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兴国 《传承》2010,(3):14-15
西安事变爆发后,在主力红军军事部署重大调整的背景下,配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这一时期红西路军的军事战略方针。在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中央从全局出发,要求西路军东返,以配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应该说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2.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在国共和谈局面出现的背景下,河东主力红军的局势日趋好转.此时,西路军奉命继续西进,在临泽、高台地区重建根据地.红五军高台失利后,西路军面临更加恶化的局势.中央为西路军提出了便利击敌、保存实力的行动方针.红西路军在实施这一战略方针时,有得也有先.  相似文献   

3.
高兴国 《传承》2010,(6):6-7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在国共和谈局面出现的背景下,河东主力红军的局势日趋好转。此时,西路军奉命继续西进,在临泽、高台地区重建根据地。红五军高台失利后,西路军面临更加恶化的局势。中央为西路军提出了便利击敌、保存实力的行动方针。红西路军在实施这一战略方针时,有得也有失。  相似文献   

4.
文楚 《台声》2002,(11):44-47
爱国功臣张学良将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即被蒋介石羁押,交由军统严加看管,由此开始了悠悠58载流徙的幽禁生活。那么其起点在何处呢?  相似文献   

5.
熊杰 《长白学刊》2013,(4):110-113
和平解决的西安事变不仅成为时局转变的枢纽,而且也对陕甘宁边区特区地位的确立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西安事变为陕甘宁边区政权合法地位在法理上和事实上的确立提供了契机;西安事变成为陕甘宁边区政权性质由苏维埃工农民主政权向抗日民主政权转变的分水岭;西安事变使陕甘宁边区行政区划有了突破性的拓展,奠定了其基本规模。陕甘宁边区完成了由长征胜利"落脚点"到抗日战争"出发点"的顺利过渡。  相似文献   

6.
通向全民族的抗战之路(五)──西安事变杨惠清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首先在西安举行一一一f谈判。本来,在解决西安事变过程中,蒋介石已当面向周恩来表示:他回南京后,周恩来可直接去谈判。但是,在张学良送蒋被扣后,周恩来再去南京,蒋介石是否遵守信义,已...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6,(24)
正12月12日,纪念西安事变8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会前,俞正声亲切接见了张学良、杨虎城亲属代表并合影。俞正声指出,西安事变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结束了十年内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成为中国由长期内战走向全民抗战的转折点,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张学良、  相似文献   

8.
今年十二月十二日,是四安事变五十周年纪念日。发生在五十年前的西安事变,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国内战争,开始了国共再度合作的新时期,成为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在这伟大历史事件中,旅欧爱国华侨和侨团组织热情支持张、杨的爱国义举,竭诚拥护团结抗日的政治主张,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进国共合作,作了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正当全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也正是徐向前元帅逝世15周年(1990年9月21日)之际,回忆往事,历历在目。下面我回忆一段徐向前从西路军回来和1937年至1940年抗日战争中的故事。西路军首先是奉中革军委的命令,执行宁夏战役计划,打通远方(求得共产国际的支持和援助)而不是有人说的是擅自过河。西路军自始至终是奉中革军委的命令指示行动的。广大指战员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浴血奋战,历时5个多月,先后消灭马家军2.5万余人,在战略上起到了有力策应河东红军和友军的作用,对争取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全国抗日民族统一…  相似文献   

10.
聚生  张冰 《现代领导》2009,(11):38-39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后.毛泽东在会见李宗仁的特使刘仲容时曾经谈到广西的问题.毛泽东当时用称赞的口气说:“这几年,广西没有南京政府的财政支持,不仅撑得住局面.还被人称赞为全国的模范省。我看李宗仁是个有本事的人。”  相似文献   

11.
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是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的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剧的产物,也是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并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结果。西安事变的发生和和平解决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正如毛泽东在1936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12.
钟发镇于1919年出生在兴国县长冈乡长冈村。1932年参加红军。1932年6月至1934年10月在红军后方医院工作。长征中为红五军团宣传员。掉队后独自一人“爬”过泸定桥。以后参加西路军。为红九军的译电员。参加了西路军第一场大血战——古浪战斗。红九军被打散后。又给李先念当译电员。在激烈的战斗中。翻译陕北发来的密电——关于“西安事变”的电报。并将它送给李先念。返乡后务农。1973年写信给徐向前、李先念。中央领导同志将信件、证明批转到江西省委。为他落实了红军失散人员的待遇。  相似文献   

13.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1936年党中央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推动国共再次合作团结抗日。1937年1月,党中央进驻延安。同年4月24日,新华书店适应形势需要,诞生于延安。济南市新华书店始建于1948年10月1日。1948年9月24日济南解放后,华东新华书店派营业部副主  相似文献   

14.
陈云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根据共产国际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决定,以"既代表共产国际又代表中共中央的代表团"团长的身份,于1936年底从莫斯科赴新疆接应西路军,将西路军左支队培养成为我军航空、炮兵等技术兵种的骨干,并为我党在新疆的统战工作做出了贡献.从1981年11月起,他以事件亲历者和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成员的双重身份,在两年内四次谈论西路军问题,以高度的责任心、科学严谨的态度参与了澄清西路军问题的工作,作出"西路军行动不是张国焘路线""失败也不是张国焘路线"的科学论断,为西路军恢复名誉做出了他人无法替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通向全民族抗战之路(四)从西北大联合局面形成后,西北三方与蒋介石之间,展开了停战与不停战的激烈斗争,直到“西安事变”爆发及其和平解决,全国内战停止。1936年5月,东北军内部中共地下党领导发行的《活路》杂志,被蒋介石在西安的特务发现。《活路》是宣传抗...  相似文献   

16.
正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在事先几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爆发了,顿时震惊中外。一时间,西安上空战云密布,周围就像堆满了火药桶,各种对立力量之间的大规模冲突已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中共中央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抗日大局,力主和平解决事变。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人正在西安为化干戈为玉帛竭尽全力时,却发生了一个处处添乱的"雷电社"事件,周  相似文献   

17.
在抗日战争中,随着日本侵略的不断扩大,特别是自“华北事变”以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对华政策的一系列变化,导致蒋介石的对日态度和策略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实质性的转化。即由“九·一八”事变后采取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策略方针,到“华北事变”之后对日态度转向强硬,直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后与中共第二次合作而转  相似文献   

18.
黄生秀 《前沿》2013,(17):196-198
毛泽东自始至终关心和关注着西路军,在西路军失败之前领导党中央对西路军展开了政治营救和军事营救,在西路军失败之后,又领导中央对西路军被俘红军指战员展开了各种形式的营救。文章对毛泽东的这些营救活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打通共产国际路线"从口号变为实际是1935年11月张浩(林育英)回陕北之后的事.张浩向党中央传达了斯大林的指示:不反对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北方(外蒙方向)和西北(新疆方向)靠近苏联.随后中国红军的渡河和西路军的组成就是这一指示的结果.如果苏联、斯大林不更改这一指示的话,尽管通过甘、凉、肃道路艰辛,困难重重,但到达新疆、接通苏联,取得援助还是可行的.然而西路军西进之中却得到了这样的指示: "远方来电正讨论帮助你们,但坚决反对退入新疆."可见,中共中央及中央军委之所以要组织西路军西进是因为要打通苏联,是因为有苏联、斯大林的许诺,要给接近苏联的红军以军用和其他物资的援助.西路军长时间呆在河西走廊、不进不退、不接近苏联的一个很重要原因仍然是苏联、斯大林的指示,即坚决反对西路军退入新疆.这种出尔反尔的指示是导致西路军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张学良核心组成员对张学良的劝谏和实践活动是促使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影响因素之一。他们共同做张学良思想的转变工作,为其指明前途和方向,力促东北军、西北军、红军的"三位一体"抗日大联合。他们还将"华密电报"及时通知张学良,帮助张学良策划"扣蒋行动",参与西安事变,并且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维护西安事变的成果付出了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