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价值观浅见     
张欣 《理论导刊》2002,(2):64-64
值此社会转型的世纪之交,价值观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之一。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系统,是人类生活的精神支柱,它着重解决人怎样活着才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因而是人类世界行为活动的重要的风向标,也是“地球村”各民族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价值观作为人对自身生活意义的反思和追求,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随着社会时代的变化而变迁。随着我国社会的改革开放,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价值观也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其形态是传统价值观向现实价值观转变,由一元价值观向多元价值观转变,而其核心之一是…  相似文献   

2.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的一个标识性成果,也是当前学界研究的热点。但目前研究并没有很好地解决“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前提性问题,而前提性问题的解决,是准确理解和领会习近平提出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必要条件。这些前提性问题包括对“共同价值与共同价值观”“‘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马克思恩格斯的‘真实共同体’”“‘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人类’与抽象的‘类’”关系的理解。依据唯物史观,“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人类的共同价值而非价值观,“全人类共同价值”依托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全球生产方式下人应有的群体性存在方式,“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人类”不是永恒不变的抽象的人类,而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类。正是这些前提性条件,决定了“全人类共同价值”与“普世价值”的本质不同。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8,(10)
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围绕研究生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所面临的困境,挖掘"红船精神"的育人化人功能。"红船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判断、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通过重温和学习"红船精神",以一种新颖的方式和载体传播,辅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让研究生在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其路径包括三个方面:"红船精神"融入课堂教学、"红船精神"融入校园文化活动、"红船精神"融入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4.
许姣 《学理论》2015,(1):32-33
"人道主义"思想在东、西方都有着其悠久的理论来源和发展历史,它的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新和丰富,但其内核始终包括以下几个因素:重视人及其觉悟的价值和作用,尊重人的尊严及权利,实现人类的独立和解放,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可以说,"人道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观一直为人们所追求,其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和幸福。本文对菲德尔·卡斯特罗"人道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做了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真理性价值观,是指对真理或真理性的价值的认识和评价。它既是真理观的重要内容,同时又是哲学价值观范畴中的重大问题,因而真理性价值观蕴含着理论范畴的交会,是一个很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通过确定真理性价值观的本质内容,进而引深对某些重大理论课题的研究,如真善美的整合一体,真理观与价值观的统一,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座标的确立等是不无神益的。故此仅抛引玉之“砖”,以就教于理论界。一、真理性价值观拓展了真善美整合一体的方法论思路真理本身不是价值,但是,真理作为人类实践一认知活动、科学研究、理论思维所时刻追求的目…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个社会要健康发展,都需要一种能为社会成员广泛认同和普遍接受的社会共同价值观,它是主导社会理想、信念、精神、风气的内在灵魂.社会共同价值观的形成以人的价值追求为前提和基础,社会共同价值观对人的价值追求又具有先在的制约性,并整合、引导人的价值追求,二者有机统一于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论著,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系统治国理政思想,这些思想具有丰富的价值观意蕴。高度重视价值观建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世界梦相通,其价值诉求合乎历史发展规律与唯物史观的基本逻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相互依存且互为表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共同价值的客观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共同价值是普遍与特殊的辩证统一关系。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在价值观上的自觉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为构建当代中国话语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展望新人类--全球化与青年价值观的演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互动关系,探讨被称为"新人类"的青年及其价值观有哪些新意?在全球化加速的今天,这些价值观的演变对形成人类的共同价值会有什么关系?在生产力空前发展、各国都面临价值转型的重要时刻,又有哪些新的价值追求在萌芽?本文试图由此探寻在全球化进程中青年价值观演变的某些轨迹.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3,(34)
价值观贯穿于思想品德之思想、品德、政治观和法律观之中,思想品德的价值观结构决定了它对个体外部行为具有价值取向作用。价值取向的功利性决定了思想品德价值取向功能的定向作用、驱动作用和规范作用,三者共同作用于价值取向实现的过程。价值取向功能的实现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服从阶级统治,安身生产劳动;一个是参与博弈,投身交往实践。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就形式阶级社会稳定运行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0.
社会心理学认为:所谓价值,是指客观事物对于人们所具有的益处。而价值观则是人们在进行价值判断时的依据,是人们关于客观事物对人所具意义的基本看法。由于客观事物在不同人的心目中具有不同的价值,因此价值的划分也是多方面的。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阿尔波特将价值划分为六种,而西方有些学者和日本的有些心理学家则提出了相互之间大同小异的五种价值。归纳起来,不外乎达洋六种价值:经济价值、政治价值、科学价值、审美价值、道德价值、宗教价值。西方学者认为,各种价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27)
平等是人类的共同核心价值观,在资产阶级推翻封建等级制度的历史实践中,发挥过重大的历史作用,但也有其历史局限性。在批判资产阶级平等观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形成了自己的平等观。平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12.
《求知》2017,(3)
<正>侯惠勤在2017年第1期《求是》杂志撰文指出:一、"普世价值"论争的本质在于:不是有无共同人性、有无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抽象争论,而是关于资本主义制度是否具有普世性和永恒性、中国是否要搞"全盘西化"的重大政治原则问题。"普世价值"一旦还原为政治价值,其"人类共同价值"之表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之实的矛盾马上就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7,(1)
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是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共同价值"的本质内涵、与普世价值的本质区别等基本问题,阐述了"共同价值"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集中体现了党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深化与拓展。  相似文献   

14.
友善,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而且是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友善既有正义之规,又有道义之维。"正义"与"道义"在现代社会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概念,它们遵循共同的"道",在核心语义上具有共通性,都有"正当"之义和"善"的性质。"正义"的正当性偏重合法权益,强调"应得",维护社会基本善;"道义"的正当性来自人性义理、社会公理,强调"应做",维护社会较高善。区分正义之友善与道义之友善,旨在避免假借道义之名破坏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彼此联系、相互统一、不可分割的。改造主观世界,核心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切实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问题。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通过阐述价值与价值观的哲学内涵,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思想与观念入手,找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所包含的特点,进一步阐述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当代意义,是当今时代最进步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为确保世界和平发展,避免共同毁灭,东西方之间特别是中美之间的唯一选择就是融合、合作、共享、共进。而彼此间价值观的差异却从最渊深处制约着一系列结构性矛盾的解决。因此,如何直面东西方文化差异,从价值观层面进行深度交流,找到"最大公约数",扩大"共同感",就成为解决问题最根本的办法,也是一项浩繁而巨大的工程。中国有足够的价值观自信。高禀赋的传统文化资源,其中富含对人类具有终极意义的思想。为求化育,萃取精华,注入新意,作为东西方价值观交流之主旨,可谓浩繁工程的万端之首。本文即在分析时代对价值观需求迫切性基础上,提出了四个思想潜力巨大传统思想,阐释其诸端可与西方"共道"之精义,挖掘其时代价值,彰明前路,陈清利害,并提出四项施策,以期东西方相向而行,共融共进。  相似文献   

17.
项慧芳 《民主》2009,(5):22-24
教育价值观是人们对教育价值的看法,即对教育价值的认识、态度、评价等的总称。它是人类价值观在教育方面的具体化,是人们对教育感知、认识的重要内容,是指导、支配和评价教育行为和功效的核心观念。学校,作为实施教育的主阵地,培养人的主战场,其教育价值观的转变尤为重要。那么,作为学校领军人物的校长,  相似文献   

18.
卓爱平 《学理论》2009,(5):61-62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引领军队前进的精神旗帜。以”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为主要内容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军价值观念、价值结构、价值选择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是我军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全军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共同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是引领官兵思想道德共同进步的强大动力。围绕强化官兵精神支柱,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抓住了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时代课题,是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7,(6)
《资本论》将政治经济学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它揭示了资产阶级的核心价值观实践理念绝不是欧洲中心主义的线性发展观,而是一种尊重不同国家或民族具体差异的开放道路。通过破除政治经济学的迷雾,推进社会进步,使身处不同文明的人民包容互鉴、相互尊重、和睦共处。"一带一路"战略不同于《资本论》所揭示的资本逻辑,中国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并与沿线国家和衷共济、"亲诚惠容",努力再现古丝绸之路的荣耀与辉煌,共同铸就团结、发展、繁荣、文明的希望之梦,这是人类的共同价值向往。  相似文献   

20.
价值观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处于一定社会群体中的人们从价值主体的角度、基于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要所共同形成的关于价值客体的作用、意义、价值的总观点、总看法,它表现为人们对于各种外在于他的价值客体的好或坏、正确与错误、是否符合人们的愿望等判断、评价和由此决定的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的态度、方式,是人们特有的应该希望什么和避免什么的规范性见解。价值观不是恒定的,不同社会,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人们会有极其不同的价值观。因此,价值观是多元的:相对于一个价值客体的同一种属性而言,不同的价值主体可能有不同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