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根据时代潮流和中国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同时也是中国新时期外交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在“和平发展”战略指导下,近年来中国外交在外交理念、外交方式、外交布局、外交内容、外交策略等各方面都表现出新的特点,中国外交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型。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与中国的公共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个代表”中的重要一条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外交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这就要求我们的驻外机构首先要保护好每一个中国公民、侨民在海外的民间利益;其次,外交要为打造良好的中国国际形象服务,不仅要着眼于本国公民的根本利益,而且要赢得国际社会最大多数人的民心。时代的需要催促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公共外交活动,并把它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高度来推行。  相似文献   

3.
丁咚 《学习月刊》2013,(9):44-45
在精心筹划的第一次对外访问行程中,作为中国现行外交战略的主要决策者,习近平总书记含蓄而强烈地表明了其对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3月22日起,中国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启程对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和刚果(布)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这与2003年胡锦涛就任国家主席后第一次访问选择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蒙古国如出一辙,都有为一、中国外交呈现出微妙转型的明显迹象  相似文献   

4.
从外交功能的层面看,文化产业兼具的经济性、文化性、大众性、娱乐性构成其天然和独特的公共外交资源属性。文化产业因此具有了影响国家形象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价值,可以直接服务于中国公共外交的实践需要。西方发达国家及我国改革开放前后的公共外交实践为文化产业独具公共外交功能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5.
努力开拓中国特色公共外交新局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公共外交逐渐成为我国外交工作新的增长点和着力点,在外交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重要性日益凸显。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一次驻外使节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精辟论述了公共外交在我国外交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出公共外交作为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完善我国外交布局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开拓方向。  相似文献   

6.
在软实力竞争的国际背景下,中国如何有效开展公共外交,是目前政界和学界所普遍关注一个的问题.我们在为化解“中国威胁论”、塑造国家形象而大力开展的公共外交中,需要更加重视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地方政府开展和参与公共外交,一是要树立公共外交意识;二是要注意挖掘地区资源,塑造地区国际形象;三是要建立相应的统筹协调机制;四是要培育地方社会组织,淡化政府身份.  相似文献   

7.
吴凡 《理论建设》2024,(2):59-64
中国在全球治理、经贸合作、国际金融、应对气候变化、公共卫生、数字经济、安全发展等领域提供了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公共产品,不仅赢得了国际社会高度赞誉,也不断提升了中国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当前,中国国际公共产品面临自身供给能力有待加强、国际社会内生阻力较大、外部压力上升的挑战。为此,中国应增强自身公共产品供给能力,提升国际公共产品供给质量成色;以制度型开放加快中国参与国际规划的制定,创造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良好环境;加强国际传播,赢得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战略主动。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尚处于由供给主导向需求主导转型的过渡型决策机制阶段,在决策主体及其权责分配、决策前的偏好显示、决策程序和方法、决策信息沟通、决策监督等方面明显具有新旧并存、稻稗混杂的特征。机制的完善需要以增强公共产品供给决策中的民主价值为依归,以扩大农民参与为核心,以增强社会公正为目标,以完善决策的民主程序和方法为切入点,扩大决策主体范围,完善决策前的偏好显示机制、决策信息沟通机制和决策监督机制,以期达到农村公共服务供需结构平衡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9.
许晓春 《新视野》2003,3(5):78-80
中国多极化外交战略是根据国际格局的变化而逐步形成的,其根本目标是推动世界政治民主化,使中国逐步地融入国际体系并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与中国综合国力的日渐增强为多极化外交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机遇,中国应抓住机遇,在参与国际机制、处理大国关系、建立稳定的周边关系方面有所作为。虽然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将面临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但其前景是乐观的。  相似文献   

10.
国际政治资源是指国际政治行为体在互动过程中开掘和创设的,能够为国际政治行为体贯彻战略目标,实现自身利益所运用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资源.在国际政治资源中,结构性资源是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和获取结构性国际政治资源对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全面融入国际体系,开发利用结构性国际政治资源,以服务于中国的和平发展,是当前中国外交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12.
王义桅 《前线》2022,(12):59-60
<正>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之世纪疫情与俄乌冲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遭遇严峻挑战。人类社会再次面临何去何从的历史当口,作为一个整体,在共同挑战面前,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人类只有和衷共济、和合共生这一条出路。近年来,中国积极顺应历史之变、回答时代之问,凸显中国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责任与担当。  相似文献   

13.
国际格局的走向与中国外交战略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国际格局是由欧洲中心向欧洲以外推进的过程,先后形成了威斯特伐里亚体系、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和“一超多强”,现在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在这样的国际格局走向下,为更好维护国家利益,我国在外交领域应坚持和平崛起战略、实施伙伴战略、推行多边外交战略、实行大国外交战略、继续推进睦邻友好战略,并一以贯之地维护和发展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非均势化、帝国主义化、意识形态冲突化的复合性存在,给国际安全制造了结构性政治困境,同时深刻地影响中国和谐社会外部环境的建设。因此,进入21世纪,中国和谐社会的建立与国际和谐环境形成了特殊的互动关系。中国必须实施和平崛起的外交方略,借鉴国际治理的操作方式,实行双赢性均势外交,实施睦邻友好政策。惟有如此,中国社会的和谐向度才能具备稳固的外部保障。  相似文献   

15.
正留美博士初露外交才干顾维钧,上海嘉定人。从小天资聪颖、学习勤奋,1899年考入上海英华书院,两年后又考入圣约翰书院,1904年8月赴美留学,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先后荣获文学学士、政治学硕士、国际法法学与外交博士学位。留美期间,由于才华出众、领导能力强,一直担任中国留美学生会会长。晚清重臣唐绍仪访美结束后到纽约看望中国留学生,顾维钧在欢迎唐的宴会上致词,充分显示  相似文献   

16.
方建中 《唯实》2009,(8):83-88
南京经济转型对城乡公共产品的供给提出明确的要求:一是扩大公共服务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二是完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改变城乡二元制度结构。但是,“城乡分治”的资源配置方式以及各级政府间财权、事权的不对称等诸多因素,致使南京的城乡公共产品供给机制还存在诸多问题。逐步优化城乡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城乡均等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完善财政资金使用结构和集体资金管理体制;将明确界定各级政府的责任与建立多元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相结合;建立“自下而上”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完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避免政府行为短期化。  相似文献   

17.
中外学者对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转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的转型研究是个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目前对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转型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转型的性质和意义,转型的内容和特点,对转型动因的解释三个方面。由于相关档案尚未公开,研究的科学性、准确性还难以令人满意。在研究方法上,主要还是史学研究较多,定性研究多,政治学的研究、定量研究较少。研究视野也有待拓宽,除了研究大国外交、外交战略,周边外交、多边外交、经济外交、公共外交、外交决策等方面的转型也是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8.
徐占伟 《党课》2007,(7):82-85
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最引人关注的话题之一。美国学者迈克尔&#183;克拉雷在其著作馈源战争》中指出,21世纪的头几十年中,战争将不是围绕意识形态而是围绕着资源进行,各国将为争夺对日渐减少的重要资源的控制权而战斗,而能源也将成为各国在制定对外政策和处理外交关系中必须认真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公共外交是一国政府面向国外公众的外交形式,其形成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公共外交在表达方式上不同于政府之间外交所具有的政治性和严肃性,最能打动人的是通过文化沟通的方式来增进彼此相互理解。政府在公共外交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同时,广大公众的言行也具有公共外交的意义,发挥着文化沟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十八大以来,为回应中国"强而必霸"的"中国威胁论",为推动世界包容发展、和谐发展,让"中国梦"惠及"世界梦",中国外交在"能够做"(如"强而必霸")与"应当做"(如"包容发展")之间,进行了负责任敢担当的国际发展伦理抉择:"我们应当做"。这一抉择既符合中国发展的历史逻辑,也符合中国发展的现实逻辑和未来逻辑。"我们应当做",意味着中国"有能力但不任性","有能力并愿意承担相应的发展责任"。同时,中国正大力倡导和践行"人类共同命运体"意识、建设"一路一带"、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等,将"应当做"付诸发展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