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其力量是不容小视的,它的影响早已渗透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各个角落之中。大众文化以其趣味性、受欢迎性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但是大众文化由于带有商业色彩,存在一些缺陷。应该以先进文化推进大众文化发展,规范大众文化产业性发展,才能实现其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艺术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张新颜 《理论导刊》2007,(10):69-71
在世界范围内,文化生产力发展区分为现代与后现代两个形态,后者主要体现为信息经济、知识经济、体验经济以及注意力经济这样几种形式;当前中国文化生产力发展的基本理念设计,应以"科技创造"为基础、以"人文创意"为前锋;其发展模式则体现为以"信息经济"为下位驱动,以"创意经济"为上位牵引,这样一种"梯级推进"模式。  相似文献   

3.
作为政治发展的一种深层次因素,政治文化在政治运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一种社会秩序治理模式。然而,创新是政治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不竭动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政治文化的创新是社会创新中的首要因素。因此,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国际背景下,加强政治文化的持续创新就成为了政治发展的客观诉求。针对目前政治文化创新中的错误倾向,新时期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合理的创新向度: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二是要坚持"信仰需求"的开发逻辑;三是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基本品格;四是要坚持"文化安全"的国家战略;五是要坚持"协同治理"的选择模式;六是要坚持"兼收并蓄"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4.
伏小刚 《学理论》2011,(27):88-90
鲁迅和沈从文是中国20世纪文坛两位重要的作家,在现代文学史中具有重要地位。但一直以来,文学研究忽略了存在于这两位作家之间的互补性。试图对鲁迅和沈从文的文与人展开文化价值方面的梳理与比较,通过对不同思维理路的分析,提出他们之间存在的互补关系,进而指出鲁迅与沈从文的人与文近于一种优秀的文化生态组合,一种完美健康的"文化—心理"模式,以期建立某种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新人文价值、人格精神体系。  相似文献   

5.
刘俐 《学理论》2012,(18):133-134
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孕育了独特的传统民歌。2500年前的《诗经》到楚辞、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等等,随着诗、乐、舞的交相融汇,民歌艺术逐渐发展起来。人民对民歌的喜爱,造就了民歌艺术的蓬勃发展,也推动了民歌艺术审美水平和审美要求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6.
矢量潮流设计近年来风行一时,受到了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追捧和喜爱.其作品本身凸显了时尚潮流的大众文化,遵循了游戏品格,符合了现代艺术作品重形式以及"形式至上"的艺术立场.当中各种元素的使用由于文化背景的变更也朝着通俗、时兴的艺术方向进行转型.比如字体元素在其中的运用也不再是为了阅读,而是成为被解构的视觉元素并加以合理放置.再如古典元素本身原有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转为一种更为强调对于表面的修饰,变成一种表现的艺术,在创造新文化的同时也是一种对传统文脉的承接.这是从形式上入手而进行的归纳体会,体现了当代设计审美理念背后的文化精神.表明了当前如何使不同元素进行视觉合理组合是当代艺术设计的视觉重构和现实转型,是当代前沿设计师应该把握的设计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反腐倡廉语言艺术包括内容和形式两部分:艺术内容回答了"反腐倡廉的现状"、"为什么要反腐倡廉"、"怎样反腐倡廉"等基本问题,强调当前反腐倡廉的现实迫切性、极端重要性和反腐倡廉方针科学性;艺术形式是艺术内容的表现方式,习近平结合个人阅历,在讲话中善用大白话、大实话,善用形象比喻、诗文典故和俚语,善用生动事例并身体力行,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语言技巧。习近平反腐倡廉语言艺术在增强干部廉洁教育感染力,丰富干部廉洁教育内容素材,提升干部廉洁教育整体水平,促进干部廉洁自律、做合格干部等方面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丙珍 《学理论》2011,(19):58-59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价值、审美价值、科学认识价值、艺术价值、道德价值、教育价值、经济价值、社会和谐价值等,其中,审美价值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种价值得以发挥的基础,又是实现这些价值的最终目的。本文以后殖民理论为根基,通过形式与内容两个层面,从艺术生产模式、语言使用和情节人物处理、人生真谛与生活之美、地域民俗风情等四个方面论述赫哲族"伊玛堪"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贾娟 《学理论》2013,(14):185-186
西北民歌从唱腔到唱词都具有西北豪放、凄凉之美,这种特征是与西北的地理、文化和民俗紧密相连的。西北民歌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辽阔、苍凉和雄浑之美,这些音乐表现体现了西北民歌更深层次的美感即"凄凉美",它是构成西北民歌美学品味中最重要的元素。  相似文献   

10.
发展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要面向世界文化。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化思潮,要实现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与之对话,我们必须弄清楚这两种文化各自不同的特点,正确认识和对待后现代主义,以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曹红玉 《学理论》2011,(17):211-212
中西异质文化的碰撞与冲突影响了中西两种从根本上差异明显的文化体系的相互接受与整合,而其中艺术家的自身艺术构架产生了变化,是中西文化冲突整合之后的状态。但是究竟如何对待本体文化和外来文化,何为"体"何为"用"是中西文化交融的核心问题之一。在绘画中,"中体西用"与"西体中用"是两种在完全迥异的哲学理念渗透下的艺术表现手法。而在众多艺术家中,郎世宁与吴冠中的绘画突出显示了中西文化艺术的碰撞与融合。  相似文献   

12.
董晓龙  杨鸣 《学理论》2013,(4):22-23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显示出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其不仅成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砝码,更成为振兴民族的不竭动力。所以,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应深刻认识"文化软实力"的内涵、重大意义及不断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3.
文化安全与文化产业的关系悖论及价值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作为新事物在发展的初始阶段容易产生"外部性",即引致文化安全问题。而维护文化安全与发展文化产业这一命题存在四大悖论,即文化安全与发展文化产业定位的不同与耦合,文化安全与文化产业"走出去"目标的偏差与背离,文化安全与发展文化产业矛盾性与和谐性的交融以及维护文化安全与发展文化产业"度"的难以定量。因此,两者关系的正确处理应以"和谐"为价值归宿、遵循两个价值取向:一是遵循两个规律,二是实现理念多元化、管理多元化和资本多元化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梁鑫磊 《学理论》2013,(8):44-46
恐怖电影作为一种小众的类型电影已经伴随着电影工业存在了一百年之久,然而其他类型电影(例如爱情电影、西部电影)在电影史的发展中成为被大众所接受并喜爱的文化产品并形成了自己的文化风格的同时,人们却刻意或非刻意地忽视了恐怖电影艺术价值并放弃了对这类类型电影的更深层次或更广义的哲学解析。就恐怖电影中的文化现象进行心理学与哲学的浅析,为的是尽可能的丰富恐怖电影的文化价值和"恐惧"这一哲学主题。  相似文献   

15.
菲斯克电视的两种经济理论认为文化商品的流通要经过金融经济与文化经济两个环节。通过改造该理论,本文建立了山寨文化模式。将山寨经济分为山寨金融经济与山寨文化经济。前者可以为山寨产品生产者带来物质利益,后者可以实现山寨消费者的文化价值。正是因为两种利益的满足使山寨文化得到流行。山寨文化产生的社会、文化、心理根源,说明了它存在的合理性。因此,应该视具体情况,采取鼓励、包容、节制等不同的方式,使其"为我所用",达到与主流文化相得益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论企业与农户间利益联结机制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行的企业与农户间的利益联结多是采用契约形式,是典型的松散型联结,这种联结机制是导致"企业+农户"型组织模式不稳定问题的主要原因。要扭转这一困境,就必须改变联结机制,实现由松散型向紧密型利益联结转变,股权联结应是实现这一转变的较佳机制,即农户先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以股权形式与其他农户的股权进行联结,成立农民股份合作组织,然后再由合作组织以总体股份与龙头企业尤其是公司型龙头企业进行联结,形成"公司型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模式,这一模式应是我国农业经营企业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经历了从"破"到"立"、从辩证否定到辩证肯定、从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的历史嬗变,内含实践与文化两个维度。在实践维度上,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从彼此决裂到相互融合、从简单相加到深度转化、从形式借鉴到内容互通演变的逻辑必然;在文化维度上,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经历新民主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两次转型,在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中实现"守"与"变"动态统一的转型方向。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经历了从"破"到"立"、从辩证否定到辩证肯定、从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的历史嬗变,内含实践与文化两个维度。在实践维度上,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从彼此决裂到相互融合、从简单相加到深度转化、从形式借鉴到内容互通演变的逻辑必然;在文化维度上,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经历新民主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两次转型,在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中实现"守"与"变"动态统一的转型方向。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6,(4)
文化生产的市场赞助模式在工业时代得以形成,主要缘于:第一,物质消费文化产生;第二,新的产品分配与传播形式发展。这时的文化生产不仅在批量化、大众化的生产模式上开启了"文化工业"的时代,更在经营形式上确立了"文化商业"的主流趋势——文化与资本、消费、市场、经济联姻,呈现出很大程度的"资本化"趋势。理解这些,对于我们今天从文化与资本结合的角度研究文化产业、文化经济、文化消费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晓星 《理论导刊》2020,(1):102-107
"循吏"与"清流"的历史之辩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的独特现象,也是我国传统政治理性的一种表现形态。这一问题表面上是两种不同官员形象的对比,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政治理性内在张力的外显,是两种不同政治理性观念的博弈。其发生逻辑在于政治理性自身的价值性,在于价值评价的差异性。它的实质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分野,其中"循吏"是工具理性的表征,"清流"是对价值理性的彰显。新时代"循吏"与"清流"历史之辩的本质启示是国家治理现代化需实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融合,执政党要实现执政能力与执政道德的统一。同时,各级领导干部要以廉政为先、勤政为本、善治为要,进而实现执政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