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印度洋海权之争--地缘政治视角下的美中印三角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全球地缘政治发生了两个重要变化,一是印度洋成为世界海权的"心脏",二是中国和印度崛起为欧亚大陆上新的地缘权势中心.由此,美、中、印三国的安全战略都聚焦印度洋,在地缘政治视角下,围绕印度洋海权之争,三国在印度洋极力缔造均势,并为自己谋求最大的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东亚海上地缘政治环境的新变化,中国应着眼于新的地缘战略视角,在打造强大海军的同时,提出新的海洋安全理念和战略对策,确保中国未来较长时期里的海上安全。 ●以维护海上地缘安全为重心,调整国防布局。如果把整个东亚作为一个地缘政治棋盘的话,随着历史延伸,各国地缘角逐的重点区域已经从棋盘的一边——大陆,转移到另一边——海洋。棋局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26)
海权之争在世界历史和大国地缘战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海权对正在崛起的中国,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作为陆海兼备的中国,海权发展却相对缺失,其中美国的不断介入就是一个重要因素。虽然中美两国没有直接的海洋领土争端,但美国却经常利用与中国有领海争端的周边国家制约中国海权发展。在钓鱼岛问题上,美国便时常插手,成为推进美国亚太战略的一个重要筹码,为钓鱼岛争端的解决增添了不稳定的变数。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必须谨慎处理海权争端中的美国因素。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4,(27)
历史经验表明,海洋兴则国强,海洋衰则国弱。在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陆地上的资源逐渐枯竭,走向海洋、开发海洋将成为大势所趋,海洋成为人们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依托。而近几年来,日益崛起的我国,面临着严峻和频繁的海权冲突,当代中国海权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外部挑战,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权大战略显得尤为迫切。中国特色海洋大战略必须深化海权和海洋意识、重视海军力量的发展和海洋资源的开发,维护中华民族的海洋权益和保障中华民族的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5.
尹朝晖 《理论探索》2012,(3):117-120
地缘安全战略是孙中山国防及军队建设思想的精髓。孙中山将移民实边、兴建铁路、开发海南、经营亚太作为地缘安全的重点;主张陆海并重,发展空权;认为地缘安全是建立在富国强兵基础之上,要将军队建设和军备研发放在国家安全战略的首要位置。汲取孙中山的中国地缘安全思想,维护国家地缘安全,必须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坚持立足亚太、稳定周边的指导思想,重视经略缘边、缘海地区;必须立足内陆,挺进海洋,发展航空,把陆、海、空兼顾作为中国地缘安全战略核心;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在此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把富国强兵作为维系国家地缘安全的物质基础;必须积极发展国防科技,把国防科技力作为中国地缘安全的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由陆权国家向海权国家的转型以及国家利益需求的扩容,使海上通道安全成为一个时代性很强的命题。对于中国而言,海上通道的意义已经从初期强调能源运输安全发展到综合性海权利益的保障。确保海上通道安全是海权建设的关键性议程,而战略支点的打造则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手段。紧密依托"一路"规划"一带一路"是中国政治、经济和安全的对外大战略。其中,"一路"即建设21世纪海上  相似文献   

7.
正一、海权崛起的空间条件利用:地中海式的地缘环境"海权论"之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是19世纪晚期出现的战略家,是美国海上崛起的亲历者、观察者和指导者之一,对现实有敏锐深刻的战略思考。认为一个民族可借海洋发展海权从而实现崛起,是马汉一贯、基本的观点。马汉在《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中指出影响海权产生及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六点,第一点即"地理位置","除了具有便于进攻的条件之外,大自  相似文献   

8.
吴楚克 《党政论坛》2012,(20):20-21
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激发了周边与中国有利益冲突的国家参与到遏制链条当中,这是中国目前面临的主要地缘安全挑战。我们的对策就是“以不变应万变”,坚定地走自己的路,突破美国的遏制战略,构筑中国的新地缘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9.
尹朝晖 《理论导刊》2007,15(6):90-93
无论是从地缘安全、地缘经济以及能源安全来说,中亚都对中国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冷战后,中亚政治格局发生了复杂的变化,世界各大国及地区势力纷纷向中亚渗透、争夺,展开激烈的地缘博弈。中国的地缘安全环境日益复杂,必须采取相应的地缘战略为和平发展营造良好的地缘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10.
以强化防卫合作之名,行扩军之实;以在东亚海洋地缘政治和地缘安全中压制中国为重要目标;战略态势由防到攻,海外存在显著扩大。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开发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作为与中亚国家接壤且石油消费量迅速增长的国家,能源安全在我国已成为包括经济安全在内的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分,我们应从战略角度审视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并借助中亚地缘优势构建我国能源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末期以后,在全球政治、经济和军事大发展的这一背景下,相应地出现了多种地缘政治理论。在国际关系学说里出现了"地缘政治学"这个词和这一学科。中国从其地缘要素来讲是一个多元地缘政治国家,但纵观中国古代和近代历史,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被一直搁置。随着新大陆的开辟和融合,中国已经错过了"大融合"号的这一末班车,并为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21世纪下的新全球竞赛中,中国应重新审视海权和陆权的关系,做到二者同等重要,不可偏移。  相似文献   

13.
张丽华  姜鹏 《理论探讨》2012,(5):141-144
地缘环境变迁对于国家粮食安全观念转变有着重大影响,并进而决定着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调整与粮食安全政策的基本走向。地缘环境的复杂现状和大陆型地缘类属身份客观上影响了我国战略选择路径,决定了我国仍需坚守高自给率的粮食战略选择路径。但随着东北亚地缘环境的变迁,中国也需要在具体策略及战术层面上相应调整粮食安全的评估机制,构建东北亚地区粮食安全的合作机制,以实现国家发展在政治安全和经济效用之间最佳的平衡,从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4.
赵洪艳 《学理论》2012,(24):15-16
美国地处北美大陆,临太平洋东岸;中国地处东亚,临太平洋西岸。两国地缘关系密切,在亚太地区利益相关。所以,美国的亚太战略对中国的安全也就有着必然的影响。本文以地缘理论为基础,以现实亚太形势为依据,分析了美国的亚太战略新走势及对中国经济、军事、外交安全的影响,从而阐述中国的亚太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15.
我国周边地区大国利益集中,热点问题具有较强的破坏性和辐射性;和谐周边是我国战略机遇期的重要支撑中国正在日益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的诸多领域,中国的地区利益与全球利益正在日益广泛而迅速地扩展,中国国内的稳定发展正在日益与外交运筹紧密相联。其中, 如何促进周边和谐稳定与世界格局和谐发展,兼顾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安全  相似文献   

16.
杨鲁慧 《理论探讨》2012,(5):10-14,2
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是后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战略结构性的重大调整,它无疑为亚太地区的安全稳定带来新的变数及不确定性,不仅导致东亚政治格局的变革,而且对中美关系格局和发展趋向都将产生深刻影响,并成为21世纪国际关系变革调整的前沿地带。这一切关系到中国的地缘政治战略和周边地缘政治稳定及亚太大国政治格局的重塑问题。美国战略东移对中美大国关系带来的影响是:中美双方陷入战略猜疑和相互认知的困境;双层权力体系架构是东亚地区所特有的政治经济现象;东亚合作的重点和主渠道地位及作用将受到挑战。中美大国关系格局的战略选择需以它们特殊方式重建再平衡:把大国地缘政治上存在的竞争因素转化为合作协调的动力,扩大和深化中美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建立最基本的"战略互信"来保障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建设中美大国间的关系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7.
吕耀东 《瞭望》2013,(31):10-10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近日出访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三个东南亚国家,明谓“汲取东盟活力以促日本经济重振”.实为谋求“海洋安全合作”,渲染“中国威胁论”。在其感觉良好的“价值观外交”表演背后,展现出其借助美国亚洲战略再平衡,构筑所谓海洋国家民主联盟,谋求介入南海问题的海权图谋。  相似文献   

18.
颜宏阳 《学理论》2012,(33):21-22
朝鲜半岛问题是当前国际政治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与中国的战略关联度很高。由于其独特的地缘政治地位,一直是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中的一个危险因素,对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产生重要影响。作者结合国内外形势,着重对朝鲜半岛问题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并以此为基础,探寻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我们应采取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尹朝晖 《理论导刊》2006,(10):120-122
从地缘政治理论的历史沿革来看,地缘政治理论关注的重点从海权、到陆权并进而到空权,从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到社会环境的关注,无不处于动态之中。除了世界图景的变化外,最大的驱动力就来自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地缘政治理论也在不断丰富补充新的研究内容。西方传统的地缘政治理论缺失“和”的理念,持有的是对立与冲突的思维模式,主张侵略和扩张,试图控制和征服,其深刻的思想根源就在于西方的“个体本位主义”。  相似文献   

20.
《瞭望》2010,(33)
<正>2010年注定将成为中国外交的"周边之年"。中国周边的东西两线与海陆两面均出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不稳定"与"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加,挑战尤为突出。中国的地缘战略环境大致包括东、西两条线与海、陆两大方向,多方迹象显示,当前中国的地缘战略态势基本呈现为"东西并重、海陆皆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