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Т.И.奥伊则尔曼在苏联哲学史上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体现了从苏联到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连续性。奥伊则尔曼基于哲学史与哲学自身的内在统一及其辩证发展,定向元哲学的研究价值。在比较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与黑格尔历史—哲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以往一切哲学体系的积极否定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内部以及与其他哲学体系在哲学史上的辩证发展关系,奥伊则尔曼拒绝、反思和批判了苏联官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倾向,并尝试解决马克思主义哲学所面临的意识形态孤立主义困境以及真理性问题。这样一种努力恰恰旨在使苏联哲学经由黑格尔辩证法环节重新回到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根基处,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内部开启自我批判的环节,构成其获得自我发展的具体方式和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
苏联解体后,马克思主义在俄罗斯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从诋毁抨击到冷静思考,从反思重建到批判创新,最终形成了两股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力量:以奥伊则尔曼为代表的老一代哲学家和以布兹加林为代表的中青年学者,前者主要从哲学和历史学的角度反思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理论,后者主要从经济学和文化学的角度推动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发展,他们代表着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的俄罗斯,"向传统复兴"在充当俄罗斯社会价值标杆的同时,引领其哲学关注和研究"新欧亚主义"和"新俄罗斯思想"。向"传统复归"是俄罗斯哲学复兴的标志,但这种"复兴"不是回归原点而是注入了西方普世价值观。复兴中的俄罗斯哲学,以更多理性和更大包容显示了研究的多元:不同于社会对斯大林及其体制的激烈争论,而持相对客观和中性的立场;一改一度对列宁哲学的不闻不问,从多个层面做出了探讨;在深入更多文本,延伸更深层次的多学科综合中,深化和拓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边缘化趋势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发展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校教学研究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被逐步边缘化的趋势或已经被边缘化是个客观事实,只有重新定位或拓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深深扎根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创新理论、解释经济现象并解决发展中的经济问题,批判地借鉴西方经济学发展起来的日益成熟的经济模型分析方法,反思和重新梳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才能逆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边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力求从哲学反思的层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一问题加以探究。"三题"并非简单地意味着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三个问题的探讨,"三题"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题前""题中""题后"的反思,也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前提性分析、内在含义分析以及效果历史的批判性审视。如此研究,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从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意识形态叙事推进到哲学反思的层级。  相似文献   

6.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陷入到意识形态真空与文化认同缺失的双重困境中,同时各种文化思潮跌宕起伏,共同在后苏联时代的"文化空间"中角力,俄罗斯新自由主义思潮正是诞生于这一文化背景中。以往研究者过于从经济层面与政治层面评析俄罗斯新自由主义,而对其文化层面的内涵发掘甚少。以文化哲学及历史哲学的理论视角为基点将俄罗斯新自由主义纳入到后苏联时代整个文化思潮交错变幻的背景下进行考察,着力厘清新自由主义的文化内涵以及对俄罗斯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影响,对今天的俄罗斯研究来说具有很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也为我国与俄罗斯进行更深层次的文化交流提供理论支点。  相似文献   

7.
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关系研究领域,普列汉诺夫的思想具有重要的始源意义和枢纽意义,但在以往的研究中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普列汉诺夫实质具有两种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总体性质的理解:一为辩证唯物主义式理解,这一路径为苏联哲学教科书范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石,并且在当前我国依然通行的"辩证唯物主义"研究方向中起着支撑作用;二为历史唯物主义式理解,这一路径又为苏联的教科书反思与中国的教科书改革提供了深厚的理论资源,从而应当成为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历史唯物主义转向"的思想推力。  相似文献   

8.
彼得洛维奇针对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垄断性"的解释进行了系统批判,认为斯大林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是对立的。他从对"人"的理解、异化与扬弃异化、实践与自由以及社会主义与政治四个主要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进行了重新解释,建构了一种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彼得洛维奇实践哲学的建构打破了苏联教条主义模式,恢复了"人"的地位,但却没有完全正确理解与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最终走向了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9.
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何在?这是最近哲学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再认识的一个热点. 必须把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区别开来,越来越多的哲学工作者开始认识到了这一点.过去,我们的哲学观念基本局限于从苏联引进的哲学原理教科书的观念,我们把它看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标准模式,从它那里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和观点.而教科书的哲学并不能代表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苏联引进的哲学原理教科书,反映的是三十到五十年代苏联部分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认识,其中有许多不符合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精神实质,甚至可以说是直接相悖的. 审视我国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  相似文献   

10.
袁凌新 《理论导刊》2008,1(5):46-4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应该与时俱进,并体现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价值.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化范式纠正了"教科书哲学"的片面和独断,给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多的文本支撑和学理分析.规范、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但与此同时它又走向另一个极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价值被大大遮蔽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