集体土地的财产权利,按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征地补偿;第三,赋予农民应有的权利,建立公开、公正的征地程序.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在法律规制方面的主要缺陷是:没有明确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法律属性,没有明确行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真正代表.农村集体土地法律规制的完善思路是:要遵循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的基本思路,在具体途径上,要处理好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及其派生的其他权利之间的关系.目前,完善对农村集体土地的法律规制,需尽快解决争议的解决途径、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竞合、土地承包权入股这三个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7.
当下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农村土地治理出现了产权不明、土地分置、土地征用等三大异化现象,由这三大异化现象引起了对农村土地治理无序与农用地管理制度的缺失等问题的反思。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因此,正确认识我国农村土地治理存在的主要异化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从立法上明确产权、土地流转注重效率与公平、土地征用从立法、程序、结果实行公开公正的政策与制度等,对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农地征用制度: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我国现行的农地征用制度在立法、征地补偿制度以及土地收益分配机制三个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陷,致使失地农民的权益受到侵害.为了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应对现行的农地征用制度进行改革:明确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加强土地立法;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要求改革征地补偿制度;改进征地程序,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9.
"虚拟所有权"与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创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建国以来我国土地制度历经四次变迁,现已进入土地流转阶段。但由于集体土地产权关系不清晰,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及其"异化现象"。农地"虚拟所有权"的构建为解决相关问题和矛盾及进一步完善农地产权制度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空心村进行了"外扩内空"和"人去楼空"这两种类型的概括。研究发现,农村空心村的形成与宅基地制度和实践特点有关。从宅基地制度层面看,我国宅基地制度呈现两权分离、无偿定量配给和发挥社会保障功能等特点;而从宅基地制度的实践过程看,宅基地呈现集体所有权虚化、使用权固化的基本特点。同时,农村宅基地在村内无明确的退出机制,这让村集体缺乏宅基地的调整权,而房屋的世代继承制和"祖业权"又进一步固化了农户对宅基地的使用权。研究指出,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的虚化和使用权的固化既是空心化形成的原因,也是空心村改造的症结所在。要提高空心村宅基地的使用效率,必须从实化宅基地的集体所有权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