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底线伦理问题的考察,必须把它纳入到关于整个社会道德生活的理论框架中去。底线伦理确立社会制度的基本道德和个人行为的基本规范,成为解决重大道德问题的共同信念的伦理基础,又受到在根基和多元互动中的终极关怀的支撑和超越,有机地形成了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结构。作为个人行为规范的底线伦理的保障,主要有待于文化生态的完善;至于作为社会制度道德的底线伦理的保障,则呈现出更复杂的状态:以合理界定国家和公民之间相互性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为核心,处理好和平、自由和正义这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企业伦理标准是个体行为伦理标准在企业中的应用.事实上,个体行为道德标准应用于企业有很大的局限性.企业道德行为标准经历了从义务论、功利论两种重要的一元道德理论到道德相对论,再到对话伦理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3.
论行政伦理建设中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在制度中生活的,制度本身的合伦理性与否对个人的道德选择和行为有着先决意义。制度安排是行政伦理建设的起点,它不仅包括将基本的伦理规范上升为具有国家强制性的法律规范,更强调行政制度、体制本身的合伦理性。健全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完善道德回报与激励机制,作为两个基础性的制度安排,对当前中国的行政伦理建设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4.
社会的和谐稳定不仅需要制度保障,同时也需要伦理支撑。孔子从历史传统、血缘关系和生活中情理这三个向度出发,构建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体系。仁学这一伦理体系把伦理规范与人的心理欲求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具有实践性格而不待外求的道德模式,起着协调和规范人们社会生活的作用。深入分析和汲取孔子"仁"的思想内涵,对于弥补现代社会极端的个人主义盛行、私欲膨胀等所造成的道德落寞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曾经指出: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36页)这里所说的每一个行业的道德,就是职业道德。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它是社会主义道德范围对各类不同职业干部的特殊要求,是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在干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社会主义新型干部的职业道德是同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干部的职业道德规范,则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无产阶级,对其干部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的概括,它既是自巴黎公社革命以来无产阶级争取彻底解放而英勇奋斗、献身的无数前辈优秀思想道德品质的总结和提炼,同时也包含着历史上一切进步的政治家、思想家所体现和概括出来的优秀道德。其主要的职业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6.
个体道德理性约束的有限性和社会伦理价值的多元化,使得以公权谋私利的行政伦理失范现象凸显.仅凭公务员的道德自律不足以对其行为进行规约,需要有一种外在力量制约权力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负效应和权力滥用现象.行政伦理法制化是将最基本的道德义务转化成法律规范,以发挥法律的强制力对破坏规则的不道德行为进行严惩.在实践中,行政伦理法制化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思想引领力"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抵御一切错误思潮干扰的能力。新时代要以新思想为科学指引,而新思想是社会伦理与个体道德、社会生活秩序与个体生命秩序建构的精神过程。思想引领力的伦理精神建构是"自觉"的建构。思想引领所体现的文化精神是理性的,这种理性的基础在于生活经验和道德的"自觉"。思想引领力根植于文化的"他觉"。把思想引领力设定于"他觉"的努力,使得思想引领力具有深厚的世俗基础及在社会生活方面神圣的性质。思想引领力"究竟"的逻辑可以成为理性社会的价值源头和伦理性的根源,具有智慧力、人文力、干预力、导向力四个方面的表现。增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引领力,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文化自信的信念,坚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心,在与世界文明的对话中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能够为人类提供一种新的思想理念和思想力量。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7,(2)
在西方伦理学史上,作为最早较有系统的动机论与义务论者的斯多葛派的伦理学,对西方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乃至整个西方文化的发展,都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对于道德学说的讨论总是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因为道德感是伴随着每一个有理性的人的。无论你是个恶人或者是个善者,你都有你的道德感在起作用,在无形地帮你判断每一件事情,只不过每个人的道德评价标准不一样罢了。  相似文献   

9.
今天,我们所做的任何涉及伦理与道德的行为都会被拿出来进行广泛的评判、讨论,甚至发生激烈的思想交锋。在关于公民伦理与道德问题的探讨过程中,必须关注个体的人在处理涉及伦理与道德行为时的选择。通过厘清"伦理""道德"概念,找到我们应该持有的理性立场;考察今天所处的伦理道德环境,从宏观和微观角度透视行为的先在条件和价值观念;在义务论与功利论之间,寻找他们可能的行为逻辑和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0.
胡利琴 《学理论》2015,(7):191-193
孝作为伦理规范,最能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伦理型特征。我国孝文化是一个由孝道、孝德、孝心、孝行四维组合起来的有机体系。孝道顺人之性,即顺天地之性,是人们必须遵行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孝德是孝道的内化及形成的个体品质。孝心是对孝道的认识和感悟而形成的道德心理,孝行是一种遵行和践履孝道的道德行为选择和实践。孝以道始,以心显,以行贯,以德成。尊孝道、贯孝德、崇孝心、尚孝行是我国孝文化的基本规律和一以贯之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1.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坚持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相配合”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方针原则之一。企业在贯彻执行《纲要》过程中,如何坚持这一方针原则,实现道德教育与企业管理相配合呢? 坚持把道德知识教育与职业知识传授相配合。道德知识教育是指对职工进行社会主义道德的理论、原则、规范等方面的教育;职业知识传授是指在企业管理中,向职工进行与岗位工作相关的职业理论、职业规范、职业纪律、职业素质要求等方面的传授。两者相配合,就是要把道德知识教育的内容纳入职业素质要求之中,纳入职业规范和职业纪律的内容之中,使两方…  相似文献   

12.
赵新华  黄成 《学理论》2008,(22):82-83
企业文化与企业同生存、共发展,是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体现着企业的行为方式和经营风格。每一个企业都有别于其它企业的文化。构建企业文化,必须精心培养企业精神,强化企业与员工的精神道德纽带。  相似文献   

13.
蒲坚 《理论视野》2007,(3):31-33
企业文化在运行过程中表现为企业生产力、企业关系和企业意识三个层次;在企业行为实践中,企业的道德体系对企业生产力、企业关系、企业意识文化的适应与否,展示了企业道德的现实可行性;企业道德与企业文化相互适应和推动的结果,就会产生一种巨大的道德凝聚力和具有强烈教化作用的企业文化,并规范着企业人的日常行为,协调和保持企业组织的正常运转,同时,孕育着新的企业道德的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9,(10)
伦理学体系结构的三大学科体系分别是规范伦理学与元伦理学以及美德伦理学,在西方伦理思想中一直以规范主义为基础的伦理思想,而美德伦理却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地位。那么现代道德哲学家为什么要复兴这个古代的美德伦理?其一是在不同的是时代,不同的社会中对道德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即使依照同一个道德标准来评判时仍然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这也导致了道德纷争的不断演化。其二是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秩序的确立和强化,公共生活领域与私人生活领域之间的界限和分化日益明显,而且,前者的不断扩张与后者的不断萎缩几乎是同时发生、不断加剧。其三当代社会政治经济的急速发展与社会结构的转变,道德社会的生活需要以及人本身对文化精神世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谭恺 《学理论》2010,(22):128-129
图书馆伦理是图书馆根据社会文化需要确立的总体职业价值观念,具体反映在图书馆职业道德状况但又高于图书馆职业道德,并对图书馆个体伦理规范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相似文献   

16.
徐曼 《求知》2014,(7):48-50
<正>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基本要求,同时又是本职业对社会所负有的道德责任与义务。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理念、情操和品质,是调节教师与学生、同事、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素养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  相似文献   

17.
政治伦理是规范政党行为的道德机理。透视新时期党内政治生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一度严重影响政治伦理维度所追求的生活与秩序,同时也败坏了党员的德性义务。因此,加强党的政治伦理建设不仅是巩固执政党基础与强化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政治团结与凝聚人心的迫切要求,更是强化集体主义与为人民服务的现实需要。因此,加强政治伦理建设必须坚持从严治党,强化党员法治意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代改革精神,提高党员道德水平,促进党员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8.
康德在Groundwork of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中对于道德价值的说明历来引起诸多的不同理解,但都把义务概念作为解释道德价值的关键,都从康德在几个例子中所说的"纯粹出于义务的行为才首次具有道德价值"出发,认为出于义务动机的行为才是具有道德价值的行为。本文想从对于道德行为的过分决定问题出发,讨论义务动机与道德价值的关系,但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究,分析道德价值的根源并不在于义务,而是认为道德价值的根源在于理性本体世界,而义务概念只是一个过渡性的概念,是一个将适用于所有理性存在者的道德法则运用于人类这种有限的理性存在者之后产生的概念。进而指出把义务概念当作道德价值的核心概念来解释会引起对道德价值狭隘化解释的后果,而在这种理解的过程中,善良意志这个日常道德观念却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萍萍 《学理论》2009,(30):82-83
钓鱼武执法的出现,揭示了我国现阶段道德建设中的一些弊端。本文在介绍了钓鱼式执法的含义以及根源后,指出了钓鱼式执法对社会公德、职业伦理以及个体道德的危害。通过对钓鱼式执法事件的伦理反思,我们认识到制度伦理对制度主体、制度本身和个人伦理的规范和制约作用还很不完善,呼吁社会要全面加强伦理道德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政治道德及传统政治道德的创造性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道德是政治意识的规范结构 ,是调整政治关系和政治生活的规范体系 ,它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必须把政治道德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在政治道德建设的过程中 ,中国传统政治道德中的以德治国、廉洁守法、宽厚待人等观念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借鉴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