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史美玲 《世纪桥》2014,(4):53-5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也持续不断地向前推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理论支持。中国梦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坚持、继承、发展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长期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经历长期奋斗历程,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也会是一种新的创举和创造。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全过程,要立足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坚持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夺取小康社会胜利,奋发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所进行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的主线,就是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充分表明,党的指导思想之所以会不断丰富,是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前进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断孕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亿万人民改变自身命运的伟大实践呼唤新的理论指导,也必将产生出伟大的理论;一切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经验总结,也必将上升为理论,进而指导实践的深入发展.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相互推动、不断发展的历史逻辑,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通过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时代命题。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卓越的贡献:重新确立和恢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了理性路径;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动力机制;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政治保证;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4.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全体中国人民为之努力奋斗和不懈追求的宏伟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的重要责任。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科学理论伟大旗帜,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不同时期创造性地取得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成功地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美好前景。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已经表明,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必将极大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理论思考,围绕中国梦的重大意义、基本内涵、实现路径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发表了一系列精辟论述,形成了习近平中国梦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中国梦思想是推进当代中国改革发展伟大实践,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
黄燕芬  杨宜勇 《前线》2023,(12):9-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产生,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成果,改革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改革开放的关键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正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催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毫无疑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将在持续推进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7.
中国梦与十八大精神具有本质联系.中国梦是依据十八大精神提出来的,其理论主题和理论内容凝聚了十八大精神.中国梦把十八大精神的话语大众化、通俗化,从而更加深入地走进老百姓内心深处.中国梦把十八大精神创造性地凝聚到民族复兴这个主题上,发扬光大了十八大精神,形成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理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重大战略部署,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蕴涵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锦绣前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重要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是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和根本标志;它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融为一体,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旗帜.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我们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关键也在我们党.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源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同时又引领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内容,围绕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直在纵深探索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基本问题作出了系统回答,为推进改革开放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为巩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就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和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党的十九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贯穿着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鲜明主题,提出了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理念、新战略、新要求。这一鲜明主题与党的十九大的主题高度一致,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一脉相承。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要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以伟大斗争精神推动伟大社会革命和党的自我革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和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基于中国化、时代化是实现大众化的基本前提;时代化是中国化、大众化的基础;大众化是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中介;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统一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等视角探讨三者的内在逻辑联系,对于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要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牢固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和力量。伟大建党精神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重要内容,高校思政课是弘扬和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载体,二者实现有机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实现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政课有机融合,就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现实与虚拟相结合以及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确保伟大建党精神在高校大学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创新国家发展理念,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基本框架,"四个伟大"就是重要内容。"四个伟大"是一个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党中央力求通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推进"四个伟大"的建设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为夺取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奠定理论基础,为推进两个百年目标的顺利实现不断助力,最终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5.
方若石 《世纪桥》2013,(10):53-54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只有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自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铸就“中国梦”的高度自信。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展改革开放伟大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伟大精神。改革开放精神蕴含的创新、求实、担当、奋斗的精神内涵在新时代具有新的时代价值与伟大意义。改革开放精神是中国人民前进的新动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新境界。在新时代继承弘扬改革开放精神是持续推进改革开放进程的动力所在;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精神支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来源。  相似文献   

17.
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任务,是由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提出来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奋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承担着新世纪三大历史任务,在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中,努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增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全面发展,始终保持“实干兴邦”的务实精神,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之后,中国社会学研究也进入了新时代。要适应我国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变这"同时进行的双重转变",完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社会学理论支持的历史使命,应自觉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走自己的路,建立具有中国气派、中国作风、中国评价体系的中国社会学学术体系。这是新形势下加快推进中国社会学中国化、时代化、全球化和实践化发展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划时代意义,有利于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人民群众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主体地位,以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创新手段,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同时,也深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总结邓小平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积累的宝贵经验,对于更好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与武装人民,为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的正能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