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当代广西》2009,(13):27-27
梧州市紧紧围绕“项目建设年”、“服务企业年”和“党组织服务年”主题活动,采取“干部挂职+项目建设”模式,通过“下派上挂”、“外派挂职”、“企业挂职”等多种形式,让中青年干部在挂职中服务跟踪落实全市重大项目建设,为全市重大项目攻坚助力,在实践中锻炼工作力、增强服务力、提升执行力。3月中下旬,梧州市首批安排的21名挂职干部分赴全市20多个重大项目进行跟踪服务;外派2名干部奔赴自治区区直部门及经济发达地区进行挂职。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建德市把做好一线群众工作作为干部转变作风、提高效能的重要突破口,不断探索基层干部管理新路子。2011年12月.建德市以寿昌镇为先行区.启动实施“百名干部访万户”活动:2012年8月,建德市出台“驻乡进村访户”制度,“千名干部进村访户”活动正式全面铺开。截至目前,全市乡镇(街道)机关已累计参与进村访户活动干部总数996人,走访农户14万余户(次),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建议1.1万余条,解决9000余条,真正打通了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桐柏县林业局工程师石精华1991年离休后,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农民“打工”,推广桐柏大枣,年收入达万余元。据悉,在桐柏,像石靖华这样放弃天伦之乐、依靠技术弄潮币场的离退休干部已有800多名,他们成为令人羡慕的老年“科技打工族”。桐柏县有离退休干部1500余人,大多拥有一技之长,仅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就达507人。以前,这些老干部的一技之长长期闲置浪费,而一些企业、农民对他们拥有的技术财富求之若渴。石靖华的成功,为这种供需结合做了示范。该县及时总结了这一成功经验,通过举行报告会、参观考察等形式扩大影响。同时…  相似文献   

4.
江华瑶族自治县委积极推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大胆实践干部管理新机制,认真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问题。1995年以来,全县先后“上”了200名优秀年轻干部,“下”了104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其中乡科局级“一把手”和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25人。 其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考核.让有功者上,让德才平庸者下。从1996年开始,江华县委对年终考核和民主测评连续3年为优秀档次的50余名干部,本着“有为便有位”的原则,大胆提拔重用。同时对民主测评不称职票在30%以上,综合认定不能履行现岗位职责的干部实行免职.降职或改…  相似文献   

5.
覃金华 《当代广西》2012,(11):35-35
2012年3月31日 星期日 今天上午九点,自己一个人坐班车来到良田村村委会。由于村委其他干部到镇上开会了,我只好一个人把所有自然村都“逛”完一遍。  相似文献   

6.
一忌提拔那些“伸手要官”者。这些人做官的动机不纯,为了弄到一官半职,不择手段,拉关系,找后台,托人情,削尖了脑袋去钻那有限的职位,这些人一但谋到官位,就忘掉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开始腐化堕落,大搞不正之风。二忌提拔那些善于“两面扇风”、“摸气候”、“会来事”的干部。这种干部擅长在领导面前阿谀逢迎,只要上级领导需要,违纪违法也敢闯,这种人唯上是从,无视群众,无视法纪,善于观察领导脸色行事。三忌找“替身人”。有的领导同志选拔青年干部,不看其工作能力和思想素质的高低,而是专找“会替自己吹牛拍马”的人担任领…  相似文献   

7.
《两岸关系》2023,(7):56-57
<正>在福州市政务服务中心一楼台胞(台企)服务专窗,时常可以看到一位穿着笔挺西装、说着流利闽南语的年轻人,热情地为前来咨询的台胞解答疑惑、办理业务。他叫李京机,是一位“90后”台青。自2016年被台湾母公司外派到福州工作,李京机从此开启了“登陆缘”。“外派两年时间,我结识到很多位大陆的朋友和在福州工作的台湾小伙伴,我发现自己很想继续留在这里生活。”  相似文献   

8.
戒“飘”     
朱国良 《今日浙江》2011,(22):62-62
时下有一股“飘风”:有的干部工作不深入,做事不踏实,下基层进村不入户,进厂不到岗,爱好隔着汽车玻璃看,等着材料送上来,说他们是“走读干部”、“跑马干部”,一点也不为过。反映在思想作风上的“飘”,就是有的人喜欢争名,不尚实干,好搞那些“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这些人爱把功劳归于自己,将不足椎给别人,常常是赶浪头,出风头,争彩头,措施一条条,豪言一串串,官话一套套。反映在学习上,往往是图图门面,装装样子,博取虚名。所有这些“飘”,  相似文献   

9.
刘彦昆 《小康》2010,(7):38-41
从1997年至今的13年里,3749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援疆干部像“随风潜入夜”的春雨一样,无声地洒落在南北疆的很多地方,现在第七批援疆干部2600余人即将启程  相似文献   

10.
在私营企业陕西皇城集团,当你一提起“双万”干部李晔,广大干部、职工无不伸出大拇指,自豪地说:“李书记真是我们的贴心人,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皇成事业”。这位年轻书记李晔是眉县人劳局“双万”工程下派干部。两年来,他扎根企业,以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业绩,被组织任命为皇城集团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助理、工会主席职务。  相似文献   

11.
《报刊文摘》第2216期头版头条刊登一位同志的文章,名为“谨防党委、政府换届中的届末现象”。换届就是换干部、调整干部、调动干部,我们是五年换一次届,如果有“届末现象”,那么五年中,到第四年这个现象就要出现,所谓“届末现象”主要表现在:有些干部不安心工作了,认为自己已无升迁希望、心灰意冷,  相似文献   

12.
党外干部为政“四要”敖铁成一、行政要有力如何行政是党外干部到政府任职后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有的人心理压力很大,考虑到自己的“出身成份”,不敢大胆行政,怕有职无权,怕别人不听,怕没威信,工作起来缩手缩脚。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对自己分管的工作,应该...  相似文献   

13.
2010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将化解社会矛盾作为最大的民生问题,全力攻坚,抽调17名省级干部深入12个盟市,这标志着内蒙古自治区变“上访”为“下访”,“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拉开帷幕。以此为起点.从各级政府机关抽调的两万余名干部深入社区乡村后,与群众面对面解决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发生于1984年的“江南命案”的诸多内情至今仍扑朔迷离。最近,台湾资深记者汪士浮采访事件主角台湾前“国防部情报局”局长汪希苓及其相关人士,撰写了《忠与过──情治首长汪希警的起落》,披露台湾“国家安全局”主导之扫黑行动如何掀出“江南命案”的内幕情况。现简介如下:密不透风的”一清行动”1984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诞辰纪念日,这天上午8时,台北市警察局的勤务指挥中心通知刑警大队100多名刑否及16个分局的分局长和保安大队干部,到市警察局常教中心集合。台北市负责“一清专案”的警察局长颜世锡把预定投入的警力300余人,分成4…  相似文献   

15.
“下级病”的病根子是干部机制方面不健全。倘若干部的提拔使用都是民主化的,透明度很高的,被遴选的干部都有充分展示自己才华和能力的机会,群众也有反映自己意见的畅通渠道,班子在表决时每个人投上神圣的一票,那么,下级就不会生出这个“病”来了。  相似文献   

16.
合作共事是党员干部和党外干部共同的事情。合作共事既离不开党员干部的模范表率作用,也离不开党外干部的积极配合。作为一名党外干部,应该怎样在合作共事过程中规范自己呢?党外干部应做到“六好” 一是学习好。党外干部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首先要进行政治学习,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要学习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其次要进行业务学习。要学习与自己工作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政策法规,并用之于实践,以增强工作实效。 二是团结好。党外干部要真诚地接受中…  相似文献   

17.
几个月之前的一个午后。浙江省宁海县土地局一位副局长酒足饭饱之后当众拍着自己的肚皮说:“我这个肚子值20万!”有求于他的人露出谄媚的神色,连连恭维说“那是,那是。”一些想做官而不得的人有些艳羡地望着那个鼓鼓的肚皮。更多人则是无奈、鄙夷、敢怒而不敢言。然而在几个月后召开的民主测评会上,这位“以大肚皮为荣”的副局长丢掉了他的乌纱帽。在浙江省宁海县,与这位副局长一起被免职、降职的干部共有数十位。拿“无为官员”开刀,宁海县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规则制定和调整过程。1996年底,县委出台了《关于违纪或不称职干部职务调整…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贵州省岑巩县人民法院在偏远的客楼乡利用赶场天设立公开巡回法庭,邀请了州、县、乡三级人大代表杨胜金现场监督。在有乡政府领导、各村干部及部分村民群众等共100余人的庭审现场,杨胜金频频向法官举手提问,7次有针对性地“挑刺”,涉及法律疑难问题达30余个,法官都依照法律法规认真进行了解答,现场群众受到了生动的法制教育。杨胜金因此被群众誉为“挑刺代表”。  相似文献   

19.
原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宁波市委书记许运鸿滥用职权,不仅给国家造成了严重的、巨大的经济损失,毁了自己(被判10年)和自己的家(妻子和儿子也被抓、被判),而且也毁了一大帮他手下的人,其中有原常务副市长谢建邦、副市长孙炎彪和政府副秘书长、市人民银行行长、规划局长、城乡建委主任、开发银行行长等地厅级干部9人,县处级干部15人。在狱中的他很有感慨地说:“我用的人几乎全军覆没。” 其实,一端就是一窝、一揪就是一串的“几乎全军覆没”的腐败现象又何只是许运鸿的宁波案,比它大的湛江案、厦门案等更是严重、厉害,那些高级别的…  相似文献   

20.
切莫重用“没有缺点”的干部段义海“讳疾忌医”作为对缺乏自我批评精神者的批评,已经是讲了又讲的一句老话。但现如今,有的人对自己的缺点、错误,已不是什么“忌医”,而是根本不承认有“疾”,自然也就根本用不着“医治”了。真的无疾?当然不是,只是“讳疾”已讳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