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97年将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极不寻常的一年,从7月1日零时起,被誉为“东方明珠”的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香港的顺利回归证明:“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切实可行的科学构想,也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具有极高的实践和理论价值。按照“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后,祖国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香港、澳门、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将长期共存,这将大大加速祖国繁荣富强的进程。目前,港、澳、台地区经济发展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香港已发展成一个国际金融、贸易、航运和信息的中心,是祖国大陆走…  相似文献   

2.
宗道一 《党政论坛》2008,(16):62-64
“直通车”和“另起炉灶” 英国把路子走绝了,这就逼得我们不得不“另起炉灶”了。1990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和立法会产生办法的决定》,是有一个关于香港立法局议员的“直通车”安排的,即港英最后一届立法局的组成如果符合该决定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有关规定,其议员符合一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1997年7月1日,象征殖民统治的英国“米字旗”将从香港落下,应该用什么来象征“一国两制”下的香港特区?这一任务落到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的肩上。负责区旗和区徽的文教小组,成立了一个包括内地和香港专家的评审委员会,举办了一个全球华人区旗区徽设计比赛。经过层层筛选,最后,港方评委通过了评审委员会的建议,授权专业人士,在应征图案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这样,设计图案的工作实际由3位港方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文楼、韩秉华与何韬负责。由于香港人都比较喜欢市花洋紫荆,因此评审委员会一致同意以紫荆花为基本图案。…  相似文献   

4.
从鸦片战争开始被英国殖民统治了一个半世纪的香港,终于1996年7月1日步入了最后的365天。归庆序幕拉开港人广泛参与 7月1日,香港走近“九七”又一年。被清洗一新的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倒计时”牌,愈加清晰地显示着倒计时一周年的分分秒秒。 6月25日,新华社香港分社总编室、人民日报香港办事处、广播电影电视部香港记者站在香港联合举行庆祝香港回归倒  相似文献   

5.
<正>一、香港的发展与中国内地的变迁紧密关联从香港沦为英属殖民地到1949年间的百年里,"东方明珠"的桂冠都属于上海而非香港。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上海和江浙等地的商人将产业转移到香港,形成了香港的第一次经济腾飞,但这一短暂的繁荣因为日本人占据香港而中断。第二波繁荣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大批内地工商业者、知识分子等迁居到香  相似文献   

6.
上海建工集团第一建筑有限公司是国家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曾“五创上海建筑新高度”,从上商城到杨浦大桥,从东方明珠电视塔到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工程,塑造了一系列上海市的标志性建筑。公司工会在公司党委的领导下,在市总工会和建工集团工会的关心指导下,  相似文献   

7.
所谓“港独”,是少数人闹“香港独立”而没有,一大民意基础的“茶壶风波”。自从香港回归祖国后,这些“港人”对回归后“一国两制”的成功实施以及两地关系的发展和深化视而不见,对产生的矛盾和问题却刻意放大,比如:“双非”孕妇赴港生子占用香港资源;内地人到香港购物提高了香港的物价以及不文明的举动等,尤其让他们不爽的是中央政府对香港内部事务的“干预”。  相似文献   

8.
《瞭望》1997,(26)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谈携手共谱香港新篇1997年7月1日。随着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的完成,香港回归祖国终于变成了现实。香港从此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新时期。此刻,举世的目光都在注视着香港。也有人在心里发问:香港回归中国后能否继...  相似文献   

9.
《瞭望》1999,(37)
中国人提及澳门,往往与香港相提并论,如“港澳同胞”、“港澳事务”。确实,澳门与香港有不少相似之处。“港”字不难理解、港即港口。按照《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的解释,””澳”字之本意是”海边穹肉可以传好的地方”,也是港口的意思。_澳门和香港都是中国的港口城市,但澳门有自己仅特殊的历史。这极特殊的历史造就澳门特殊的今天。“人所共知,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在内的香港地区)是当年号称“日不落帝国”的世界头号强国——英国靠坚船利炮打斗了大清帝国,而强占去的;葡萄牙人占据澳门时比英国人占据香港早了…  相似文献   

10.
香港信用等级被评为A 欧洲最权威的信用评估机构伊博卡(IBC)公司最近将香港信用等级列为此,这是香港获得的最高信用等级。评估认为“97”香港主权过渡将平稳完成,香港信用的主要优势将得到保持,经济实力将继续增强。香港多位富商筹设“香港明天会更好”基金会据中通社8月16日电,包括李嘉诚、李兆基、郑裕彤等多位世界级富商,正积极筹设“香港明天会更好”的基金会,协助宣传推广“东方之珠”的成就及形象,协助香港凭其自身的优势及其独具的中国因素,吸引外商扩大投资。J包香港失业率仍在微升港府统计处8月17日发表的劳动人口统计…  相似文献   

11.
深圳信息     
港人认为深圳再造“香港”应该注重法制深圳市已制订了“再造第二个香港”的规划,准备在2010年基本上达到香港当时的经济水平,现已加大了基础建设的投资,计划投资一千亿元加强城市基础建设和管理,发展先进工业和高科技,发展第三产业,金融业证券、期货、产权等市场,制订符合国际惯例的市场经济法规体系等。香港一些人士认为,深圳所订的规划,主要注重经济方面是不够全面的。要知道香港之所以经济繁荣是与健全的法制分不开的,正因为有了这些,香港人可以在法制的约束下,自由地生活工作,外国人也乐于到香港投资。因此,深圳要再造“…  相似文献   

12.
“九七”回归,香港社会的“变”与“不变”张广芳一、“九七”回归,香港社会的“变”随着“九七”香港主权回归倒计时针一分一秒的推移,1997年7月1日零时很快就要来临。在这一历史时刻,中英双方将庄重、严肃地举行主权交接仪式,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华人都会庆祝...  相似文献   

13.
香港,这颗令世人瞩目的东方明珠,在经历了百年荣辱与沧桑之后回归祖国,无疑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所有炎黄子孙都为之欢欣鼓舞。香港地位的变迁记载了中华民族从沉沦走向复兴的坎坷历程近代史上,曾经创造了辉煌历史的古老中国,由于内政腐败、生产力落后,再加上统治者颟顸无能、闭关锁国,已经不堪一击了。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攻击之下,中国被迫走上了战败、赔款、割地的屈辱之路。位于祖国南大门的香港,最早论为了列强入侵、国势衰微的牺牲  相似文献   

14.
香港回到祖国怀抱转眼一年多了,种种事实充分表明,中央政府坚决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政策,令国际社会叹服,广大港人信赖,两地经济合作也由此揭开了新的篇章。合作模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香港毗邻广东,港粤之间历来关系非常密切。香港在结束156...  相似文献   

15.
《瞭望》1995,(17)
香港的明天取决于港人自己──香港各界纪念香港基本法颁布五周年本刊记者今年四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颁布五周年。香港基本法将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后,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用法律的形式...  相似文献   

16.
一、对“九七”前后香港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纵观香港进入90年代的社会经济表现不难看到:第一,香港社会经济之所以能在逆境中前进,是因其“比较优势”的存在而保持坚韧活力。面临“九七”这个历史性转折,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各种非经济因素所造成的“冲击力”将是明显的。第二,香港经济的国际性,决定了它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围因素的制约,其趋势取决于一系列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一)从国际因素分析。世界经济格局正在重组,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正在复苏,这为香港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90年代以来,…  相似文献   

17.
香港临立会圆满完成历史使命本刊记者韩舞燕随着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立法会的产生,在香港历史进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的香港临时立法会便正式结束了其历史使命。香港临时立法会(简称“临立会”)成立于香港历史的一个关键时刻。成立以来,临立会为香港政权的顺利交接,平...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在香港的成功实践○林庭芳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百年耻辱一朝洗雪。邓小平同志创造性提出的用“一国两制”科学构想解决港澳台问题,率先在香港得到了成功的实践,变成了现实。一、邓小平同志经过深思熟虑提出的“一国两制”科学构想,...  相似文献   

19.
“两会”采访札记之三实现香港平稳过渡: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本刊记者王佩玉如何实现香港的平稳过渡,成为这次“两会”香港区代表和委员的热门话题。中英关于香港94/95选举安排谈判的破裂,使得临近1997年收回香港的使命感变得更紧迫了:如何落实基本法,由港人治...  相似文献   

20.
《瞭望》1998,(26)
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董建华谈创造香港更美好的明天香港回到祖国怀抱一周年在即,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就特区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一国两制”方针在香港的落实,香港经济面对的困难与未来发展,香港与内地的关系等问题发表了谈话。香港特区与中央政府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