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工业生产的专业分工和协作,是社会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它反映着社会分工和生产社会化的程度。工业生产的专业分工和协作,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程度有着紧密联系。社会生产力愈发展,部门间和企业间的社会分工就愈细,专业分工和协作的水平也就愈高;而合理的专业分工和协作,又能进一步提高生产技术、改进企  相似文献   

2.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人的全面发展不仅需要高度发展的生产力,而且还需要高度发展的生产关系。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整体的转型升级阶段。"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给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带来了深刻影响的同时,也为人的全面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随着宣传地位的提高、领域的拓宽、手段的更新、方式的改变、速度的加快、覆盖面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宣传出生产力。一、宣传出生产力,是由构成物质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生产力学说告诉我们,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的自身生产三个领域。总的来说,构成生产力本身的内部要素有两个方面,即物的要素和人的要素,二者之间,物的因素是物质生产中的基础因素,人的因素是物质生产力的主体因素。它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密切结合在一起,并共同起作用,其中人是推动物质生产力发展的决…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大冶市实验中学左玉梅:心理教育,简称心育。它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全面发展学生个性,培养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合格人才为目的。人的发展,不仅是身体的成长、知识经验的增长和技能的形成,而且是各种智能、需要、动机、态度、价值观、气质和性格等心理特征的全面发展。心理学把个性解释为以上这些心理特征的统一体,个性表现出每个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从教育心理角度看,个性的全面发展也就是人格的全面发展。开设心育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发展学生个性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论大科学时代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向桐  张立静 《求实》2005,(8):38-41
理想主义科学观和功利主义科学观,都是从单维度来看待科学的。大科学时代科学的社会组织程度越来越高,并且科学与技术已经融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科学家应该承担起特殊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6.
个人理论是马克思思想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以现实的个人、实践活动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为立足点,以人的本质——人的需要——实践活动——社会关系——个性为基本线索,从本体论、社会观、历史观、价值观四个层面构建起理论框架。厘清马克思研究个人的致思理路,概括他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可以使我们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个人理论,同时敞显其理论之批判与超越意蕴。  相似文献   

7.
风险社会:个性自由发展的代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友刚 《探索》2005,25(3):136-140
劳动从满足人的自然需要为直接目的到作为目的本身的能力的发展,是理解马克思的个性自由理论的关键。马克思关于自由个性的思想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点即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力上。人类个性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依赖人类实践能力和水平的高度发展,但是与此同时,这种发展又带来了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自由与风险是一对孪生兄弟。正确、全面认识和把握自由个性的充分发展与风险代价的关系,对于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对于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目标定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邹吉忠 《唯实》2002,4(4):16-20
邓小平关于制度建设的论述,是其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他的一个基本思想是:制度建设是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他看来,生产力的现代发展,极大地凸显了制度的功能和作用,使生产力的发展与制度建设内在地关联起来。从中国社会现实出发,邓小平比新制度经济学家更清晰、更准确地看到,制度创新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机制,制度建设是现代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建立在实践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础上,坚持社会整体的全面的协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在黑龙江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充满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对推动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黑龙江省要找准自身定位,做到整体协调发展:发挥区位优势,助推形成东北协同开放新合力;全面统筹发展:依托对口合作,借力构建南北互动发展新格局。既要看到自身发展问题,也要看到自身发展优势,努力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渝政 《求实》2004,3(10):13-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理论 ,扩大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内容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思想。江泽民同志把生产力的观点、文化的观点、人民群众的观点三项内容融为一个整体 ,强调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精神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运动过程,运动需要动力源泉。人类社会的发展,又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运动过程,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有特殊的社会发展规律在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统率下,在各自独特的范围和层次中发挥着其他规律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五十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基本经验之一,就是必须合理构建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层次体系,从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一、社会发展基本动力的构建与我国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有意识的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通过人的活动来推进的。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需要是物质资料的需要。马克思说得好,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宗教、哲学和其他。要满足人们吃喝住穿的需要,就必须进行生产活动。生产活动是通过生产力的运动来实现的,因而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的或者是最基本的动力。在生产力这个动力系统中,人又是最积极和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以人民为主体权属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为人的彻底解放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为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制度基础,这就为生产力发展开辟了最广阔的前景和施展空间。但是,生产力的发展从来都不是直线性发展的,在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人们根据所处的历史时代的需要 ,构想了许多理想人格。马克思从人与人建立社会联系的角度确立了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 ,即“人的依赖关系”的自然经济阶段、“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商品经济阶段和“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产品经济阶段。理想人格与这三大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 ,也经历了自身的不断变迁。  一农业文明时期 ,从其生产力来看 ,手工工具的历史功绩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分化。但是由于人类只能利用体力劳动同自然界进行交换 ,因…  相似文献   

13.
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看,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人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的历史,是人们向往、追求个性全面自由发展的历史,社会越向前发展,社会生活就越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多样化的联系,就越是要求社会成员发展多样的个性与能力,思想政治工作要顺  相似文献   

14.
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是什么,近年来我国哲学界提出了一些值得商榷的重要观点,现将这些观点综述如下,其中也有些是属于本人的看法: 观点之一,需要说。需要,是生产力包含的人与自然矛盾的内在根据,人的需要对象要由自然界来提供,而自然界永远不能满足人的需要,不能提供人需要的现成对象。人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即征服自然、满足需要,必须进行劳动实践。马克思说:“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人就是在这个实践中才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可见,没有人的需要,就没有人与自然的矛盾,也就没有人的生产实践,也就谈不上生产力。人的需要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永不衰竭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5.
《世纪桥》2014,(1)
现代化是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换的特殊历史阶段,它包括物质和精神层面的现代化。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我国在科技、经济以及政治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物的现代化完成的同时还需要人自身的现代化,这一目标是符合马克主义原理和中国发展国情的。而个人自由维度是完成人自身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是构成现代化社会精神文明的基石,本文试图找出个人自由之维缺失的原因以完成人自身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马克思社会历史观与主体价值观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支撑点,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两条线索着重论证了社会历史观与主体价值观的相互关系及辩证本质,并阐述社会历史观与主体价值观相统一的实践基础,论述了马克思历史观与主体性变革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17.
"总体的人"的思想是贯穿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学说的一条主要线索,其理论的关切在于深入批判和揭示现代工业社会中的异化问题,回归对人性的本真的思考与建构。在一定意义上,"总体的人"的实现和马克思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重新考量和定位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学说的批判角度和理念,对平衡社会的发展与人的价值的回归,以及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新发展都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流动人口合作治理是流动人口管理创新的一种重要探索。流动人口合作治理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必然性,传统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的不足,流动人口自身特点的变化,以及流动人口自我管理的发展是其内生动力;社会力量兴起且与政府间合作日益密切,为流动人口合作治理创造了良好的外在环境。在流动人口合作治理模式中,多元主体以信任为基础合作,构成一个以政府为主导、社区为平台、流动人口为主体、社会力量协同参与的框架。实现这种转变,需要政府在政策制度上合理设计,统筹协调各主体有效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教育也是未来的生产力。为了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发展教育,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国家的管理人才、科学技术人才以及各类劳动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提高,主要来源于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管理也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劳动者的  相似文献   

20.
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科学方法论,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以及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几个角度考察生产力的含义,以此从内外两方面理解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问题,并着重从自然生产力、集体生产力和“以人为本”的层面论述了生产力系统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