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尔库塞对“工业发达社会”的批判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玉霞 《理论探讨》2003,1(6):42-44
在《爱欲与文明》和《单向度的社会》这两部著作中,马尔库塞通过把弗洛伊德的"爱欲论"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相结合,分析当代"工业发达社会",得出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是"爱欲受压抑的社会"、"攻击性的社会"、"一体化的社会"、"集权主义的社会"。虽然马尔库塞在某些理论和认识上存在着欠缺,但瑕不掩瑜,这些理论不仅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且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感性"话语及其蕴含的审美之维,作为西方理性权威的突围者,在近现代和当代具有政治美学的意蕴。从马克思对早期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政治经济学批判,经由马尔库塞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批判,到朗西埃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民主制度进行的批判,"感性"都被看作理想社会建构的重要维度。无论是马克思的"感性的解放"、马尔库塞的"感性的重建",还是朗西埃"感性的分享",其理论的旨归或是批判早期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异化劳动而追求实现共产主义的审美王国,或是批判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工具理性导致的单向度的人而诉求总体的人,或是批判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等级秩序而倡导审美的民主。由此马克思、马尔库塞与朗西埃为人们呈现出脉络清晰的政治美学发展谱系。  相似文献   

3.
马尔库塞以"单向度"为理论视角,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消费异化现象做出了深刻反省和揭露,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消费异化思想。他认为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虚假需求"的引诱促成了消费异化的产生,消费异化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控制人类的新手段,人的主体性失落和社会的生态失衡是消费异化的必然影响。面对马尔库塞的消费异化理论,我们既不能全盘吸收也不能全部否定,必须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既要看到其应有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又要看到其存在的历史局限和理论不足。  相似文献   

4.
从建设性后现代的视野看,马尔库塞"单向度人"理论的思想贡献是巨大的。然而,痴迷于解构特别是其极端的否定性立场,使得马尔库塞在很大程度上站在解构性的或曰否定性的后现代主义阵营一边。他的"单向度人"理论不但片面理解了科技异化与人的本质,缺乏生态维度和非西方文化的维度,而且导致无力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方案,最终不得不走向悲观主义。建设性后现代主义通过提出具有人文关怀的"厚道科技",走向责任的"深度自由",天人合一的"生态意识",欣赏他者的"多元互补文化",倡导人的全面发展的"审美智慧"而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的"单向度社会"和马尔库塞"单向度人"理论的双重超越。这一超越,不但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的认识与批判,而且为我们避免重蹈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覆辙,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以及制定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都不乏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社会批判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存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另一种是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前者极力推崇,而对后者则无情拒斥。卢卡奇、马尔库塞、弗罗姆、哈贝马斯、列斐伏尔等都从各自不同角度批判了现当代资本主义的异化现象,认为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是个病态的富裕社会。但同时,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等认为机器可以直接创造价值,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已过时了。这样,异化理论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万能钥匙。  相似文献   

6.
吴振达 《学理论》2008,(18):60-61
马尔库塞把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理论相结合,提出了单向度理论,深刻地揭露了西方发达工业社会中人的异化状态,探索了发达工业社会中的哲学和社会问题,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对古典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生产劳动异化批判到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文化异化批判,这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后期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向.而列斐伏尔的消费受控制社会批判理论、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社会批判理论以及哈贝马斯的公共生活领域理论,则是这个转向中的最重要代表.研究消费社会批判理论对于全面认识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代化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顾爽 《学理论》2011,(25):46-47
马克思劳动异化与马尔库塞技术异化理论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两个不同发展时期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提出的,两种理论都以异化为切入点,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异化在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表现,通过分析比较以上两种异化思想,试图从多方位的视野角度审视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来,理性作为能力、方法和精神的现实表征,曾对人类进步起到巨大推进作用,却也在社会发展中走向了片面的异化。因此,以马尔库塞为代表的学者对工具理性展开了严厉批判。但不同于马克思政治经济批判的理论范式,晚期马尔库塞从人本主义的文化视角展开自身的理论论述,通过批判工业资本主义的"肯定文化",在吸收美学理论的基础上,试图以唤醒"新感性"的方式实现政治批判,从而构建了"审美乌托邦"这一宏大的社会构想。  相似文献   

10.
1964年,马尔库塞出版了批判先进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著作《单向度的人》。他指出,现代工业社会由于科技进步,已经被工具技术理性所统治,变成了仅存肯定因素或保守因素的单向度社会。而且社会极权主义也以新的形式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压制,导致生活在其中的人成了物质生活上舒适、精神生活上贫乏空虚的"单向度的人"。通过分析马尔库塞的重要观点,可以看到其合理性与局限性,并结合实际对此做出了一定解释,得到了对中国建构和谐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视域中,自然从未缺席;相反,不可化约的自然始终是一切人类活动得以可能的存在论前提。尽管马克思确立了人作为自然存在者以及人与自然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永恒必然性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事实,但马克思并没有陷入"自然主义"的窠臼。马克思思索为何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对象化的劳动使人和自然都陷入异化的危机。马克思通过对资本逻辑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反自然""反生态"的内在本性,认为正是资本逻辑导致与人的异化相对应的自然的抽象化和被蔑视。通过对生态危机根源的分析,马克思提出了克服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瓦解资本逻辑,使市民社会过渡到"人类社会"的共产主义。无论是作为一种运动的共产主义,还是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共产主义,它都包含深刻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12.
马尔库塞在"消费社会""单向度社会"的语境下,关注女性的生活和解放状况,呼吁人们重视女性特征和女性价值观,提出女性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并认为经过几千年漫长的社会建构而形成的女性特征是资本主义"操作原则"的对立面。马尔库塞高度赞扬女性特征,将建立非压抑性爱欲社会的希望落在女性身上,认为女性是构建非压抑性文明的主体。同时,他也担心当代西方的女权运动在"异化消费"的旋涡中停滞。马尔库塞警示女性应该从消费圣殿的虚幻满足中抽离出来,注重培养自身的价值主体意识,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21,(10)
马克思在其政治经济学研究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规律,把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最终的灭亡看作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虚拟资本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马克思对他所处时期的虚拟资本进行研究,总结了虚拟资本的资本化理论。希法亭对帝国主义时期的股份公司进行研究,总结出了"创业利润"理论。希法亭的"创业利润"理论是对马克思虚拟资本的资本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回应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传统。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盛行的消费主义思潮,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指认异化消费为人在资本制造的虚假需要下对异化劳动的补偿。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异化消费的批判以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为分析起点,探明资本主义制度是异化消费的逻辑必然;以批判人的需求异化为逻辑中介,判明异化消费是一种异化的主体存在方式;以人的存在方式重构为价值旨归,指明微观层面在于价值观念革新、重建人的需要理论、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宏观层面在于社会结构变革、用先进的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理论兼具批判和重构的逻辑理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尔库塞指出,在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人们深受技术发展的影响,逐渐丧失了对社会批判的否定性和超越性的能力。他批判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世界虚妄的文明,分析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文化等各领域的异化现象。从而揭露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各个领域存在的弊端。马尔库塞针对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异化现象,提出了乌托邦式的解放审美和文化上的大拒绝的超越路径。  相似文献   

16.
唯物史观又称马克思哲学,马克思哲学亦称唯物史观。《资本论》书写的学术使命在于揭露资本主义的腐朽、资本剥削的秘密和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等,这表明《资本论》不仅是经济学著作、政治经济学著作,还是哲学著作,具有唯物史观意蕴的哲学著作。从"资本"或"资本主义"应该"是什么"的唯物史观逻辑视域理解,资本主义或资本逻辑不是资本正义的现实展开而是资本异化正义的现实揭露。从"为什么是什么"的唯物史观逻辑视域理解,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在于能够满足剩余价值榨取的资本逻辑。从"未来是什么"的唯物史观逻辑视域理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是资本逻辑充分展开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以"异化"为"方法论自觉",探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异化劳动的实然,创设了异化劳动的系统性话语空间。西方传统思想关于"人是什么"的追问、德国古典哲学中"异化"理论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中"财富本质"的邂逅、矛盾重重的资本主义社会如何达成"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三个方面构成了异化劳动理论的出场语境。异化劳动的四重表现样态、产生的深层次机理与扬弃异化劳动的路径三个维度,是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理论内涵布展的完整性阐发。多维审思异化劳动理论,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有着深刻的现实启新:辩证看待坚持依靠人民与为了人民相统一的政治立场;客观思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坚持党的领导相统一的政治举措;理性考量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相统一的政治信仰。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7,(2)
本·阿格尔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他在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全面地提出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异化消费理论。在当代社会,资本逻辑支配下的异化消费一方面导致了无产阶级从情感上依附于消费欲望,无意识地默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合法性;另一方面也加剧了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使得生态危机日趋严重。本·阿格尔的异化消费理论尽管存在一些局限性,但其对于防范和控制当代消费主义、物质主义等社会风气和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问题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非正义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理论,提出了建立在劳动基础之上和对资本批判的基础之上的分配正义思想.马克思不以构筑正义的一般理论为目的,而且关于正义本身的争论也不在问题意识之内,但正义的问题关系到马克思理论架构的核心.因为,他的经济学不只限于说明经济现象,而是通过说明现象来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的,不单说明资本主义的本质,还要揭露其否定性.因此,马克思的正义问题的焦点是:通过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进而批判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非正义性.  相似文献   

20.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马克思系统地提出了其异化概念和理论,其中的"技术异化"观点主张社会中若不消除资本主义私有制,由于机器某种特定的使用方式使得工人这一群体受到了压迫和折磨,进而变成了制造剩余价值的单一机器。在马克思异化思想的视角下,以现代科技带来的教育上的"异化"现象为例,将异化理论用于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