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20世纪初以前中缅之间贸易及人员往来的过程,认为双方交往虽发端于汉代,但直至元代时,才有华侨定居于缅甸。到了明代,华侨社会开始在华侨人口较为集中的上缅甸的部分地区形成和出现。清代是华侨大规模移居缅甸时期,既有陆路迁移也有海路迁移,随着华侨大量移居缅甸,一些能够聚合缅甸华侨的纽带,如地缘组织、血缘组织和业缘组织纷纷成立,华侨社会则在缅甸较多地区形成。  相似文献   

2.
我们海外华侨华人翘首期盼着中国华侨博物馆早日竣工,早日开馆欢迎四海宾朋。几百年来,海外华侨华人的奋斗历史和丰功伟绩,辛酸苦难和奉献精神及成长发展,都将在华侨博物馆里得到实物和珍文美图的见证和张扬。“华侨是革命之母”,华侨华人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历史时期的丰功伟绩,对于所在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对于所在国与中国的友好关系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均将进一步昭然于世。  相似文献   

3.
评战后日本对华侨华人问题的若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华侨、华人社会华侨、华人社会是日本学者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内容相当广泛,包括华侨社会结构、华侨团体、帮派、华侨人口变迁、华人社区、唐人街、华人的家庭与婚姻、华人宗教信仰、华人风俗习惯、华侨秘密会社等等。战后在日本出版的研究华侨社会的著述,择其重要者可以举出下列数种:内田直作的《日本华侨社会研究》(1950年),吴主惠的《华侨本质的分析──华侨的社会学研究》(1961年),河部利夫的《东南亚华侨社会变动论)(1972年),中村孝志编《东南亚华侨社会》(1972年),戴国辉编《东南亚华人社会的研究》(1972年),…  相似文献   

4.
老挝华侨华人的人数随老挝历史的变迁而发生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老挝华侨华人约有16万人。1975年老挝解放,有些华侨华人担心时局不稳,纷纷设法迁往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泰国、美国等国,致使华侨华人人数锐减。以首都万象为例,解放前华侨华人人数不下10万人,而今仅有6000余人。据不完全统计,老挝全国的华侨华人人数现已不足2万人,主要分布在湄公河沿岸和各交通干线沿线城镇,尤其聚居在万象、琅勃拉邦、沙湾拿吉、巴色、塔曲等大中城市。在这些华侨华人当中,广东潮汕籍人占多数,因此潮州话、潮州菜、潮州功…  相似文献   

5.
海外侨胞是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 (海外华人是我们的亲戚,娘家在中国 ),关心、维护海外华侨的正当权利和利益是关心民众利益的一部分。在诗人十多年的外交生涯中,诗人足迹所至,都热情关心当地侨胞的利益和命运,带去祖国的慰问和关怀,给华侨以极大的鼓舞,在海外侨界产生广泛的影响,赢得广大华侨的尊敬。   黄遵宪是第一个以诗歌形式反映海外华侨生活状况的诗人。《番客篇》,是长篇叙事诗。诗歌以华侨婚礼为背景,通过对婚礼场景的描绘和蒜发叟对几位来宾经历的介绍,真切地反映了十世纪我国南洋华侨生活的各个侧面…  相似文献   

6.
2022年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东南亚之行引发东南亚国家华侨华人持续热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备受瞩目的关键词。恰值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面对海外环境复杂化和不确定性上升,如何有效凝聚华侨华人力量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亟待探讨的重要议题。中国与文莱关系友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文莱政府的积极响应,截至目前两国合作成绩斐然。文章通过梳理分析文莱华侨华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基础、实施进展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为中国和文莱友好关系为文莱华侨华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创造了条件,但也存在亟须关注的内外挑战。基于此,文章研究提出继续深入发展中文友好关系,加强对文莱华侨华人的调查研究和与文莱华侨华人的沟通交流,重视发挥文莱华侨华人华商的桥梁作用,注重发挥华侨华人在商贸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民心相通”等方面的作用等推进文莱华侨华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7.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二三十年间,是华侨经济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时期,也是华侨经济新的发展趋势的萌发时期。华侨最集中的东南亚,也是其经济力量最雄厚的地区。战前该地区华侨企业的成长,可视为战后全球性华人经济发展的滥怎。这一成长既体现为资本规模的扩大、管理水平的提高,又体现为股份公司的出现、跨行业经营的实施。本文选择菲律宾厦门籍华侨的企业,作为战前东南亚华侨企业的个案实例进行研究。这些企业都是当时较为大型的企业。本文将先对它们分别进行解剖分析,然后再作综合性的研究,将其置于东南亚华侨社会的背景下,适当地进…  相似文献   

8.
新华侨华人的增长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几年来,华侨华人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已经形成的新华侨华人群体,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发展速度日新月异[1]在人数上,新华侨华人的增长势头能否保持下去?是研究新华侨华人发展的重要问题,必将引人注目。各种新闻媒介对该问题的报道,一些论著对该问题的论述,常有浮光掠影或各取所需的现象,这就难免失之偏颇,误导视听。因此很有必要综合分析,认真探讨。中国和新华侨华人移入国以及国际间的各种变化,均有可能影响海外移民的推力和拉力,影响新华侨华人的增减。近年来,出现了不少阻碍新华侨华人增长的因素。一、推力和拉力的逆转…  相似文献   

9.
二战结束后,菲律宾华侨社会经历了深刻变化。“菲化运动”对华社产生强烈冲击,华侨社会陷入动荡。在菲律宾政府放宽华侨入籍条件后,华侨社会逐步演变为华人社会,其政治认同也发生了转变。这些因素不但对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发展环境产生影响,也使其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发展与华人社会紧密关联,是深入反映华侨华人社会处境的一面镜子。为此,研究战后菲律宾华文教育可为进一步了解菲华社会提供良好视角,同时也可为当前汉语国际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部法律,都非常重视法律适用对象或称法律调整范围的制定,而且多把它列在立法指导思想、目的或意义之后的第二条。《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作为适用归侨、侨眷这个特殊群体的法律,同样很重视对本法适用对象的规定。其第二条规定:   “归侨是指回国定居的华侨。华侨是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侨眷是指华侨、归侨在国内的眷属。”“本法所称侨眷包括:华侨、归侨的配偶,父母,子女及其配偶,兄弟姊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同华侨、归侨有长期扶养关系的其他亲属。”该规定有以下含义:   (一 )华侨的…  相似文献   

11.
战后菲律宾对华侨、华人的政策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战后初期至60年代初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实行“菲化政策”,第二阶段是从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这一阶段菲政府的华侨、华人政策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以“加快同化、放宽入籍、充分利用”为主。第三阶段是80年代中期至今,菲政府注意到华侨华人的经济实力,采取各项有利于华侨、华人经济发展的措施来调动华侨、华人投资菲律宾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促进菲经济的迅速发展。菲政府各个时期的华侨、华人政策,、对华侨、华人的经济发展发生了重大的影响。战后获得政治独立的菲律宾…  相似文献   

12.
《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关于归侨、侨眷政治权益的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修改后的法律第五、第六、第七条中。其中第五条是关于华侨回国定居权利的保护;第六条是关于归侨、侨眷参政权利的保护;第七条是关于归侨、侨眷结社权利的保护。一国家对回国定居的华侨给予安置。法律第五条规定:“国家对回国定居的华侨给予安置”。这条规定说明:首先,回国定居是华侨的一项权利。这是因为华侨虽然是定居在国外,但他是中国公民。这就决定了要回国定居是华侨的一项重要权利。华侨回国定居不应受法律上的任何限制。从华侨在国外定居的实际情况及当…  相似文献   

13.
《海内与海外》2009,(1):F0003-F0003
1月8日至10日,2009年北京图书订货会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如期举行,在这场出版盛会上,中国华侨出版社携部分重点新书,展现新时代华侨出版的文化先锋理想和出版实力。此次图书订货会是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同时也是中国华侨出版社建社20年来参展规模最大的一次。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后臻20世纪20年代,东南亚各地(除这罗外)已先后被西方殖民者瓜分完毕。各殖民政权逐步建立了有效的统治秩序,开始进行人o统计.尽管这些资料很不完整,但也给我们对华侨人o状况的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参照数据。这一时期是海外华侨社会发生突变和重要时期,由于契约毕工大量出国和华人经济力量增长,东南亚华侨的数量、职业、籍贯构成都发生重大变化。一、东南亚华侨人口估算、分布与籍贯1.印度支那法国统治印度支那时期,对华侨出入境进行登记,有相应统计数字可稽。但由于大量华侨不通过海关潜入印度支那,华侨人口的自然增长数…  相似文献   

15.
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1874~1961年),厦门集美人,旅居新加坡60年(1890~1950年),晚年回国定居,是20世纪海外华侨最为杰出的代表,被毛泽东赞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他传奇般的一生、捐资兴办厦门大学等学校以及作为华侨领袖为中国抗日战争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直到今天仍然引起后世对他的关注。本文搜集了1994年以来关于陈嘉庚研究的公开发表的论文,力图挖掘一些新观点,把握学术界对陈氏研究的新动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回国五十年——建国初期回国旅日华侨留学生文集》一书为中心,结合其他一些相关的文献资料,比较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20世纪后期从日本归国的华侨留学生在国内工作与生活的情况,希望能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归国华侨历史与日本华侨华人历史的研究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目前,欧洲华侨、华人已超过100万,华侨华人社团300多个。为加强欧洲华侨、华人社团的联系,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于1992年5月9日在荷兰注册成立了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简称:欧华联会)。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会长钱伟长、荷兰有关人士以及欧洲10个社团代表200余人出席了成立大会。该会成员由奥地利、比列时、德国、法国、英国、荷兰、匈牙利、意大利、挪威、葡萄牙、罗马尼亚、瑞典和西班牙等13个国家的30多个侨团组成。欧华联会为居住欧洲各国华侨华人社团的联合组织。该会的宗旨为:促进欧洲各国华侨华人社团之间的了解与合作,增进华…  相似文献   

18.
东南亚诸国是我国的近邻.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交往历史悠久,友好关系源远流长。华侨、华人是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发展互利互惠关系的桥梁,历史上,华侨把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历史文明和文化传统传入居住地,为当地的社会进步、经济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改革开放以后,华侨、华人则以雄厚的经济实力、现代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广泛的地区与国际商贸联系网络,为促进祖国经济的腾飞,竭诚奉献,建树良多。厦门经济特区开改革开放之先河,对世界华侨、华人的地位与作用有更为深切的认识。当前正值特区第二次创业之际,进一步加强对华侨、华人…  相似文献   

19.
梁志明 《东南亚》2011,(4):44-52
毗邻中国、华侨华人聚居的东南亚地区是孙中山为首的民主革命党人发动辛亥革命的重要海外基地,同时也是辛亥革命在海外影响最为直接、最为深刻的地区之一。海外华侨是辛亥革命强有力的支持者,而东南亚的华侨又算得上是参与最深,贡献最大。辛亥革命的思想、理论和实践,对东南亚的民族民主革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若干年前,每听到有人引述,说华侨是“野草”。追究那语源,据说还是出于日本人之口。想想野草,想想华侨,又想想那设比者的用心,不免使人取得这样的印象:华侨“粗贱低微,任人践踏,却又到处滋生,一直没法子除尽”。那一副轻蔑、痛恨的情状,跃然可见。这正代表着统治者、压迫者对华侨的见解。我想,就说是野草吧,华侨也还是大石块底下的野草。野草具有怎样的生活特性?野草没有艳花美果,没有取悦于人的外观可供人赏玩,也没有坚固的木本可以把巨干挺立在地面上供人瞻仰。野草是那么嫩弱、那么低微,甚至连保护自己的刺儿都不会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