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理论》2013,(29)
同源于桑女受辱的母题,汉乐府《陌上桑》和元杂剧《秋胡戏妻》却选择了截然不同的情节架构,塑造了风采殊异的采桑女形象。对比讨论元杂剧里的"三美",即形象美;语言美;结局美。以此说明元代杂剧对采桑母题的流变,并借此抒发自汉代形成的关于道德层面的精神坚守。  相似文献   

2.
石倩 《学理论》2014,(1):28-29
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过程也是一个传播过程。它可以广泛传播,与它的传播者、传播对象、传播方法紧密相关。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早期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做出不懈的努力,主要运用了写作和传播文本著作、培养先进知识分子、建立组织、批判其他思想等方法。  相似文献   

3.
孙亚坤 《学理论》2012,(2):95-96
孙过庭撰写的《书谱》不仅全面而系统地概括了唐代以前的书法理论,而且其语言艺术也超群出众。《书谱》的语言艺术价值主要表现为精湛的炼字艺术、形象多变的修辞手法、丰富的用典、工整的对偶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3,(30)
当前,党和国家在大力推进马克思大众化,而马克思大众化的重要表现之一是《资本论》的广泛传播。高校学生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的走向,马克思思想或者《资本论》能否在高校中打下坚实的基础将影响下一阶段马克思大众化能否继续进行下去。库恩的范式理论从学科发展的角度强调范式的建立给一个学科的发展和传播带来深远的影响,这一点对于如何做好《资本论》传播工作很有启发。将运用库恩的范式理论对《资本论》在高校中的传播机制进行研究,以期推进高校中的马克思主义传播。  相似文献   

5.
正承德文明办、文明网为了让时代的正能量在传递中得以升华,让广大网民无时不在感受道德的力量。通过当地党报、晚报、微博、地方网站对《好人365》栏目结合承德好人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好人、传播好人、点赞好人,使好人事迹广泛传播,影响持续扩大,激励市民从德向善,让学习好人的风气在承德蔚然成风。传统纸媒大力报道《好人365》上榜人物事迹。《承德日报》《承德晚报》是承德的传统纸媒,其以话语  相似文献   

6.
许雪涛 《学理论》2011,(21):55-57
在先秦崇古观念的背景中,孔子缘于对社会秩序的关怀,在一定程度上借助古制传达自己的政治理想。此种品格在《公羊传》中表现得尤其明显,《论语》亦表明其崇古的态度。同时,在《论语》和《公羊传》中也显示了孔子理想的天命根据,天命是孔子推行其政治理想的信念所在。  相似文献   

7.
甲骨书甲骨刻辞应该是我们最 早的书,因为这是有实物可 证的。一百多年前,在河南安阳殷王朝都城遗址所发现的甲骨刻辞,大约是公元前十四世纪的卜辞。钟鼎书所发现的钟鼎器,也多是殷商时代的古物。上面的刻辞,往往只记载器物作者的名字或刻有“子孙水宝”之类的铭辞,其中也有长篇的铭辞,如毛公鼎的刻辞就长达449字。竹简书简牍制度,也有叫方策制度的,主要是以竹木为材料,也有少数用金玉。简牍始于周代(公元前十世纪),至秦汉时最为盛行。很早以前的殷商时代,我国的书籍形式便是竹木的简牍制度,而且沿用的时间很长,甚至在纸的发明初期,…  相似文献   

8.
正【人物介绍】孟诜,汝州梁(今河南临汝)人,生于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卒于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年轻时喜好医药及炼丹术,曾拜孙思邈为师,学习阴阳、推步、医药,精于养生之道,寿93岁。孟诜通医学,著有《补养方》3卷、《必效方》3卷。原书均亡佚。《补养方》后经张鼎增补,改名《食疗本草》。此书内容丰富,大多切合实用,是唐代较全面的食疗养生专著。现存敦煌莫高窟古抄本残卷及近人辑佚本。《必效方》在《外台秘要》《证类本草》等书中多有引录。  相似文献   

9.
吴昊天 《学理论》2013,(22):170-171
中印交往的历史,至迟始于汉代。《后汉书》、两唐书及《大唐西域记》中的相关记载是反映早期中印交通历史的重要史料。其记述的详略、准确性等差别反映了历史叙述对于域外天竺的认知过程,同时也反映出官、私话语体系的差别对于域外文化认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诗经》与其他四经相比是"五经"中能够更直接、全面了解汉中及其他地域文化的文本。以汉代《诗经》学中关于汉中所在地域的文化地理背景为基础,着重分析其中涉及到汉中地域及其他与两汉时期汉中文化特征形成、发展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内容,探求汉代《诗经》学与汉中文化之间关系,并揭示汉代《诗经》学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1.
栾莉舒 《学理论》2013,(18):208-209
顾恺之现存画论著作主要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以及在《世说新语》、《历代名画记》、《太平御览》中载录的某些片断。将就其保存记载于唐代人张彦远所著的《历代名画记》中的三篇较为完整的画论——《论画》、《魏晋胜流画赞》和《画云台山记》来分析顾恺之的形神论以及其绘画理论对于中国传统山水画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7,(8)
近代中国面临生存的危难,全国上下都为了拯救中国的危亡探索一条正确的道路。在此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让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希望,加快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主要人物李大钊,在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中有两方面不同的原因使得他坚持研究马克思主义思想并且将其传入中国。对于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推动有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孙金玲 《学理论》2013,(3):81-82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交通便利,对外贸易发达,经济蓬勃发展。当时外国使者、官员、商人、赶考举子络绎不绝,这些都促进了私营旅馆业的发展。《太平广记》可以说是宋代人编的一部小说总集,唐代小说的绝大部分都收集在《太平广记》里。《太平广记》不仅对后来的文学艺术影响深远,而且为研究唐代历史提供了许多非常珍贵的资料。本文以该书为据,探讨唐代私营旅馆业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4.
张理甫 《学理论》2014,(20):139-140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红色文化遭遇了传播瓶颈,当前需要通过建立官方主题网站、充分利用QQ、微信、微博等方式来传播红色文化,开拓动漫、电子游戏等具有时代特征的新传播途径。积极利用网络媒体,让红色文化在当代社会广泛传播,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5.
宋丽萍 《学理论》2012,(11):48-49
《周易》是一部神奇的、包容一切的万世经典,为群经之首。它揭示以自然万物的阴阳矛盾为本宗旨,同时也在其各种规律中孕育着人类社会生活之理,其卦爻辞处处揭示了自然哲学与人生哲学的天人合一,其中也不乏人类在处理人际事物方面的价值哲学,其教育人类在遇到种种处境时该如何做到最佳状态,把事物处理得更完满,通过历史分析的方法对《周易》中有关处世哲学进行学习,从而提高我们今后处理一切事物的效率和能力。  相似文献   

16.
关于辞职     
"辞",既有"告别"的含义(如《楚歌》·九歌·少司命:"入不言兮出不辞."陆游《送客》诗:"意倦客辞去,秉炬送柴门"),又有"推辞"、"辞谢"等不接受的意思(如《仪礼·土昏记》中"姆辞不受",苏轼《画渔歌》"本不辞劳几万一"). "职",既有职务、职业的含义(如古代"六卿分职",我们也常用"尽职尽责"),又有"职位"、"职掌"的意思  相似文献   

17.
梁勇第 《学理论》2010,(12):109-110
汉代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书法资源极其丰富,不但隶书在此时达到成熟,迎来全盛时期,楷、行、草三体也在此时开始萌芽、发展。尤其是隶书,不但刻石数量众多,且一碑一奇,莫有同者,呈现出风格的多样性。在多如繁星的汉代碑刻中,《曹全碑》无疑是其中阴柔美的完美诠释者。遒润俊秀,灵动飘逸是历来众书家对《曹全碑》的评价,但也误使众多临习此碑者只注重了其秀美飘逸一面,而忽视其线条的遒劲挺拔和气息的浑厚高古。通过对《曹全碑》所处的时代背景的考查,并结合其用笔特点及对其结字规律进行分析,论述此碑柔中见刚,秀润飘逸中见浑厚沉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古玥 《学理论》2012,(16):11-12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获得了新发展。马克思主义从传入中国到得以广泛传播,进而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和行动指南经历了一个过程,其传播主体也随之发生着相应的变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初步传播的多元主体以及影响因素,对于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关于马克思主义传播在“五四”后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国内史学界不少论著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是“五四”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还有的论著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五四”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思想”。两种看法不乏相通之处,但有原则区别,如果不辨析清楚,就难以从总体上把握新文化运动,而且有碍中国马列主义传播史的深入研究。 为此,有必要首先探究一下“主流”和“主导”两个词的确切涵义。对“主流”,《辞海》(1979年版)的解释为:主流是指事物的本质方面,它决定事物的发展方  相似文献   

20.
古希腊、罗马文学中,最早繁荣的是史诗、抒情诗。散文发韧稍晚于诗,却也斐然可观。现存的古希腊、罗马散文有好几千万字,要比诗歌多许多倍,称得上源远流长,洋洋大观,实在值得介绍、研究。 组成古希腊散文的重要成份是演说辞,分政治演说、诉讼演说和典礼演说。古希腊城邦奴隶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为演说的繁荣提供了温床。罗念生老先生编译的《希腊罗马散文选》,选译了伊索格拉底的《泛希腊集会辞》、狄摩西尼的《第三篇反腓力辞》、西塞罗的《第一篇控告卡提利那辞》,这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