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民主社会主义国家观进行了评析。文章认为,民主社会主义国家观,表现在民主和专政问题上,就是把民主超阶级化。其思想来源是拉萨尔、伯恩施坦和考茨基的国家观。这种国家观目前已经成为影响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思想因素,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民主社会主义国家观的分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科学实践观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形成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其形成过程经历了三个时期,即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理论准备时期、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初步建立时期以及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形成与发展时期。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不仅有着深刻的理论基础和阶级基础,而且思想内涵丰富,其明确了实践的科学内涵,实践是人类存在的根本方式,确立了实践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形成与发展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先进分子所追寻的"民主"观有明显的变化,"民主"的内涵由西方式的资产阶级民主观转变为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这种转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西方文明的怀疑与反思;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对资产阶级民主的批判。这个转变说明社会主义民主观不是西方民主的机械转述,亦不是西方民主思想的简单再现,而是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厘清这个转变为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观提供了历史逻辑和历史支撑。  相似文献   

4.
侯强  夏东民 《理论建设》2013,(5):18-22,36
江泽民科技法制建设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其思想形成发展的脉络来看,大致经历了萌芽酝酿、初步形成和丰富发展等三个阶段。其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学说的继承,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学说的发展,是在深入研究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基础上直接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文化自信",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对"文化自信"进行深入的阐释与解读。2017年10月,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提到"文化自信",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昌盛"。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论述的丰富内涵与重大意义,需要结合习近平在不同工作时期所形成的理论实践成果,可将文化自信的发展演进的历程归纳为形成人文优势观、形成人文优势理论、形成文化自信思想等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从1979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提出到1986年中共中央相关文件的出台,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代替了共产主义思想的核心地位,以更加符合改革开放社会实践的共同理想、社会主义道德、民主与法制等内容为主体,重新规划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中的共产主义理想、道德和精神的宣传与教育。从宣扬革命时期形成的军事共产主义作风,到更贴近实践、更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国共产党形成了新的文化建设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紧紧抓住"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个马克思主义观的核心问题,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不断进行理论探索,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观,把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丰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观彰显了科学性与革命性在实践基础上的有机统一,是人类社会思想史的重大理论成果。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局部调整,在如何看待马克思恩格斯国家理论遗产时,第二国际内部的认识产生了分裂,以伯恩施坦、考茨基等为代表的理论家们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曲解。列宁批判了第二国际的错误解读,并在其直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思想及行动深刻改变了世界,它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依旧突出:一方面,它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剖析仍然发挥效用;另一方面,不仅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不竭的思想动力,也是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向前发展的永恒航标。  相似文献   

9.
马克主义生态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源泉.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理论基石的科学发展观,把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成功应用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在实践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要义,始终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和谐,着力推进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与社会主义制度有机结合,在理论上形成新阶段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了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形成过程、产生基础和基本特色。作者提出了邓小平科技思想怕形成经历了酝酿、成熟和完善三个历史阶段;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毛泽东科技思想是邓小平科技思想形成的思想理论渊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是邓小平科技思想产生的现实社会基础;邓小平科技思想具有创造性、实践性、系统性三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理论及其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邓小平从哲学理论思想上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实践观,对"十年文革"所造成的严重危害进行了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地位;以"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基本指导思想和实践原则,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和时代精神以及当代世界发展基本趋势的基础上,大力倡导在实践中理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理解和建设社会主义;以生产实践为基础科学地解决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揭示了当代科学实践与生产实践之间的辩证本质关系,并对改革社会关系的政治实践进行了全新的认识和实践,从而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也赋予了邓小平的实践观以时代特征,创新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和运用。  相似文献   

12.
统一战线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统一战线理论依次经历过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统一战线、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四个时期。与此同时,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也相应的经历了从萌芽、形成到成熟再到深入发展四个阶段,这对进一步指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以及丰富和完善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列宁科学无神论思想大致经历了从有神论到无神论、从无神论到科学无神论、从科学无神论走向时代巅峰三个发展时期。在第三个时期,列宁立足于时代条件,紧密结合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既深化和发展了对宗教与宗教问题的规律性认识,又制定和实施了比较系统全面的宗教政策,开创性地回答了宗教问题上"社会主义与宗教"的时代课题,从而将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推向新的阶段和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14.
路向峰 《唯实》2012,(4):26-29
哲学作为"爱智慧"的学问,离不开对人自身的关怀,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蕴含人文关怀于其中的。"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文关怀的中国式表达。在人学视域中审视"为人民服务"思想需要关注三个维度:中国传统道德观中的为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融合与超越;政治宗旨和公民道德规范的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15.
一、新民主主义早期毛泽东统一战线的基本思想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思想和实践的最初开拓者之一。从1923年至1941年前,新民主主义的统一战线经历了1924年至1927年大革命时期以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统治为目标的民主联合统一战线,1927年至1937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反封建压迫,反国民党的大一统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以及抗战开始后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三个发展阶段。与这段革命史的历程同步,毛泽东不仅亲自参与了民主革命时期的这三个发展阶段的革命实践,而且还密切结合这三个发展阶段的具体实践写下了一系列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文章,…  相似文献   

16.
本文的目的在于研究堪称日本社会主义源头的明治时期社会主义。主要通过对重点阶段进行剖析的方法,将焦点放在1901-1911年这一代表着明治时期社会主义的凝缩期。这十年间的社会主义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1901-1903年的"基督"色彩社会主义,1903-1905年的"反战"色彩社会主义,1905-1911年的"分裂"色彩社会主义。明治时期社会主义的自身因素预示着其发展结局。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经历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萌发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等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相互作用,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基本机制: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具体实践的推动机制;二是中国具体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提升机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维形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发展,需要以文化自觉为基础,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效性;以理论创新为目标,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性。  相似文献   

18.
邹升平  魏晓文 《求实》2012,(2):74-77
中国共产党与瑞典社会民主党的"社会主义观"存在本质差异,瑞典社会民主党信奉民主社会主义,而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科学社会主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瑞典社会民主党与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观"的根本对立对两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选择产生了决定性影响,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瑞典模式在经济制度上存在本质差异的重要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19.
戴安良 《探索》2001,23(4):95-97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民主标志着人的价值追求和人的解放,是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我认识的深化.社会主义民主有着比资产阶级民主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提出了"社会主义和民主不可分"的思想,论述了民主对社会主义的重要性及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途径、方法,特别强调了民主法制化的重要性和民主与专政的关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适合我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观.  相似文献   

20.
许耀桐 《新视野》2007,2(4):4-7
政党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是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从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角度分析,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马克思主义创建政党,深刻揭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苏联及东欧国家的经验教训,警醒我们高度关注党的建设;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关键在于党的改革,关键在于党的制度创新"。进行党的制度创新,必须推进党内民主发展,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