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德建设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因此,建设和谐社会,提高综合国力,道德建设尤其是公德建设是其重要的内容。正确地界定公德的性质,科学地把握公德的作用,是深入开展公德建设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2.
梁鹏 《理论导刊》2008,(1):113-115
公德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道德底线.大学生的公德建设不容乐观.高校只有加强德育教学、强化大学生自我教育、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创建高校、家庭、社会协作教育体系,使公德建设规范化、制度化,才能提高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  相似文献   

3.
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制度障碍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华 《行政论坛》2007,(6):35-39
要实现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有序和高效,科学合理、公正公平的制度是关键。而制度障碍正是目前制约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一大瓶颈,应从实现公民参与的制度化、程序化和法制化以及重点加强信息公开制度、公民建议、批评制度和听证制度等具体制度建设着手,以完善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4.
论转型社会期民众公德伦理与公民意识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社会期部分民众道德水准下降是我们时代的一个普遍现象。在中国这样一个缺乏现代公共生活传统的国家,市民在公共意识形成和公共生活能力的发挥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公民公德伦理意识欠缺,究其原因,首先在于“公民社会”发育不足;加强以“公民意识”为核心内容的公民素质的培养,是新的历史时期道德建设的关键,是民众新的德性素养历史性生成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制度是人类拯救自己的有效手段。遏制当前我国的社会诚信危机,需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诚信制度化。现代物质主义、工具主义、后现代主义对诚信价值的消解,无不对诚信制度的权威性构成挑战。应对现代性的挑战,保障诚信制度的有效运行,既需要社会结构提供合乎正义的制度系统,也需要具有道德责任的个体。公民的责任自觉及其失责的主动担当,是诚信制度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和践行的道德基础。名责统一的角色伦理、职业伦理教化、舆论褒贬的道德倾向,是培育公民道德责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公民非制度化参与的产生同转型期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深刻变革有密切联系,其危害十分严重,必须予以高度关注.规范公民非制度化参与的对策是:以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把公民的非制度化参与纳入制度化体系;加强政府官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切实防范政策失误;加强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增强公民制度化参与意识和能力;依法坚决打击严重危害政府权威、法律尊严和社会稳定的非制度化参与行为.  相似文献   

7.
李怡坤 《学理论》2009,(23):24-25
在目前中国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期,道德滑坡已成为世人所认知的一种共识现象。而公德和私德作为伦理学道德的两大范畴,如何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进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就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莱州市“三德工程”的具体实践,让我们从中找出了公德和私德之间实现良性互动的途径和方法。莱州市把“三德工程”建设的着力点,放在“责任”这样一个环节,它初步形成了一个家庭责任、政府责任和社会责任三位一体的道德责任体系,解决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些根本性、全局性的制度和机制建设问题,为积极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公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要使这一基础性工程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伦理底蕴,并使之在整个社会主义的各个领域中发挥积极作用,就必须立足于社会整体,着眼于现实需要,努力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一、新时期公德应有三个层次公德,是道德的一部分。一般而言,公德是指反映国家、社会或民族的公共利益和公共关系的道德,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包括人与阶级、民族、国家等人类群体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时所必须共同遵守的最基本、最起码…  相似文献   

9.
“公德”和“私德”及其相互关系是梁启超道德哲学的主要内容。在进行道德革命时,他用资产阶级的“公德”批判中国传统道德的“私德”;在进行道德建设时,则用中国传统道德的“私德”去补充资产阶级的“公德”。梁启超从“公德”到“私德”的转化,是从道德革命到道德建设的深化,是思想上的前进,不是思想上的倒退。  相似文献   

10.
随着近年来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大规模密集爆发,一时间成为了社会及公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爆发,有着诸多方面的原因,但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公民的参与未能实现制度化和有序化,因此,从当前社会背景及制度等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通过保障公民环境权利、完善环保参与制度以及发展环保社会组织等方式,实现公民环保参与的有序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11.
马骏锐 《学理论》2011,(32):30-32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应有之义,但目前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较低,个别地方甚至出现政治参与的无序状态。因此,研究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构建和实现有序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对实现我国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下公民道德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公民道德人格的缺失。本文就此问题提出建构"道德主体"制度体系的设想,认为道德主体是社会主体在道德建设领域的体现,道德主体制度建构不仅仅是道德问题,更是法律问题和政治问题。道德选择权是一种保障公民参与社会道德建设的法律权利,是道德主体地位的基本权利表现。道德选择权的制度建构实现了道德建设的法律制度支撑,形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与法治建设的互动与协调发展,展现了道德建设"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具体制度设想。  相似文献   

13.
从利益表达视角看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最关键的内容就是协调利益关系,最基础的问题是形成能够协调利益关系的机制,首要的是利益表达,利益表达是政治参与的一种方式。目前,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度不畅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基层民主制度作为公民直接进行政治参与的制度很不完善,信访制度还存在体制上的不足之处,在政治参与的扩大化和政治制度的效能化之间产生矛盾,影响了政治稳定。要想实现有序的政治参与,需要大力发展经济,通过对社会利益的重新分配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加快制度建设,实现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和法制化;促进文化建设,提高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公民文化与廉政文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廉政文化建设以公民文化为内核,而公民文化则是廉政文化题中应有之义。公民文化强调是的公民的权利,关注的是对官员的约束;廉政文化更多强调的是官员的自律,关注的是公民的评价;公民文化主张制度安排的路径,而廉政文化主张道德榜样作用。创新或置换以传统文化为内涵的廉政文化,必须以公民文化为基石,以政治发展和社会建设为动力和抓手。  相似文献   

15.
知情权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是实现其他政治权利的重要条件。而传统体制惯性作用下政府部门控制信息的内在偏好不利于公众及时获取信息。消解信息资源服务社会的障碍,保障公民知情权,必须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化建设。综观世界各国,美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起步较早,制度化水平高,发展更为完备。在实践中,我们应立足本国国情,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重视制度衔接,明确公开范围,完善公开方式,强化外部监督等。  相似文献   

16.
社会公德作为日常生活的基础道德部分,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社会公德的建设,而社会公德的建设又需要从架构公德规范体系、建设公德实施机制和营造社会公德环境入手。  相似文献   

17.
颜世颀 《理论探索》2011,(6):120-122,126
政治权利是保障公民参与政治决策过程的权利,它的实现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合格的公民是其个体基础,独立的公民社会是其社会基础,健全的法律制度是其制度基础。但在我国,由于缺乏相应的公民素质,公民社会组织相对脆弱,法律制度方面还存在诸多障碍,难以充分实现公民政治权利。充分实现公民政治权利,应培育具有相应文化和技能的合格公民;发展各种民间组织,培育独立的公民社会;从法律上健全各种制度,确保公民真正享有政治权利。  相似文献   

18.
制度伦理适应了道德改革的需要,有效地解决了当前的道德危机。但制度伦理有其限度,即不是所有的伦理都能制度化;制度伦理有悖于道德生成论;制度伦理的价值指向只溯及到形式公正;制度伦理作用的发挥受制于政府公信力的强弱;制度伦理不是伦理建设的最高形式。  相似文献   

19.
社会公德只有通过公民自身的内化才可以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在这一内化过程中,人们往往误以为道德内化就是单一的自我反思过程,其实,社会公德的内亿必须通过把握公德规范的深刻内涵、跨越"心理障碍"、注重"慎独"、积极参与公德实践活动、从点滴做起等多种路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公民非制度化利益表达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制度化利益表达是指在正式的制度渠道缺乏或者不通畅的条件下,公民采用非制度化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诉求,影响和推动政治系统的决策,从而使自己的利益得以实现的过程。在我国,非制度化利益表达的形成机制主要是由于正式制度结构的不健全和不均衡,政治表达主体的整体素质不高和经济地位偏低、政治效能感脆弱,以及政治参与的环境中社会结构的断裂三种因素造成的。而走向公民有序利益表达的对策是:提高制度化水平、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加强公民参与教育以及建立社会控制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