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失败的风险管理《21世纪》:这次危机中华尔街投行几乎遭到了灭顶之灾,您认为原因何在?罗伯特·布鲁纳:这都是市场信心出了问题。在过去的一个多月,投行等金融机构的交易对手方对投行能否继续正常运转丧失了信心。而所有投行的运  相似文献   

2.
短期的按日计息的借贷称拆借。短期拆借市场是银行之间或银行与金融市场证券经纪人之间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包括银行同业拆借,银行向证券经纪人贷款等。短期拆借市场的特点是:融资期限极短;融资目的主要是为了调拨头寸,弥补暂时资金不足;拆借双方都是金融机构,或一方是金融机构,一方是专门从事金融活动的证券经纪人;拆借利息由拆借双方议定,一日一定,变化快;拆借资金流动性强,如通知放款可由贷款人随时收回,也可由借款人随时偿还。旧中国短期拆借市场是金融市场中较为发达的  相似文献   

3.
日本银行(央行)最近力排政府 异议,终于在8月11日决定 解除了从去年2月以来实行的零利率政策。此事引起很大反响。不过到目前为止,日本股市和汇市等金融市场因利率仍微乎其微而平如静水,并未出现大的波澜。 所谓零利率政策,是指日本银行为了诱导金融机构向短期融资市场提供更多的资金而将银行间的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降至零的金融政策。90年代初期,这种利率曾高达8.5%左右,后来逐渐降低,直至为零。很明显,零利率政策有助于企业筹措资金,以便为扩大再生产进行投资。 日本银行于一年半前决定实施零利率政策时,正值日本经…  相似文献   

4.
金融海啸是由全球化造成的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志杰 《理论参考》2008,(11):57-58
目前看来,市场上关于金融海啸的解释都或多或少与全球化有关。首先,美国救市计划通过后并没有获得市场的认同,金融市场继续阴雨绵绵,悲观情绪弥漫,并导致全球市场信心丧失。其次,欧洲金融机构在次贷危机中陷得很深,华尔街出问题即意味着欧洲的机构也好不到哪里去,从而引发欧洲市场动荡。  相似文献   

5.
编辑部:目前,在一些基层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出现了农贷资金“农”转“非”的倾向:一是集中大量的农贷资金购买国债。据了解,某县农村信用社今年新组织的存款有60%购买了国库券。二是高息拆借到其他商业银行。由于金融机构间“同业拆借”利率大大高于“农业贷款”...  相似文献   

6.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既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一个重要支撑和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大动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共进行了九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持续不断地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我国机构改革历来都重视顶层设计,即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目标,统筹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理顺政府、市场与社会关系,优化政府机构职能以及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等。围绕机构改革的演化、动因与效果展开分析,有利于充分认识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定改革信心和决心,加强组织领导,不折不扣把机构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开拓和发展资金市场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个热点。当前资金市场的主要式形有以下几种: 其一,同业拆借市场。其作用一是收集与反馈信息,由市场金融中心根据资金寸头情况和实际需要,电传各成员行,作为拆借依据,为调剂资金牵线搭桥。二是拆进拆出资金。供需双方议定和落实拆借资金的数额、期限和资金划拨、利息结算办法。三是融通外汇资金。吸收外汇存款、办理外汇委托放款、咨询,为各成员行沟通外汇渠道,办理担保业务。  相似文献   

8.
华尔街金融风暴席卷全球,资本市场爆发了严重的信用危机.金融机构问信用缺失抑制了投资和消费,甚至美国的国家信用亦遭受质疑,导致美国经济衰退并对世界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产生巨大冲击.美国信用危机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制度的缺陷和结构的不合理,信用中介服务机构丧失独立性、大公司内控满洞、外部监管缺位,投行利益与业绩脱钩,缺乏全球监管法律和机构.  相似文献   

9.
《瞭望》1999,(18)
继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顺利完成之后,有着548万人的地方政府机构的改革将如何动作,成为瞩目的焦点。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抓住有利时机于今年正式开始进行。据权威人士透露,此次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  相似文献   

10.
韩立群 《瞭望》2015,(15):52-53
3月31日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的申请截止日期,预计4月中旬创始成员国的身份都将得到确认。根据筹建工作计划,各方计划于2015年年中商定亚投行章程终稿并签署,之后经成员国批准生效,年底前正式成立亚投行。相对亚投行的规模来看,时间表其实已经非常紧张。在余下的时间里,亚投行至少要明确以下五个具体问题,才好“开张营业”。  相似文献   

11.
邓宏武  张堃 《学理论》2010,(6):168-169
网络教育是十分庞大的市场,每个教育机构都应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和战略规划。我国的网络教育市场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品牌意识模糊,网络教育机构应制定合理的战略发展规划,提高网络教育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全球金融和经济安全再受撞击,西方金融体系处在风雨之中在过去的一周里,世人见证了华尔街少见的恐慌。继2007年4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申请破产保护,次贷危机幽灵显现以来,北岩银行遭挤兑、美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轰然倒下、次级抵押贷款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被政府接管;9月15日,有着158年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又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同一天第三大投行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一波比一波更猛烈的金融风暴冲击着华尔街。纽约股市在15日当天遭恐慌性抛售,  相似文献   

13.
职能转变决定了政府“做什么”,为政府机构确立了目标,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则决定政府在达到这个目标时应“怎么做”,为政府机构确定了行为方式。新一届政府将按照“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标准,来进一步改进管理方式、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 如何达到上述目标?国家行政学院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刘熙瑞教授说,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行政管理体制的核心是“服务”。建立一个服务型政府,至少要包括几个方面,即政府行政观念从管理转变为服务;进一步还权于市场和企业;重视法规的制定与执行;办事公开化;处理  相似文献   

14.
重视公众信心的获取与维持,是香港廉政公署成立的主要原因,也是香港反腐败机构改革的基本价值。公众对于反腐败机构历次信心危机,是香港反腐败机构改革的动因与契机。对反腐败机构的公众信心主要涵括其公正履职、反腐效能、反腐特权不被滥用三个方面,并由此决定了反腐败机构改革的基本逻辑,即确保反腐效能前提下力求独立公正以及权责平衡。对于反腐败机构的公众信心是反腐败制度得以存在并维持的基石。香港地区反腐败机构的基本价值与改革逻辑,可以为当前中国反腐败机构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5.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操作的难度非常高,当前从解决思想观念统一的角度看,关键在于解决以下三大问题:一、增强改革信心、增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紧迫感对企业改革信心不足,是不可忽视的转换建制的认识障碍。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前一时期的改革侧重在放权让利上作文章,机制转换和制度创新未明显见效。反反复复地在税利政策上讨价还价和公司换牌,使不少人丧失了对国有企业机制、制度实行根本性转换的信心。因此,在一些人看来,不论采用何种制度及形式都无法割断企业与政府的血缘关系,跳不出传统体制的框架。二是对…  相似文献   

16.
应加强国税局和地税局之间的协作编辑同志:按照分税制的要求,税务机构也要随之分设,成立国家税务局与地方税务局。目前,全国各地税务机构分设工作已基本到位,并对照各自的职能正常运转起来。但从实际运行情况看,国税局与地税后在一定程度上还缺乏默契的配合与协作,...  相似文献   

17.
彭冰 《团结》2006,(1):41-41
金融机构要发展、要有信用,主要是要产生利润。形成正常的运营机制.让社会对银行充满信心。而现在我国银行正常的运转确实也源于社会对银行的信心,主要是因为有国家信用作为保障。要维护这种国家信用,防范金融安全或危机的发生,就必有积极维护国有银行的投融资业务,打击民间的投融资.也就是直接融资,这不是一个金融业发展的正常规律。长久下来对金融安全很不利。要真正有金融安全.就必须走出国家垄断的误区,让金融市场充分自由竞争,让金融企业优胜劣汰,将不利于市场的不安全因素排除于市场之外。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企业应该做好美国经济长期低迷,华尔街传统投行商业模式破产,美元地位下降而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的准备。要应对外部金融风暴和内部不利因素的双重压力,确保中国经济的平德运行和成功转型,积极寻求内需等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成为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艾芸 《党政论坛》2009,(8):12-12
“在金融危机袭来的时候,第一重要的是信心。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温家宝总理在谈到美国金融危机时曾说。为此,人民论坛杂志社联合人民网、新浪网等进行了题为“危机悬疑调查:中国人信心有几何?”的调查,共有5436人参与。  相似文献   

20.
《党政论坛》2009,(8):9-9
国际金融危机是一场全球性的挑战,战胜这场危机要靠信心、合作和责任。坚定信心是战胜危机的力量源泉。信念的力量,远比想象的更为强大。国际社会和各国当务之急。是继续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尽快恢复市场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