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陆地区突破二元结构初探陈和平任何发展申国家的工业化过程,都存在二元结构特征。我国的工业化过程由于跨越了有序发展的两个阶段,工业化的进步是以超强制地保持农业的落后为基本前提的,所以二元结构的特征更为明显。在二元结构不断演化的条件下,内陆地区经济呈现出...  相似文献   

2.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曾在我国的工业化过程中发挥过重要的积极作用,但现在日益成为阻碍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影响国民经济协调持续发展和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羁绊。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手段,但是,最根本的是要通过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手段,创造一个城乡经济互动与一体化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条件。目前条件下,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业是实现城乡经济互动与一体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推进城乡二元工业化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严重的“二元经济结构”和“双重演进”的制度变迁特征,形成了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工业化同时并存的城乡二元工业化格局。这种二元工业化格局的特征是:工业化空间分布的二元性、工业化实现路径的二元性、工业化资源配置手段的二元性、工业化产业层次的二元性,城乡二元工业化格局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形成了对经济发展的延迟效应。在新型工业化的实现过程中,即要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又要推进城乡工业的协调发展,促进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加速完成经典工业化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瞭望》1999,(52)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冯海发教授预测,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一元化将在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在由社科院顾问刘国光和社科院副院长王洛林负责的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报告中指出,目前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脱节现象已经成为中国经济遭遇的新“瓶颈”。与我国的工业化发展相比,城市化发展相当滞后,这导致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这也是有效需求增长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王洛林认为中国经济的问题出在实体经济上,出在结构和供给上,现实生活给经济学家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难题,经济学家责任重大,要有勇气面对…  相似文献   

5.
新型工业化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艳 《理论导刊》2006,(7):45-4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正在实行新型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过程中提出来的,它是新的历史时期城乡平衡发展的客观选择。我国在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后,由于受资源能源紧张、环境承载力的制约,提出了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但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长期落后于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其的实现形成了极大的制约。我们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明了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难题的正确路径。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就要导入新型工业化的理念,建立起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6.
新型工业化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和重要基础,也是现阶段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更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基于新型工业化内涵并考虑县域特点,阐述了县域新型工业化的内在机理,通过剖析发现县域的二元经济结构、资源与环境的双重约束、科研创新能力与信息化的欠缺及县域人力资源短缺已经成为阻碍其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这四个方面问题,从产业规划、产业联动、开放引资、完善基建、人才培育和消除体制障碍等六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乡二元结构是对发展方式转型的一个重大挑战,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工业化、城市化与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后改革时代我们的主要任务将由生存转向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已成为我国十二五期间的重要工作之一,未来城乡一体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信息化带动新型工业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正华 《理论探讨》2007,2(5):87-89
全球经济竞争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国际大环境以及国内城乡二元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要求我国必须采取工业化与信息化并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载体是城市化,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商务中心竞争,培育若干个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都市群,以此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新型工业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是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主要内容。我国在改变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面临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巨大压力。因此,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扩大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走一条有利于充分就业的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道路;利用WTO成员国的有利条件,扩大我国的劳务输出;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增强农村劳动力竞争就业的后劲。  相似文献   

10.
基于区域差距的视角,以经典的二元经济理论为基础,采用二元对比系数、二元反差指数等指标,对转型期以来陕西省经济发展的特征进行分析,发现陕西省经济结构转换具有波动性,总体呈现出"重-轻-重-轻-重"的波动特征;二元经济结构强度较高并有进一步增强的趋势。进行制度改革与创新、提高居民的受教育水平以及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弱化二元经济结构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一、省情———陕西大开发战略及政策选择的立足点陕西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欠发达时期。从经济学的角度看 ,陕西经济处于工业化的第一阶段或者说处于经济“起飞”的准备阶段 ,经济的特征是二元结构。制定陕西大开发的战略及政策 ,必须放在世界经济和国内经济的发展格局中 ,从陕西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出发 ,统筹谋划。有关资料认为 :“我国国民经济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工业化的第一阶段 ,即迄今为止的18年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实现了起飞 ,在二元结构明显存在的情况下 ,已经进入了全面工业化和快速信息化阶段 ,开始了‘自我持续快速增长’的新…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3,(35)
城市与乡村有差别地发展,造成了城乡失衡的二元结构。城乡一体化就是要从整体上统筹城市与乡村,破解二元分割的格局。要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三个目标,注重城乡统筹发展,改变城乡发展局面;要切实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现进城农民工的市民化待遇;公共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使城乡一体化真正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二元"经济与社会结构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期广泛存在.在此期间,社会发展往往以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为代价,出现了社会剥夺现象.只有当工业化达到一定的水平,工业才有可能实行对农业反哺.中国的"二元"结构具有经济与社会双重二元性,有鲜明的制度安排与行政管理体制特征,资源汇聚于城市与工业部门,加重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索取,使农民以及农民工很难享受到国民待遇.中国目前正处在打破体制樊篱,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乡统筹与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有必要对变革社会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阶段作正确的解读.以便更好地加强社会整合,促进以工补农,给农民工以国民待遇,实现以城带乡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同志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思想,将人本主义价值观与唯物主义本体论相结合,是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验教训的历史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思想的重要发展。它不同于资产阶级的抽象的人道主义,在本质上属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就是要在"人"与"物"的关系方面维持劳动付出与成果享受之间的平衡,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以集体主义来统率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平衡,在"人"与"自我"的关系方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来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以国家手段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国家手段保护农民的利益,是经济发达国家在社会转型期普遍采用的方法。我国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超强度二元结构的社会现实,在很大程度下是国家强力推进工业化的结果。因此,必须以国家手段推动新农村建设,建立和谐的城乡互动机制,从而实现社会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具有“二元性”一方面有现代性,另一方面有古典性。这种二元性根源于我国生产力、经济制度的二元性、现代化的后起性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嫁接性。二元归一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条是古典性被现代性吸纳融化的途径,另一条是古典性本身改造提升的途径。二元性在我国具有长期性、全面性和重点性。二元归一需要两大步走。  相似文献   

17.
推进陕西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二元结构转换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西部强省的必然要求.当前,陕西城乡一体化发展面临着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失衡、对农村的歧视性政策依然存在、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城镇化进程滞后于工业化等问题.统筹陕西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以增加农民增收为中心、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为重点,创新农村经济管理制度,加快形成具有陕西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自行动生活与沉思生活之间的鸿沟在古希腊生发以来,动态开放的政治行动与静态封闭的法律制度就开始了尖锐对立。在阿伦特那里,政治行动与法律制度关系问题之所以重要在于它不仅涉及现实政治秩序的维护,更重要的是它还关涉人类公共自由的实现。作为一个古典的二元对立,政治行动与法律制度之间的紧张关系集中表现为法律制度对于政治行动的制约以及政治行动的反制约。阿伦特一反西方政治思想传统对于政治行动的贬低,在复兴本真政治的基础上,启明政治行动与法律制度的紧密关联,并最终在革命精神制度化的政治体制中完成消解对立实现自由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19.
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问题是关系到我们国家前途命运的大问题。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我们一切工作的主旋律。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既定目标的根本途径就是发展,而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则是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从工业化进程来看,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社会,2004年我国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已达53%。但从人口构成来看,我国60%的人口在农村,约50%的劳动力集中于农业。这说明我国社会转型和工业化进程之间存在较大距离,"二元结构"问题非常突出,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至2003年农村贫困人口仍有3000多万人。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改革正值社会转型的深水区,其难度便是要触动既得利益,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要难",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在这一问题上发挥新的正能量?那就是转型。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与真实落实,依赖于社会结构的推动与契合,它既要从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困境进行考察,也要基于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去探究,以克服单一的视角、静态的特征和二元对立的思维。这种转型是一个从关注思想政治教育静态结构转向关注其在社会结构演变的动态过程;是一个从关注精英与草根断裂的社会事实转向介入与推动社会结构优化的过程,从而获取一种调和二元对立还事物逻辑于本身的理论视角。当下社会转型时期,市场作为一种经济运作方式本身并不能解决社会稳定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这种非制度化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却提供了别样的立场、眼光、参照系等。本文以社会结构为载体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领域,从触及灵魂到触动利益,达到优化社会结构,为实现社会顺利转型、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提出新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